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婷
【摘 要】 《壺口瀑布》承擔著讓學生“了解游記特點”的單元任務。課堂上,筆者基于學生“預習評價表”的完成情況,組織三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推進課堂教學。
【關鍵詞】 依標教學 單元視角 活動主線 評價推進
《壺口瀑布》是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課文,該單元按課標對應,在主題上是表現(xiàn)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載體為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優(yōu)秀游記作品,單元教學組織與呈現(xiàn)方式是“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因此,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設計,筆者基于學生“預習評價表”的實際完成情況,組織三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推進。
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要了解游記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游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積累精彩語句?!币虼耍诒竟?jié)課中,筆者從單元導語開始導入課堂,自然而然地創(chuàng)設“閱讀旅游”的真實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游記的世界。
師:單元導語說,旅游其實也是一種“閱讀”,那么閱讀何嘗不也是一種“旅游”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啟動閱讀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和陜西省交界的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承擔著讓學生“了解游記特點”的任務。作為一篇非常典范的游記,它讓學生認識到作者視角的獨特。學生品味描繪出景物神韻的精彩語言,理解作者的獨特感受并與之共鳴,自然就是本文的教學目標。而理解作者的獨特感受則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也是設計教學目標的“單元視角”。本節(jié)課學完后,教師以總結游記的特點作為結束語,撬動單元內(nèi)其他三篇課文的學習。
師:這次的壺口瀑布閱讀之旅,讓我們知道了游記的基本特點,也就是游記三要素。那么一篇優(yōu)秀的游記還要做到哪些?
生:還要選擇獨特的觀察角度,要描繪出景物的特征,更要寫出游覽者獨特的感受。
師:本單元我們還要學習《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如果課后你能提前讀一讀這些游記,一定會豐富你對“人與自然”的思考,或許你還可以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基于單元視角下的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一)觀看視頻和插圖,明確“所至”
教師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判斷視頻中的壺口瀑布是處于雨季還是枯水季,進而追問:“這樣的雨季瀑布之景是拍攝者在哪一個觀察點上看到的?”學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文中作者是在“河灘”這個觀察點觀看雨季瀑布的。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課文中對應的插圖,明確枯水季的觀察點。
師:教材選擇的這幅插圖與文章所寫內(nèi)容相吻合。一個是以畫作的形式來表現(xiàn)壺口瀑布,一個是以文字的形式來表現(xiàn)。兩位作者為什么能做到如此一致?
生:因為他們的觀察點一致。
師:此時他們的觀察點是在哪里?
生:河心。
(二)對應插圖,讀好、理解好“所見”
師:第四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主景圖案為壺口瀑布,知道的人更多,流傳更廣。但教材偏偏選擇了都本基的畫作為插圖,這是為什么呢?
生:插圖的位置在課文的第3和第4自然段之間,畫面內(nèi)容應該與這兩段文字描繪的情景有關。而第3自然段中的“這龍漕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與都本基畫中展示的情景是一致的。
(生上臺畫出丁字形在畫作中的位置)
師:很好,那么“丁”字的這一“橫”對應的是課文的哪個句子呢?
生: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師:這是五百米寬的一“橫”,是千軍萬馬撞向石壁的一“橫”,應該怎么讀?誰來試試?
(生朗讀得抑揚頓挫、有氣勢)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你能告訴同學們這個句子要特別注意讀好哪些詞句嗎?
生:我重讀了“如千軍萬馬”這個比喻句,因為這樣就能夠突出河水的聲勢浩大,還要抓住動詞重讀,特別要讀出“撞”“碎”的力量感和活力。
師:黃河水在作家筆下有了情態(tài),氣勢磅礴,充滿力量。請大家齊讀這一“橫”,讀出黃河水的壯觀。
(生齊讀)
師:那么,丁字的這一“豎勾”對應的又是哪句?
生: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xiàn)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
師:這個句子中也有一個很特別的動詞——
生:跌。
師:你能從上面這一“橫”里的動詞找一個替換它嗎?
(生討論,表示“擠、撞、推、涌”的意思和“跌”相近。)
師:這些動詞可以替換“跌”嗎?
生:黃河水到了這里,不知道下面會有這樣一條深溝?!暗庇蟹N措手不及、猝不及防的突然感。
生:下面是一個深溝,高低落差是非常大的,相比“擠、推”這些動詞,“跌”更能顯出速度之快,有畫面感。
師:我們由這個“丁”字形感受到了黃河的壯觀跌宕,(板書:壯觀、跌宕)一起讀讀這段文字,注意節(jié)奏和動詞,讀活這黃河水。
生:我還發(fā)現(xiàn),畫作左側部分與課文第4自然段是對應的。
師:這部分呈現(xiàn)出黃河水怎樣的特點?
生:雖然是枯水季節(jié),但是黃河水仍然特別浩大,因為無法全部從中間“丁”字形的深溝里下去,所以會往兩邊散開,這是龍槽兩邊的細流的狀態(tài)。黃河水是形態(tài)多樣的。
(三)依據(jù)學生疑惑品悟“所感”
師:預習過程中,好幾個同學都提出疑問,表示不太能理解文中“據(jù)《元和郡縣圖志》中所載,當年壺口的位置還在這下游一千五百米處”這句話。請同學們把第5自然段再自由放聲地讀一讀,思考并說出你的理解。(生交流討論)
生:黃河水到了壺口的時候,由于地勢的影響,水量非常大。沖刷了多年后,河床被漸漸侵蝕,壺口的位置就會往上游走。
師:老師做了一個簡單的動畫。(播放動畫,請學生再次描述。)
生:如動畫所示,瀑布傾瀉而下,河水不斷地沖擊河床,瀑布口的巖石在流水的侵蝕作用下,發(fā)生坍塌。經(jīng)年累月的流水侵蝕和巖石坍塌使得壺口的位置改變了,所以,壺口瀑布不斷地向上游移動。
師:《元和郡縣圖志》成書于公元813年,梁衡寫作此文時是公元1986年。一千多年過去,壺口的位置居然已經(jīng)向上游移動了一千五百米。直到今天,壺口瀑布依然在向上游移動。這移動的背后讓我們看到了多么驚人和巨大的——
生:(齊聲)水的力量。
師:正是這水與石的相抗引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也就是文章最后一段。
(生齊讀第6自然段)
師:我們讀游記最重要的是能讀出作者的感受。梁衡先生說:“這篇文章是我心中黃河的縮影,也是我對黃河精神的理解。”你在這一段中看到了他對黃河精神有怎樣的理解?
生:他體會到黃河的性格是——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生:他還由黃河精神聯(lián)想到人的個性——經(jīng)歷磨難,方顯個性。
生:黃河精神也象征著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向來是寬厚的,但寬厚并不意味著軟弱,一旦遇到壓迫,就會奮力抗爭。
師:所以作者寫的不僅是黃河水,也是人生的姿態(tài),更是一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很多寫黃河的文章都寫到黃河性格和民族精神,那梁衡的這篇文章是不是也就止步于此了呢?齊讀文章最后一句話。
(生齊讀)
師:這里的“一剎那”強調(diào)什么?
生:時間很短,偉大只在瞬間出現(xiàn)。
師:前面還有修飾語,齊讀修飾語。
生:(齊讀)沖過壺口。
師:“沖過壺口”對于黃河來說是怎樣的“一剎那”?
生:遇到束縛后沖破牢籠。
師:所以偉大只在瞬間出現(xiàn),偉大也只在危難時出現(xiàn)。那么,偉大的背后是什么呢?
生:我覺得偉大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是每一秒都在積蓄力量。
師:你說得真好。所以偉大的背后是日夜不止的磨難,偉大的背后是每一個平凡的瞬間。“平凡”與“偉大”、“瞬間”與“永恒”、“磨難”與“順暢”的辯證關系都蘊含在這充滿哲思的句子中。
本節(jié)課,教師依據(jù)“預習評價表”的完成情況設計活動,并層層推進教學活動。三個教學活動也是依據(jù)學生完成“預習評價表”的情況來設計、跟進的。第一個課堂活動用評價表引出兩次觀瀑的觀察點,而第二個課堂活動重點關注的是“預習評價表”中學生普遍忽視的點。
師:課前我們布置了預習作業(yè),現(xiàn)在對照預習評價表,來看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檢查略)
師:作者兩次游覽壺口瀑布,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告訴我這是雨季還是枯水季的壺口瀑布。
生:雨季。
師:確實,視頻所示與同學們在“預習評價表”上呈現(xiàn)的對雨季瀑布景象的文字描述是一致的。(出示:預習評價表)大部分同學看到了黃河的氣勢磅礴,壯觀跌宕,可是對龍槽兩邊細流的形態(tài)多樣沒有關注。這一段描寫同樣寫出了黃河水勢不可當,這也提醒我們,在今后的預習中,需要更加全面地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
情境創(chuàng)設和任務設計讓課堂教學變成學生學習的過程,這既是語文課標的要求,也是落實課標、依標教學的體現(xiàn)?!?/p>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