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韻
一
我女兒小時候,特別喜歡我的一個老師。那時候,她對我說:“我希望我長大了,是一個像尤老師那樣的女人?!蔽矣悬c心虛地問道:“不是像我這樣的?”她斜我一眼,斬釘截鐵地回答說:“當然不是!”
尤老師是我的大學老師,教我們現(xiàn)代文學。我是她的科代表。她是蘇州人,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
尤老師是經(jīng)典的江南女性,我沒見過她年輕的時候,但我可以想象她的柔美,即使是人到中年,她也仍然有著北方女性所沒有的如水的姿態(tài)。
我第一次去她家,是在畢業(yè)留校不久,還有些拘束,和另外一個同學,拘謹?shù)夭⑴抛谝粡堧p人沙發(fā)上。說了一會兒話,只見尤老師站起來,走到廚房,從里面端出來一只小瓷盆,放到我們面前的茶幾上。里面是滿滿一盆炸得金黃金黃的小面餃,“嘗嘗看,”尤老師說,“小點心?!?/p>
我小心翼翼地,蹺起手指拈了一個,放到唇邊輕輕一咬,哦,好香。里面的餡料,是切成小丁的廣式香腸和別的什么東西。只記得,面皮也很酥脆甜香,尤老師說,面皮里摻了奶粉和雞蛋?!拔易约合棺聊ブ龅模壹液⒆觽兒軔鄢?。倆兄妹坐在那里,一會兒大半盆就下去了?!蹦菚r候我想,做她的孩子可真好。
漸漸地,知道了尤老師特別會做飯,也愛做飯,還愛招待我們這些后輩。中文系的年輕教師,特別是我們這些留校的、她曾經(jīng)的學生,沒有一個人沒去過她家吃飯的。常常在周末的晚上或是某個假日,尤老師召飲,呼啦啦地,我們歡天喜地結伴而來,早沒了當初的拘謹。記得尤老師家的餐桌,曾經(jīng)是一張大圓折疊桌,后來搬了家,換成了西式長餐臺。但上面的菜式一成不變的好吃,而那份歡樂更是不變。
常常有一份紅燒肉,有時和鮮筍燒,有時和筍干燒,有時和百葉燒,有時是和魷魚燒。無論和什么燒,都是大家的最愛。
如果能買到新鮮的鱖魚,餐桌上就會出現(xiàn)一道江南名菜——松鼠鱖魚。如果是春天,就會有一大盤油燜春筍。假如只是女生聚會,菜品就清淡,也更細致,比如,可能就會有一盤潔白如玉的龍井蝦仁,有桂花蓮藕;假如桌上男士居多,河蝦就會被海蝦取代,上一盤油燜大蝦或者白灼椒鹽兩吃。尤老師特別善做熏魚,那是男生女生都喜歡的佐酒佳品。
平日里,去尤老師家拜望或者小坐,也常有意外之喜。有一年深秋,她剛從蘇杭、南京一帶探親回來,我去看她,她端上來一小碗西湖藕粉,上面撒著新鮮的桂花糖,是她南方的親戚采下桂花自制的,香氣馥郁,讓我驚喜不已。
冬天,聚會的餐桌上,常有溫過的黃酒,里面加了幾粒話梅,那是我們女士們的佳釀。男士們的首選,永遠是白酒。但是到了尤老師這里,入鄉(xiāng)隨俗,也喝起了陳釀花雕。
二
尤老師的先生是南京人,姓梁。梁先生也是一個熱情、好客的人,所以他們的家,才有可能成為我們這些學生的“第二客廳”。等我有了女兒,有好些年,我很少參加尤老師家的聚會。后來女兒大了,尤老師說:“把泡泡給我?guī)戆伞!庇谑牵业呐畠壕蜌g天喜地地成了我老師家的座上賓。
女兒來,尤老師家餐桌上格外豐盛,也格外熱鬧。女兒是大家的寵兒。在這里,女兒毫不拘束,她特別愛吃尤老師燒的菜,尤其是那款魷魚紅燒肉。尤老師也特別細心,摸準了女兒的口味,只要她來,桌上的菜,樣樣都讓她歡喜。
女兒迷上了尤老師的餐桌,也迷上了尤老師。
女兒從小吃我母親的飯菜長大,我母親的廚藝大多源自我的奶奶,基本屬于北方的風味格調(diào)。它的美,樸素、飽滿、沉穩(wěn),又有激情,渾厚如同北方的河山。而尤老師飯菜的滋味,則更微妙、婉約,也更豐富,曲徑通幽,優(yōu)雅如南方的園林。兩者我都喜歡。記得我曾問過女兒,我說:“你覺得尤老師的菜和姥姥的菜,有什么不同嗎?”女兒想了想,回答說:“打個比方吧。姥姥的菜是天空,藍天白云,而尤老師的菜,是有焰火的夜空?!?/p>
我聽了,暗自贊嘆。
后來,退休后的尤老師,還迷上了做衣服。她曾送我一件居家服,是她自己設計和縫紉的一件夾衣。里子是純棉布料,面子是燈芯絨。深墨綠底,上面有咖色和橙色花紋。樣式寬松舒適隨意,沒有紐扣,兩根帶子在前邊隨手打個結,有點日式風格。我很喜歡,也很珍惜。盡管,它并不是多么精致,也不是多么無懈可擊,可我愛它,穿了許多年。這些年,我一邊喊著“斷舍離”,清理過剩的衣物送人和支援貧困地區(qū),一邊不停地買買買,但這件衣服——尤老師的作品,我則一直收藏在我山西的家里。
有一段時間,女兒在家也愛穿這件和式的衣服。
“舒服?!彼f。
“媽,你怎么什么都不會呢?”女兒有時會這樣質問我,“你看看人家尤老師。”
我只好回答說:“俗話說,巧媽笨閨女。只怪你姥姥啥都會干,所以我就笨了唄?!?/p>
我安慰她:“同理,笨媽巧閨女。我這么笨,你將來一定很巧?!?/p>
但是迄今,我沒看到一點這樣的跡象和苗頭。曾經(jīng),在法國的八年,她真是下廚做飯,我和她爸還都在法國吃過她做的中餐,還真的像模像樣。只是,回國后,就再沒見她下過一次廚房。我問她:“你不是說,想做尤老師那樣的女人嗎?”
“是啊,”她回答,“精神上是啊?!?/p>
我想想,她說得還真對,叫我無語。
尤老師退休后,沒幾年,梁先生也退休了。他們的女兒,在大連安了家,有了孩子,所以,尤老師他們就移師大連了。他們的家,還在老地方,但人去樓空。有一段時間,我覺得這座城市都變空了。
(摘自上海文藝出版社《北方廚房:一個家庭的烹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