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晗昱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從小我就愛看書,與書發(fā)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
“丁零零……”上課了,同學們都坐得端端正正,只有我時不時朝桌子里看一看。老師正在眉飛色舞地講課,我卻悄悄把手伸進了課桌。突然,老師瞪了我一眼,我立馬抽回了手,坐端正。趁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我飛快地從桌子里拿出《魯濱遜漂流記》放在腿上,用腿做支架固定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大約過了五分鐘,老師走了過來,我馬上把腿閉得緊緊的,還把椅子往前挪了挪,把書藏在桌子底下,生怕被老師發(fā)現(xiàn)。我緊盯著老師,坐得端正極了。
老師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又回到講臺上繼續(xù)講課。我的膽子大了起來,把書豎在桌子上,外面再擋上語文書,以為這種假象會讓講臺上的老師認為我在認真聽講。正當我看得津津有味時,老師走了過來,拍了拍我,我理都沒理,完全沉浸在刺激的故事情節(jié)里。同桌推了推我,我這才反應過來,慌亂地想把書收起來,可哪里還來得及。老師笑了笑:“你把書倒著都能看得這么認真,真厲害。”話音剛落,她一把奪過我的書。瞬間,全班同學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我身上。我的頭都快要垂到課桌下面了。我在心里默念:老師,您可千萬不能告訴我媽媽呀……
課后,老師將那本書還給我,對我說:“多看書的確有益處,但課堂上認真聽講是最重要的,明白嗎?”之后的課堂上,我再也不敢看課外書了。
喜歡讀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分清輕重緩急。之后我一定會把握好度,牢記“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事情最重要”。
點評
小作者借助上課偷看課外書這件事,按照“伸手拿書——抽手坐正——飛快拿出——將書固定——沉醉閱讀——竊讀露餡”的順序,運用較大篇幅的動作描寫,既敘述出“我”竊讀的過程,也展現(xiàn)出“我”想要讀書的急切心理。結(jié)尾處的感悟,讓“讀書”有了不一樣的意義,與讀者共勉。
描寫練筆
動作細節(jié),尤其是凝聚人物個性的細微動作,往往是個性化人物特有的標志。不同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的人,動作的特點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中,動作的特點更是不同的。因此描寫人物動作時,務求要準確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動的特點寫,真實、具體地反映生活實際。
“我飛快地從桌子里拿出《魯濱遜漂流記》放在腿上,用腿做支架固定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大約過了五分鐘,老師走了過來,我馬上把腿閉得緊緊的,還把椅子往前挪了挪……”這段動作描寫,細致地寫出了“我”上課偷看課外書時開心又緊張的心理。
你可能也在課堂上偷偷做過與課堂學習無關(guān)的事情,試著借助細微動作寫一寫。
當數(shù)學老師正在認真地講課時,我卻走了神,一心想著那幅沒有完成的卡通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