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霖
蘋果不叫蘋果
你注意到了嗎,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無論是在天宮還是人間,都沒有蘋果的影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說,也許是吳承恩本人不喜歡吃蘋果,所以沒有將它寫入小說。這個答案顯然站不住腳。即使吳承恩口味非比尋常,那甜脆可口的蘋果也應(yīng)該是常見的水果,豈能缺席各種盛大宴會呢!如此看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主要有兩種:其一,那時候并沒有蘋果;其二,當(dāng)時蘋果不叫蘋果。
結(jié)合史書,并翻閱原著,我們發(fā)現(xiàn),《西游記》中出現(xiàn)過一種叫“林擒”的水果。比如花果山的猴子猴孫為猴王獻上佳果時,就是“林擒碧實連枝獻”。此外,老鼠精所在的陷空山上也有林擒。還有,唐僧師徒取經(jīng)歸來,唐太宗在接待宴席上準(zhǔn)備了“橄欖林擒,蘋婆沙果”。
那么,這個林擒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水果呢?
實際上,林擒就是蘋果的古稱,另外也指薔薇科蘋果屬植物“花紅”的果實。林擒在我國華北、西南等地廣泛分布。它味道甜美,成熟后會吸引來許多鳥兒,所以人們?yōu)橹∶智堋?/p>
近代,來自西方的蘋果逐漸在國內(nèi)大范圍種植,其實這些蘋果的祖先就來自中亞和我國新疆的野生蘋果,已經(jīng)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世界園藝學(xué)上稱其為"中國蘋果",屬于蘋果家族中的一支,另一支被稱作"西洋蘋果"。野生蘋果在傳入西方后,被逐漸培育成各類品種的蘋果。咱們不妨大膽猜測,唐僧師徒一行在西行途中,或許就吃過野生蘋果。
蘋果的“近親”們
除了林擒以外,《西游記》里還有不少果子就屬于蘋果家族。比如,唐太宗御宴上的“蘋婆沙果”,說的就是蘋果!
蘋婆和沙果,在《西游記》中都只露過一次面。咱們現(xiàn)在說的蘋婆,通常指的是蘋婆樹的種子。這是一種熱帶果子,蒸熟后味道和口感與板栗有些相似。而在古代,蘋婆或頻婆是指古印度佛經(jīng)中的一種水果,這種水果顏色鮮紅,和成熟的林擒頗為相似。唐代的僧人釋玄應(yīng)在《一切經(jīng)音義》中解釋道:“頻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擒,極鮮明赤者?!?/p>
我們古人根據(jù)古印度梵語,將頻婆音譯為漢語,并衍生出了平波、蘋婆等寫法,后來逐漸演化成為蘋果一詞。話說回來,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真正見過頻婆的人應(yīng)該少之又少。
明朝萬歷年間的農(nóng)書《群芳譜·果譜》中,專門列了蘋果詞條,并加以介紹說:“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接用林擒體。樹身聳直,葉青,似林擒而大,果如梨而圓滑?!辈簧賹<艺J(rèn)為,這是漢語中最早使用“蘋果”一詞的著作。從本書介紹來看,當(dāng)時人們所說的蘋果,很可能是花紅果的一個品種。到了清代,蘋果一詞逐漸得到普及。
沙果,是花紅果的別稱。吳承恩將林擒與“蘋婆沙果”并列,顯然他很清楚這些果子之間的區(qū)別。我們推斷,吳承恩所列的林擒、蘋婆和沙果,大概率是按照果子的顏色和口味差別來劃分的?,F(xiàn)如今,世界上有超過7000種以上的蘋果品種。
此外,《西游記》中出現(xiàn)過兩次“柰”(nài)的身影,這種果子在花果山和陷空山都有。吳承恩曾將林擒與柰并列,描述陷空山的情景?,F(xiàn)在提到“柰”,人們或許會想到柰李(一種李子),而在古代,“柰”也屬于蘋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中說:“柰與林擒,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擒而大。”如果說林擒是小蘋果的話,柰就是大蘋果。
《西游記》中還有一種常常出現(xiàn)在院子或者山間的花,叫作海棠。海棠花頗具觀賞性,比如唐僧師徒行在路上,常常見到“海棠庭院來雙燕,正是賞春時”的美麗景致,值得一提的是,海棠花也結(jié)果。海棠果又叫“楸子”,是薔薇科蘋果屬植物,只不過海棠果比花紅果的個頭還要小。
對于蘋果的食用,書中并沒有描述。我們看看清代美食家袁枚的吃法。他曾寫道:“蘋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為脯者?!痹瓉硎焱傅奶O果不脆了,可以蒸熟做果脯。
猜你不知道
如今,我國南方所產(chǎn)的番荔枝也叫林槍。番荔枝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因為其外形酷似荔枝而得名。由于果殼上均勻分布著許多凸起的小疙瘩,和佛像的發(fā)型或頭飾物頗為相似,因而又被稱為“釋迦果”。番荔枝在明清時期由東南沿海傳入我國,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吳承恩未必見過番荔枝。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發(fā)生在唐代,比吳承恩生活的年代還要早上千年,所以唐僧師徒吃到的林擒自然不會指番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