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霞 王友傳 王金平
“一些殘疾人,平時不學法、不懂法,還有的明知違法卻犯法,造成了自己人生的悲劇,給自己和別人的家庭帶來不幸?!边@是泰州市教育系統(tǒng)“五老”手語志愿者張榮征正在給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學生用手語進行法治講座。
既學法律又學手語
張榮征今年68歲,曾是泰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手語老師?!盎畹嚼?,學到老”是他行動的座右銘。2015年退休后,他被泰州市司法系統(tǒng)聘為手語翻譯。在多次參與泰州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部門聾啞人刑事案件審訊工作的手語翻譯中,他發(fā)現(xiàn)有不少聾啞人平時不學法、不懂法,成為法盲;還有的不懂得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guān)心,法制意識不強,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悲劇。因此,老張決定要將法律知識傳到無聲的世界,盡可能地幫助聾啞人知法、懂法、守法。
聾啞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生活在無聲的世界,法律知識必須通過手語才能讓他們了解。張榮征不但要學習有關(guān)法律知識,還要把法律知識用手語表達出來,難度確實很大。然而張榮征并沒有見難止步,而是想方設(shè)法克服困難。他通過走訪一些公、檢、法的人員,了解聾啞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違法行為涉及到的法律知識,還花錢購買了10多種相關(guān)法律書籍,但有些法律內(nèi)容的手語怎么打,連他自己都不會。手語翻譯的工具書《中國手語》共收錄了5596個詞匯,可在案件審訊翻譯過程中遠遠不夠用。如“偵查”一詞,在《中國手語》中查不到,在網(wǎng)上“手語翻譯在線”中也查不到。他只好向同事或手語打得好的聾啞人求教,了解他們打的手語是不是相似。此外,手語翻譯不僅要精通《中國手語》 (普通話),還要了解地方手語(方言)。如“上?!币辉~,《中國手語》的打法與地方手語區(qū)別就很大。這些都需要平時的不斷學習和積累。還有不懂的,他就想方設(shè)法聯(lián)系當年上師范時的特教老師請教。退休7年,他一直刻苦鉆研,堅持不懈。有人問他,你又要接送孫子上學放學,還要早晚學習法律知識和手語,何苦呢?可老張總是微微一笑:“做點有益的事,積善積德,值!”
讓更多的聾啞人懂法守法
張榮征每次參與聾啞人的案件審理時,總是不忘向他們宣傳法律知識,勸導這些聾啞人好好學習法律知識,好好生活。有一次,聾人楊某在海陵區(qū)一家服裝店趁營業(yè)員不注意偷走了營業(yè)款3000多元,店家報警后被抓獲,只得把錢退還了店主。在審訊過程中,她認為錢退還就沒事了,應該放她回家。其實,有好多聾啞人都這么認為的。他們不知道偷錢的過程已構(gòu)成犯罪,即便退了錢,也要受到法律制裁。老張就抓住時機,向他們宣傳有關(guān)法律知識,并要他們向其他聾啞人宣傳,讓更多的聾啞人知法守法。
在公檢法辦案的手語翻譯過程中,為派出所作翻譯是最費時的。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過程就像擠牙膏一樣,輕易是不肯招供的。有一次,聾人陳某在商場盜竊時被民警當場抓獲。在派出所對他問訊時,他拒不交代。這時,老張就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問他想不想回家。陳某說很想回家。老張就向他宣傳坦白從寬,告訴他只要態(tài)度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可以從寬處理,早點回家。陳某很快供述了犯罪過程。老張每次參與案例審訊的翻譯后,總是誠心地教育嫌疑人要學法、守法、用法,今后不要再做違法的事情,要自強自立,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有些聾人被他的真心打動,甚至痛哭流涕。
培養(yǎng)好一個殘疾兒童就是救一個家庭
老張退休前就是泰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學校)的教導主任。他經(jīng)常叮囑老師們說:“我們要把殘疾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這些孩子自己不幸,他們的家庭也不幸。我們要設(shè)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為他們的家庭著想。培養(yǎng)好一個殘疾兒童,就是救了一個家庭?!?/p>
在校工作期間,他總是動之以情地化解學生與家庭的矛盾。一次,聾人學生孫某在普通學校讀書的妹妹,由于要參加學校運動會,家里給她買了一雙運動鞋。孫某非常生氣,和父母吵鬧,甚至要對父母動手,認為父母偏心,沒有給他買。下午放學后,他不管班主任怎么勸就是不肯回家。張榮征把孫某叫到辦公室,告訴他父母給妹妹買運動鞋的原因,并告訴他以后如果你參加運動會,父母也會幫你買的,甚至買更好的。張榮征還告訴孫某不能動手打人,更不能打父母。孫某“聽”后連連點頭,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跟著爸爸回家了。
退休后,老張經(jīng)常與學校聯(lián)系,義務為學生宣講法律知識,從不要任何報酬。他在參與審訊案件時,只要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案例,就隨時到學校為學生安排講座,做到警鐘長鳴。他經(jīng)常說,要讓殘疾兒童從小學法、懂法,要讓他們明確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將來走上社會才能為社會作貢獻。
張榮征已年近古稀,然而他為聾啞人宣講法律知識、幫助聾啞人走上社會的初心始終未改。他用一顆熾熱的心,在無聲世界點亮了一盞引導聾啞人前行的燈。
(本欄編輯 鄭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