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松
模擬文題
同學們讀過各種各樣的書,雜志、漫畫、名著……這些書讓我們收獲知識和樂趣,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也許,你為了買一本喜歡的書而想盡辦法攢錢;也許,你為了讀一本好書而放棄了其他活動;也許,因為閱讀一本書而促進了你學習的進步……請以“我和書的故事”為話題,選擇具體的事例,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必須寫記敘文;書寫規(guī)范,不得抄襲;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姓名、學校等信息;不少于500字。
構(gòu)思引路
同學們,從小我們就與書為伴,說起與書的故事,我們腦海中一定會浮現(xiàn)出許多有趣的經(jīng)歷。比如:上課時,因為偷看自己喜歡的書籍而被老師發(fā)現(xiàn);晚上時,為了讀完自己喜歡的書籍遲遲不肯睡覺;因為繪聲繪色的講述,在講故事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因為讀了一本好書,幫我們順利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而感到驚喜……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庇袝鵀榘?,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與書有關(guān)的有趣的、有意義的故事,就可以成為我們這一次作文的素材。
同學們,確定了作文素材,接下來就是謀篇布局。首先,我們要將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寫清楚。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理清整件事情的發(fā)展脈絡(luò)。同時,我們要運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描寫方法,突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最后通過這件事,抒發(fā)我們對書籍的喜愛之情。
點石成金
針對這次的主題,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把握住以下三個關(guān)鍵點:
一、合理選擇素材
話題是“我與書的故事”,因此選擇素材時,一定要選取與書有關(guān)的有意義的故事。這個故事一定是對我們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了正面積極影響,并且通過這一件事,我們感受到了讀書對于我們學習、生活、成長的重要意義。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涉及到的書籍,可以是名家名篇、文學名著,或是當代優(yōu)秀作家作品,我們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展現(xiàn)其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比如:
讀《三字經(jīng)》,我懂得了為人處世的道理;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要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讀《小英雄雨來》,主人公的機智、勇敢讓我心生佩服……一本本書籍就像一位位和藹可親的老師,教會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和樂趣。
二、寫清事情經(jīng)過
寫事的記敘文,我們一定要寫事情的開始、發(fā)展、變化和結(jié)束(結(jié)果)。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對事情的完整過程作詳盡的敘述,而是要把與中心關(guān)系最密切的發(fā)展、變化部分寫清楚、寫具體。結(jié)合這次的話題“我與書的故事”,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變化過程,從而讓讀者能夠從中品味到我們與書相處的點滴,品味到書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意義。比如下面這段文字,運用一連串的動作描寫,描繪出“我”讀書的著迷:
老媽見我沒動靜,就把飯菜給我端進來,放到桌上?!叭虬坠蔷钡墓适绿柿?,牢牢吸引住我的目光,我看得津津有味??粗粗?,我感覺有點餓了,眼睛寸步不離書本,手伸出去抓到一個圓圓的東西,下意識地以為是肉丸,迫不及待地塞進嘴里一嚼,天啊,真是要命??!原來我稀里糊涂地把盤子邊上的橡皮塞進嘴里了。
三、升華作文主題
要想把作文寫得出彩,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我們可以在作文開頭或結(jié)尾引用一些與讀書有關(guān)的名人名言,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表達出自己與書的真摯情感。比如:
作家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同學們,讓我們投入書的海洋,盡情享受閱讀的快樂,讓書成為我們的朋友,讓好書伴我們一起成長!
作文誤區(qū)
癥狀一:寫成議論文體
沒有借助具體的故事,將作文寫成議論性文體,大段論讀書的好處。
癥狀二:隨意進行選材
有的同學審題不清,以為與書有關(guān)的故事都可以寫,于是將自己閱讀網(wǎng)絡(luò)小說的經(jīng)歷寫了出來,沒有呈現(xiàn)出閱讀的積極意義。
佳作鑒賞
竊讀記(節(jié)選)
◎林海音
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么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里?左邊第三排,不錯……”走到門口,便看見書店里仍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了,因為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
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著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頭發(fā)弄亂了,沒關(guān)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谶@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害怕被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我喜歡到顧客多的書店,因為那樣不會被人注意。進來看書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購買的,恐怕沒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逼鋵崳业男睦飬s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選自《城南舊事》,有改動)
品讀
作者善于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表達出“我”終于發(fā)現(xiàn)書并沒有賣出去,又可以接著讀的驚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書店里開心地讀書。在“竊讀”的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時刻關(guān)注周圍的環(huán)境,生動地表現(xiàn)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