張年軍
文章以“我”和小鳥之間的悄悄話為線索,講述人鳥和諧相處的故事。讀著讀著,忽然發(fā)現(xiàn)其間充盈著濃濃的詩意;讀著讀著,忽然發(fā)現(xiàn)它比一般寫小鳥的文章多了一點憾意。
為什么?回答是:作者的感覺世界已與小鳥達成了神通的默契,盡管小鳥不再回還。
那么,究竟是哪些憾意呢?首先是,不遠處有一個鳥窩,而“我”和那鳥窩之間有比較長的物理距離,因而“我”并不能夠靠近它。其次是,小鳥嘰嘰喳喳似乎在說著什么,如果“我”靠近小鳥,它可能會飛走,不過,這一次的遺憾給了讀者和“我”開放式的結(jié)果:小鳥并沒有飛離此地,它慢慢靠近了“我”。有趣的是,“我”把嘴湊到它的嘴邊說話,可是它并不聽從。作者借助這個細節(jié),揭示了“我”和小鳥之間的情感溝通。但僅僅描述“我”這邊的細節(jié)還不夠,作者又將筆觸落到小鳥身上,寫它的不聽話、它的倔強、它的不辭而別。
“我”和小鳥之間,真的有悄悄話嗎?從生活邏輯上來說,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從情感邏輯上來說,卻又是一種必然。因為在兒童心中,所有的客觀物體都應(yīng)該具有人的情感,而兒童本身,也是能夠掌控他眼中的所有情感?;谶@樣一種思維方式,“我”和小鳥之間的悄悄話就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盡管事實上“我”總是落敗,卻并不能阻止“我”和小鳥之間的神通。
文章最有趣之處,是結(jié)尾“多了一條小青蟲”這段文字。作者描寫了所見,讀者卻能通過“所見”,發(fā)現(xiàn)一個小秘密:小鳥并不喜歡餅干,它喜歡的是小青蟲。所以,“我”和小鳥之間的情感僅僅是神通,“我”所有的努力,都不過是一個孩子對于弱小生命的疼愛和守護,文中那些看上去并不實用的細節(jié),都一一表達了“我”的愛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