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元代文學(xué)家馮子振詩文補輯考論

2024-05-18 20:39:14張相逢

張相逢

(鄭州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馮子振(1257 年-?)號海粟,又號怪怪道人,攸州(一說湘鄉(xiāng))人,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夏應(yīng)征北上,在朝二十余年,仕至承事郎、集賢待制,離朝后流寓江南,卒年不詳。馮子振以“博學(xué)英詞”著名于時,他足跡遍天下,交游廣泛,文章滿世,在辭賦、詩文、散曲等各體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皆取得了顯著成就; 翰墨雖其余事,但為世所重,流芳海內(nèi)外。茶陵譚景星稱其:“凡詩書六藝之關(guān)鍵,子史百家之異同,世所未有之書,人所未見之典,離萬卷合一理,目擊心會,萃然而生知,瞭然而無余……其大而為文章,勒之金石,以耀后世而垂無窮; 小而為聲律,毫芒流落,雖婦人女子,亦得永歌詠嘆?!保?]185這樣一位在當(dāng)時聲名極盛的作家,既無完整的碑傳資料存世,亦無完備的詩文別集流傳至今(傳世者僅有與釋明本唱和的《梅花百詠》,已收入《四庫全書》),但其遺作散見于各類文獻者尚多。

有關(guān)馮子振的詩文,清顧嗣立《元詩選》三集丙集《海粟集》、賀德宗《攸輿詩鈔·海粟詩鈔》、鄧顯鶴《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三四,前后相承,皆作出重要的輯錄成績; 王毅《海粟集輯存》(岳麓書社,2009 年)①此書于1990 年由岳麓書社出版,2009 年經(jīng)編者增補后再版,收入《湖湘文庫》。據(jù)此增補再版本。以及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 20 冊(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年)、楊鐮主編《全元詩》第 18 冊(中華書局,2013 年)在輯錄方面亦各有優(yōu)勝,可相互補充。本文將在考辨既有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筆者新見的馮子振詩文加以輯錄、考證。

1 馮子振遺文補輯考論

馮子振的文章,《海粟集輯存》收錄15 篇,《全元文》收錄13 篇,除去重合的6 篇,二書共收錄22 篇(《與張伯雨書》一題2 首,計為2 篇)。 《海粟集輯存》收錄的《本草元命苞序》系轉(zhuǎn)錄于孫楷第先生《元曲家考略稿摘抄》的節(jié)文,可據(jù)《愛日精廬藏書續(xù)志》卷三補足[2]790-791; 《全元文》收錄的《光武廟記》實非馮子振文章,詳參下文的考辨。補遺方面,劉洪強《〈全元文〉補目160 篇》(《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 2009 年第3 期)增補《天目明本禪師雜錄跋》 《古林和尚語錄序》 2 篇②按此“天目明本禪師雜錄跋”之題,乃補輯者代擬,然據(jù)《天目明本禪師雜錄》收錄的釋清茂、釋希陵諸人序跋,知實當(dāng)擬題《一花五葉集序》或《一花五葉集跋》。,陳開林《〈皕宋樓藏書志〉的輯佚價值》(《湖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 年第1 期)增補《傷寒紀(jì)玄妙用集序》 1 篇,《全元文》補編工作組又新輯《禪宗頌古聯(lián)珠通集序》 《碧巖錄后序》 《素齋小集序》 3 篇。以上共輯錄馮子振文28 篇。

1.1 《全元文》所收《光武廟記》非馮子振文

《全元文》第20 冊收錄馮子振《光武廟記》,輯自清光緒十年刊本《畿輔通志》卷一七六。按此文最早見于《康熙唐山縣志》卷四上《藝文志上》,作者題元馮子振(翰林學(xué)士)撰。全文僅189 字,文后附有孫纘(《康熙唐山縣志》的纂修者之一,時任唐山知縣)的評論:

文叔以沉幾先物之資,受書于廬江許子威,略通大義,故其仗節(jié)河朔,蠲苛政,詢疾苦,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至蕪蔞之豆粥,滹沱之麥飯,間關(guān)累卵,光復(fù)舊物,良有以也……故老構(gòu)祠,其來尚矣。張炳文宗義奉祀尤謹(jǐn),威靈肸蠁,吉夢兆孚,歲云有秋,乃發(fā)己資,命工伐石,以紀(jì)神庥,用垂永久。因作侑神樂章,俾歲時歌以迎送神云。詞曰:……

孫纘曰: 吾讀馮子振《光武廟碑記》,慷慨悲烈,莊誦之下,覺帝子須眉栩栩欲動逼真,劍氣橫空,克復(fù)大物色相,光泰岡得此不朽矣[3]353-354。

其后光緒七年刻本《唐山縣志》卷十一《藝文上》收錄,文字同上。

此《光武廟記》原碑尚存,現(xiàn)藏河北隆堯碑刻館,戴建兵主編《隆堯碑志輯要》(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6 年)、張明等主編《河北隆堯石刻》(科學(xué)出版社,2018 年)皆有著錄(附圖版、釋文)。 《隆堯碑志輯要》所作題解稱:

元至正十六年(1356 年)三月立。馮子振撰文。原在隆堯縣北樓鄉(xiāng)南汪店劉秀廟前……1986 年經(jīng)修復(fù)入藏入碑刻館,排位19。通高235 cm,寬74 cm,厚23 cm……碑陽額長方形削角,行書大字2 行6 字。碑陽(圖33)為行書,10 行,滿行24 字。碑陰楷書,刻附近村施主50 余人[4]103。

此碑碑陽額題“光武靈應(yīng)之碑”六大字,其下為行書碑文,共10 行,第1 行是“里人張炳文立”,第2 行至第9 行是正文,第10 行是“至正十六年歲次丙申三月初吉抑齋述 石工薄從善”; 碑陰是“唐山縣東南隅仁義鄉(xiāng)南王店眾賓愿助立”的一份施主名單。據(jù)此,《光武廟記》當(dāng)作于至正十六年三月(1356 年),作者是“抑齋”,雖然名字失考,但定非馮子振,全碑也無任何與馮子振相關(guān)的文字。前引題解稱“馮子振撰文”,應(yīng)是受到《康熙唐山縣志》《光緒唐山縣志》等方志文獻的誤導(dǎo)。

《康熙唐山縣志》為何出現(xiàn)這種錯誤?征諸文獻,唐山縣原有光武廟和關(guān)王廟??肌都尉疙樀轮尽肪硎弧吨褥胫尽れ魪R》于唐山縣著錄“關(guān)王廟”,小字注“在縣東南。元馮子振記”; 又“光武廟”,小字注“縣北二十里”[5]。嘉靖庚寅寓居唐山的凌云作《唐山賦》,中云“左祀云長,義氣堂堂。海粟奇文,托石琳瑯”[3]428。明人王鳳竹《重修關(guān)王廟碑記》亦云:“……唐之關(guān)東舊有王祠,不知創(chuàng)自何時,僅見于元馮海粟一記,至嘉靖乙未嘗一修之?!保?]375-376《康熙唐山縣志》卷三《人物志·流寓列傳》載:“馮子振,東海人,號海粟道人。至正間館于邑人為質(zhì)夫家,與韓安世友善,所撰《關(guān)王廟記》,其文麗藻,膾炙人口。事見碑陰。”[3]300《光緒唐山縣志》卷末《碑碣》于元代著錄“關(guān)王廟碑 在城東南隅關(guān)帝廟內(nèi)”,小字注:“右碑系正書,馮子振撰文,韓世安書丹?!保?]370據(jù)此,唐山縣關(guān)王廟的馮子振記文,可確定即《康熙唐山縣志》卷四上《藝文志上》和《光緒唐山縣志》卷十一《碑記》收錄的《關(guān)王廟碑》; 碑文書丹者則是唐山人韓安世(或作韓世安)。

目前所見最早記載唐山縣光武廟有馮子振記的文獻,是清康熙初年孫纘等纂修的《唐山縣志》。但《光武廟記》非馮子振所作,而且此記僅189 字,莊誦之下,完全沒有孫纘所評“慷慨悲烈”“劍氣橫空”的感受。相反,《關(guān)王廟碑》則文勢矯健,梗概多氣,其文略云:

大丈夫忠憤不酬于尺寸,而廟食滂沛于九州;功名不留于須臾,而義烈感慨于千古……人間世梗梗橛橛之夫,后云長千數(shù)百載,所以愿為之執(zhí)鞭,不慕王之勇敵萬人,不慕王之雄視百代,不慕王之能塊土裂三分之漢鼎,不慕王之能赤手擎一面之荊州,其拳拳向云長之心,特以其當(dāng)賊操九州之地已有其七之時,技窮力殫,獨不忍背棄流離顛沛之玄德爾……英魄凜凜,雖死猶生[3]354-357。

此與《光武廟記》相比,高下立見,孫纘稱“其文麗藻,膾炙人口”符合實情。但如上所述,孫纘對《光武廟記》作者的認(rèn)定和文章的評論不足為憑,筆者推測孫纘的評論本是針對《關(guān)王廟碑》而發(fā),可能在縣志纂修、刊刻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了差錯,造成現(xiàn)在所看到的面貌。

此外,馮子振是否曾為唐山關(guān)王廟撰寫過碑文,也大可懷疑。上述唐山縣志中的《關(guān)王廟碑》,實際上就是馮子振的《漢關(guān)壽亭侯祠碑》。 《嘉靖惟揚志》卷三八《雜志·三絕碑記》載:“馮子振在揚州,嘗作《漢關(guān)壽亭侯祠碑》,起語欲壯健,久未下筆。蘇昌齡時年二十余,代起云:‘大丈夫忠憤不留于尺寸,而廟食磅礴于九州; 功名不留于須臾,而義烈感慨于千古?!?馮大喜,遂用之。趙文敏書,時號三絕碑,在今廟壁間?!保?]據(jù)繆荃孫《江蘇金石記》,“三絕碑”由淮東宣慰司刻立于天歷二年(1329 年)中秋,額題“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碑”③按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 年)九月加封漢將軍關(guān)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遣使祠其廟。淮東道宣慰司應(yīng)該是在這種背景下將馮子振撰、趙孟頫書的《漢關(guān)壽亭侯祠碑》刻石立碑的。[8]707-708。此碑摹拓頗多,常見于文獻記載。揚州《漢關(guān)壽亭侯祠碑》與唐山《關(guān)王廟碑》之不同在文末一段,前者文末云:“廣陵之城隍西廡舊構(gòu)祠,嚴(yán)祀云長甚謹(jǐn),予是以掇拾王之平生衷素如是,遂并書之。” 后者文末云:“唐山之關(guān)東舊構(gòu)祠,嚴(yán)事云長甚虔,故掇拾王之平生衷素如是?!?就現(xiàn)有文獻判斷,馮子振并未為唐山關(guān)王廟撰記,但在元文宗加封關(guān)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遣使祠其廟的背景下,聞名遐邇的揚州“三絕碑記”遂被稍作改動后移用于唐山關(guān)王廟,由邑人韓安世書丹刻碑,時間可能在至正年間。前引《康熙唐山縣志》所載馮子振“至正間館于邑人為質(zhì)夫家,與韓安世友善”之根據(jù)或在于此。

1.2 新見馮子振佚文輯考

本文在前人輯錄的基礎(chǔ)上,從《揚州瓊?cè)A集》《宗門統(tǒng)要續(xù)集》 《歷朝翰墨選注》以及各類書畫文獻中,輯補馮子振佚賦1 篇,佚文9 篇。

1.2.1 《廣陵后土祠無雙花賦》(或稱《瓊?cè)A賦》)

此賦最早收錄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 年)楊端所輯《揚州瓊?cè)A集》,題《瓊?cè)A賦》,賦文并跋共2 792 字(不計標(biāo)點),為元賦中的長篇(文長不錄)。賦后馮子振所作長跋,交代了有關(guān)此賦的創(chuàng)作情況:

至元甲午,仆再覲燕都,假道廣陵,首訪后土祠無雙花樹,客為言:“此非瓊花,謝公埭所移之聚八仙也。”時方凜冬,樹非花候,祠宇亦蕭然四壁,地亦草莽萋然,私以異之。又十七年,至大庚戌春三月過之,則蕃釐改棟,花亦盛開,游者雜沓,予隔日輒一造。是秋七月,值武林士人楊姓者,謂“瓊樹又花”??蘸筮B數(shù)年數(shù)造廣陵,花亦數(shù)不復(fù)良覿。

今年春正月,廬陵士子陳養(yǎng)無忽袖出所作《瓊花賦》示予,予嘆曰:“君之賦美則美矣,然非賦無雙花也。瓊花獨有于揚州,天下之花莫之與并,惟長安唐昌觀玉蕊花差近之,復(fù)不可得見。”乃援筆為《廣陵后土祠無雙花賦》如是……至治三年癸亥春三月望,海粟老人馮子振識[9]440-441。

據(jù)此,馮子振之賦當(dāng)題《廣陵后土祠無雙花賦》。廬陵人陳浩(字養(yǎng)無)所作為《瓊花賦》,與馮賦前后收錄于《揚州瓊?cè)A集》。

其后嘉靖乙未(1535 年)江都人曹璿輯《瓊花集》五卷,卷首“瓊花集目錄”于卷四“賦”下以雙行小字注云:“舊有馮海粟賦,其詞語太俳,恐非馮撰。海粟集久不傳,真贗莫辯,未敢輒入?!保?0]506曹璿雖然足夠謹(jǐn)慎,但“詞語太俳”的特點在馮子振《居庸賦》 《十八公賦》等作品中也相當(dāng)明顯,并不能作為判斷“恐非馮撰”的根據(jù)。而且,前引賦跋對作賦的原委交代得非常細(xì)致、清楚,所涉及的馮子振“至元甲午,仆再覲燕都”之經(jīng)歷也與《十八公賦》所述相合。 《揚州瓊?cè)A集》所收明代諸人題詠瓊花,黃潤玉詩云:“揮毫欲繼無雙賦,倚馬慚無七步才?!保?]448高昭詩:“海粟知其詳,曾為作長賦?!保?]449楊茂詩:“清香三嗅徒嗟悼,追賦慚無海粟才?!保?]450皆可證明馮子振曾作瓊花賦。清道光年間貴正辰纂輯《瓊花題詠全集》卷二也收錄了馮子振的《瓊?cè)A賦》,但將馮跋末的落款題作“至正三年癸亥春三月望,海粟老人馮子振識”[11]545,實誤。

1.2.2 《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序》

南宋建溪僧人宗永將自釋迦文佛至南岳下十一世和青原下十世的佛祖機緣及相關(guān)拈語,匯集成《宗門統(tǒng)要》十卷④此書國內(nèi)已無傳本,惟日本京都東福寺和東洋文庫各藏有宋刊本。參見嚴(yán)紹璗《日本藏漢籍珍本追蹤紀(jì)實:嚴(yán)紹璗海外訪書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第463-464 頁。另外日本學(xué)者椎名宏雄《宋元版禪籍研究(五)——宗門統(tǒng)要集·宗門統(tǒng)要續(xù)集》(《印度學(xué)佛教學(xué)研究》30 卷2 號,1982 年3 月)亦有相關(guān)考察,可參閱。。 至元代,建康保寧禪寺住持清茂(字古林)在其基礎(chǔ)上又續(xù)添二卷,增補了南岳下十二世至十八世、青原下十一世至十四世的佛祖機緣及相關(guān)拈語,目之曰《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F(xiàn)存元刻本《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十二卷,前十卷即宗永所集,后二卷即清茂所續(xù)集; 清茂續(xù)集之書后經(jīng)詳細(xì)分卷,在明初入藏⑤上海圖書館藏元刻本一部十二冊。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nèi)閣文庫)藏有一部十冊,椎名宏雄考察后認(rèn)為是元刻本,并梳理了此書的版本源流和入藏情況,見《宋元版禪籍研究(五)——宗門統(tǒng)要集·宗門統(tǒng)要續(xù)集》,《印度學(xué)佛教學(xué)研究》30 卷2號,1982 年3 月,第312-313 頁。。 現(xiàn)有初刻南藏本、永樂南藏本、永樂北藏本、徑山藏本、頻迦藏本,前三者皆二十卷,后二者皆二十二卷,書名則皆題為《宗門統(tǒng)要續(xù)集》。

元刻本《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卷首有釋希陵《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序》、耿延禧《莆田重開宗門統(tǒng)要序》、姚孳《宗門統(tǒng)要集序》,卷十后有宗永《宗門統(tǒng)要集記》,卷末有補寫的清茂跋,并無馮子振《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序》。按馮序僅見于永樂北藏本等《大藏經(jīng)》中的《宗門統(tǒng)要續(xù)集》卷首,其文略云:

建溪沙門永……既次第其人,復(fù)次第其語,號其書曰《宗門統(tǒng)要》……乃有古林茂和尚,價重巖泉,名喧宇宙,親逢昭代垂億萬祀之昌辰,徑補禪宗余二百年之罅譜……南岳下十二世接逮十八世,總二百八十六人,見錄機緣二百一十二則; 青原下十一世接逮十四世,總一百二十人,見錄機緣四十七則,為《宗門統(tǒng)要續(xù)集》,示衲子坦途,開人天正眼……海粟居士早慚鑿脫,晚悟參尋,馮長老斜日夢回,記久別光明之洞; 永嘉師一宿驚覺,尚相忘證道之歌。稽首宗乘,書心序引[12]465-467。

據(jù)清茂跋,《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成書于泰定元年(1324 年)冬,次年由湖州道場禪寺比丘懷瑛施財刊板[13]卷末。此即《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的元代初刻本??捡T子振于泰定二年(1325 年)冬十月前往茅山途中經(jīng)過金陵,借宿于保寧寺,應(yīng)清茂囑托而作《保寧寺賦》⑥馮子振所作之賦,實為《鳳凰臺賦》,而非《保寧寺賦》。[14]93; 同年冬至日為清茂作《古林和尚語錄序》[15]373; 又釋明本《一花五葉集》,有泰定二年(1325 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茂后序、十二月二十七日清茂引首、泰定三年(1326 年)燈夕后六日馮子振序[16]484-485。是泰定二年(1325 年)年末到次年年初,馮子振在金陵與清茂多有交往。 《續(xù)集宗門統(tǒng)要序》可能是在書已刊版后,受清茂囑托而作,故不見于元刊本。

1.2.3 《衍慶院記》

民國時期,羅振玉出版《趙文敏公虞文靖公法書》一卷,其中收錄趙孟頫書碑二種、虞集書漢枚乘《七發(fā)》(后有張雨跋)。趙孟頫書碑二種即馮子振撰《衍慶院記》和范仲淹撰《唐狄梁公碑》。 《衍慶院記》云:

……天之□⑦□表示碑文中缺失文字,下同。,則婆留、行密所嘗老拳毒手者也。其里父老相傳之王墓,則牛羊丘壟,已無復(fù)樵兒牧豎嘯歌躑躅之處,而況于智詐之相譎,干戈之相攘,□□伯氣之相為生死!道眼拂拭,政是不直吾林下之失笑,彼亦何以異此?院之西二里,有湖徹吳松江之尾,識者以為慶源之有所在是,諗爾,則院之歲月久近,未可量也。雖然,吾于衍慶布沙之地竊有感焉。其稍北為葑門,則夫差、勾踐所嘗行成奔命者也。其西為皇……惡知千載之下所為佛屋者,特崔嵬撐拄其間,其不隊不壞者,別自有在,則區(qū)區(qū)興廢成敗之跡,亦何足悲乎?獨院北院南耕田鑿井之聚落熙熙壤壤,蓋明時昭代之雨露滲漉久矣。然則山僧野裓朝梵夕唄,所以衍國家億萬斯年之慶,宜如何其報之王?院僧例甲乙,流水相紹續(xù),今年師確志彌厲,其徒復(fù)精進不懈,所謂衍慶者,不愈衍愈□也耶?書以為記。

前集賢待制、承事郎馮子振撰。翰林學(xué)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書并篆題[17]1245-1253。

此記未見其他文獻記載。趙孟頫所書僅存44 行(每行8 字),已佚失前半部分,中間亦有缺文。趙孟頫之篆題不詳,所謂“衍慶院記”乃羅振玉所擬。

1.2.4 《與鮮于樞》

明屠隆編《歷朝翰墨選注》卷三收錄馮子振《謝送油酒》和《與鮮于樞》二書札,前者已見《全元文》,后者可為補遺。其文云:

韓子謂:“馬在廄,惟伯樂去而不顧,然后知為駑馬也。”丈固伯樂后身,仆果良馬耶?駑馬耶?惟冀早慰[18]426。

1.2.5 《跋唐懷素書藏真帖》⑧第五至第十篇跋,題目皆代擬。

明人詹景鳳著《東圖玄覽》卷三著錄“懷素書藏真帖卷”:

懷素《藏真帖》,國初馮子振跋云:“湘僧退筆如山,此退筆之一也,況有損齋題跋,真跡無疑?!卑磽p齋為徽廟(按: 損齋為高宗趙構(gòu)的號,非徽宗趙佶),跋今失之。后又有趙嵒跋。 《藏真帖》,細(xì)勘乃舊人臨本[19]116。

按馮子振乃元人,非明人; 趙嵒當(dāng)即趙巖。

1.2.6 《跋唐國詮書善見律卷》

唐人國詮楷書《善見律》,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為流傳有緒之唐人寫經(jīng)。后幅有趙孟頫、馮子振、趙巖、董其昌等人題跋。其中馮子振跋云:

僧徒讀律不守律,吾儕不讀律卻守律,然則律豈為我輩設(shè)哉!前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20]第五卷(14)。

鈐“海粟”印章。清王杰等編《秘殿珠林續(xù)編》卷二著錄此卷,詳細(xì)記載了本幅基本情況、后幅前人題跋、鑒藏寶璽、收傳印記,可參閱。

1.2.7 《跋宋劉松年消暑圖》

清陳焯著《湘管齋寓賞編》卷五著錄“劉松年消暑圖”,有馮子振、張適二跋。馮子振跋云:

讀淵明詩“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令人心地清涼,有何暑可避?而松年乃繪為是圖,得無失淵明之意耶?然其畫善于位置,濠梁濮上,都在阿堵間,非胸次無町畦,得于隨所寄而發(fā),不可索其所至也?馮子振跋[21]310。

陸心源《穰梨館過眼錄》卷三亦有著錄,題“劉松年水亭清暑圖卷”,未過錄馮子振、張適跋,然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梁章鉅跋,可參閱。

1.2.8 《跋宋人仿唐李邕奐上人帖》

故宮博物院所藏唐李邕《奐上人帖》卷,據(jù)劉九庵鑒定,乃南宋人舊仿或系南宋高宗趙構(gòu)手摹,尾紙有馮子振、趙巖以及明人王穉登題跋。馮子振跋云:

李北海墨跡,自是一種神駿奇逸。此帖不三四行,而語氣無一點俗,差類其為人,千載之下,可畏而仰也。前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22]50。

鈐“海粟”印章。

1.2.9 《跋趙孟頫蘭竹石圖》

趙孟頫《蘭竹石圖卷》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圖后有邵亨貞、王逢、胡之謙、羅志仁、楊載、馮子振、蘇大年、鄭元祐等人題跋。馮子振跋云:

子固畹花,大概濃葉攢干,子昂尚是疏仙,然格力各自不凡,鼻端一嗅,良尉清事[20]第七卷(168)。

落款“馮子振”,鈐“海粟”印章。清吳升《大觀錄》卷十六所著錄“趙文敏墨蘭竹石圖卷”即此,可參閱。

1.2.10 《跋朱澤民畫》

此跋見羅振玉輯《元八家法書》,其文云:

蘇臺春澹,忽作臨風(fēng)把酒之興,已而河南張禮卿與其仲氏偕來,廬陵鄧覺非、蜀人張與可亦至,朔齋云孫劉希孟、姑蘇人朱澤民、莆陽蔡繹之、陳子明預(yù)焉。是日也,風(fēng)日怡暢,四座極歡,澤民從而圖之,以俟知者[23]5285-5288。

落款“海粟”,鈐“怪怪道人”印章。另外,羅振玉輯《百爵齋藏歷代名人法書》(有民國二十七年上虞羅氏影印本)卷上《元俞午翁馮海粟等十二家投贈朱澤民詩文》亦收錄此書,張珩《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四(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 年)據(jù)以著錄,題“馮子振朱澤民畫跋”,可參閱。

按朱德潤字澤民,平江人,與馮子振有交往,馮有《贈朱澤民序》,朱有《送馮海粟待制入京》五古2 首。 “朔齋云孫劉希孟”即劉世賢,吳興人,以善琴名浙右,游松江,與曹知白友,至正癸巳卒,歸葬湖州。馮子振有《贈劉世賢》七古1 首。其余人與馮子振交往不詳。

2 新見馮子振佚詩輯考

馮子振的詩歌,《海粟集輯存》收錄163 首,《全元詩》收錄163 首,其中相同的154 首,二書實際共輯錄172 首⑨按《海粟集輯存》獨有的九首(《贊中峰凈土百八偈》 《題熙陵幸小周后圖》 《虹月樓詩四首》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 《題趙承旨白鼻圖》 《題呂洞賓畫圖》)中,《贊中峰凈土百八偈》輯自《武林梵志》卷八,但缺小序,正文亦不全,當(dāng)據(jù)釋明本《凈土詩》(有國家圖書館藏明洪武二十四年刻本)補足。 《虹月樓詩四首》輯自上海博物館藏馮子振手跡,全文另見于明代王理之集《昆山雜詠》(有明嘉靖二十年刻本)卷五“投贈”類,題作《贈朱君璧》。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一詩,《珊瑚網(wǎng)》卷二五、《書畫題跋記》續(xù)卷一、《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一以及《石渠寶笈》卷一四皆著錄為馮子振之作,《全元詩》據(jù)清錢熙彥《元詩選補遺》編入俞和名下,實誤。除《題趙承旨白鼻馬咼圖》作者尚存爭議、《題呂洞賓畫圖》疑非詩體外,余皆可補入《全元詩》。。 在二書基礎(chǔ)上,本文增補馮子振詩歌14 首。

2.1 地方志中的馮子振佚詩

《萬歷重修常州府志》卷十六《詞翰·詩》之“游覽”類收錄元馮海粟《游竹塢四首》,詩云:

劉侯將相家,攜客晚相過。為言馬跡山,詩屋竹千個。清心鈕君子,萬卷留四座。何言挺特姿,雙柯堪捩柁。毗陵如此歡,令我春夢破。

虀庵幾時來,小獵鹿茸草。傳聞好事人,舟泊門已掃。笑談傾家釀,鄰甕亦傾倒。清風(fēng)浮玉天,何必問三泖。海鰲猶堪把,洞壑恣幽討。

太湖光爛銀,日上眩朝彩。幽人住此中,浩蕩增磊瑰。亦有千橘林,柯葉霜不改。神仙留丹灶,五色精璀璀。我欲從之游,芝田為君采。

環(huán)湖皆是山,岸岸鷗鷺浴。煙嵐浮濕翠,盡日看不足。結(jié)廬總忘機,開卷抽畫軸。四時樓闌倚,人境非世俗。悠哉東湖春,此客面已熟[24]卷十六。

同書卷十七《詞翰二·詩》“閑適”類收錄馮海粟的《題夫椒鈕處士隱居》 1 首,正是此《游竹塢四首》的第三首(個別文字有差異)。另外,清初翁澍編《具區(qū)志》卷十六《雜詠·詩》收錄的馮海粟《題鈕處士隱居》,亦即此“太湖光爛銀” 1 首。 《海粟集輯存》和《全元詩》皆據(jù)《元詩選》三集《海粟集》收錄《題鈕處士隱居》,余3 首可據(jù)《萬歷重修常州府志》補遺。以上3 首為五言古詩。

2.2 書畫文獻中的馮子振佚詩

2.2.1 《題宋人葵花蛺蝶扇面》⑩以下詩歌題目皆代擬。

1970 年春至1971 年初,山東省文物工作者發(fā)掘了鄒縣境內(nèi)的明魯荒王朱檀的墓葬,墓中隨葬器物有宋人畫葵花蛺蝶扇面、元人錢選畫白蓮圖,上皆有馮子振和趙巖二人題跋。馮子振題句云:

宋高宗德壽宮題葵花扇面,后二百年人間得之,以為珍玩,三嘆物色,敬書二十八言。

繪墨清新德壽宮,戎葵生意暢西風(fēng)。金暉留照傾心蠋,秋在黃裳正色中。海粟道人馮子振百拜。[25]

后鈐“子振” “海粟” “怪怪道人”印章。按此扇面中有兩方“皇姊圖書”朱印,知為元皇姊大長公主祥哥剌吉收藏。

2.2.2 《題錢選白蓮圖》

錢選字舜舉,宋末元初吳興人,工書善畫,與趙孟頫等并稱“八俊”。馮子振題詩并跋云:

水晶宮館舊豪華,曾結(jié)芬陀利上花。記得匡廬分凈社,東林無數(shù)吉祥葩。

佛氏以白蓮為芬陀利花,廬山老遠種之東林,遂為千載凈社之肯綮。錢公已矣,不可多得,當(dāng)寶之惜之[25]。

落款“海粟”,后鈐“怪怪道人”印章。

2.2.3 《題宋謝元折枝碧桃圖》

清談遷《北游錄·紀(jì)郵下》乙未年(1655 年)九月載:

丁酉,同朱義儒過吳醫(yī),吳于亂時以賤直購得大內(nèi)書畫古器若干……元人《碧桃圖》,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其詩曰:“碧桃相見又東風(fēng),記得當(dāng)年萬片紅。說似長陵溪上客,莫將癡事惱山翁?!?據(jù)現(xiàn)存《折枝碧桃圖》中馮子振題詩,“長陵”當(dāng)作“武陵”。[26]118-119

考《石渠寶笈》卷十六著錄“宋謝元畫折枝碧桃一卷”,列為次等,拖尾有馮子振、趙巖題句,與談遷記載相合。此畫上有元代“皇姊圖書”“都省書畫之印”二印,清初為梁清標(biāo)所有,后入內(nèi)府,民國時期為張學(xué)良定遠齋中物,于1994 年4 月10 日在臺北蘇士比公司賣出[27]。 《定遠齋藏書畫》有圖錄。

2.2.4 《題王振鵬錦標(biāo)圖》

清初佚名所著《裝馀偶記》卷五著錄“元王振鵬錦標(biāo)圖”,有趙巖、陳棨和馮子振三人題詩。馮子振詩云:

生浪龍舟沸鼓旗,萬人夾岸看山移。當(dāng)年大業(yè)揚州恨,錦纜牙檣不是隋。

龍舟爭錦標(biāo)于報君不信之場,此畫得之,如令大業(yè)行幸之君,能瀟灑日月于千乘萬騎之奔命,則一千八里之揚汴,猶之東西州也。前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28]卷五。

清潘仕成撰集《海山仙館藏真續(xù)刻》卷六收錄《趙巖題奪標(biāo)圖七絕》 《陳棨題奪標(biāo)圖七律》 《馮子振題奪標(biāo)圖七絕并跋》三帖,亦可參閱。

2.2.5 失題(題畫七言絕句)

《石渠寶笈》卷二一著錄“元人法書一冊”,列為上等,第四幅是行書題畫七言絕句,“前則款云前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下有‘海粟’一印; 后則款署趙巖,下有‘魯瞻’一印”[29]8。馮、趙二人墨跡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另《故宮周刊》第148 期曾發(fā)表此“馮子振趙巖書”。馮子振題句云:

陸有居廬水有傳,青山倒景逼沙邊。細(xì)摹纖貌皆妍絕,彷彿江南在目前。前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30]。

此與趙巖題句“一片晴帆欲拂天,林云江月凈娟娟。輞川人去丹青在,暖逼欹湖柳浪煙”同在一幅,當(dāng)是題于某畫之后,惜畫已佚。

以上5 首為七言絕句。

2.2.6 《題宋郭熙樹色平遠圖》

北宋郭熙《樹色平遠圖卷》,曾經(jīng)王世貞、梁清標(biāo)等人收藏,后入藏清內(nèi)府,《石渠寶笈》卷十六著錄,列為畫卷次等,現(xiàn)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此卷尾紙上有元人馮子振、趙孟頫、虞集、柯九思、柳貫、顏堯煥、釋祖銘題句,又有王世貞一跋。馮子振題句云:

煙層霧郁迷樓閣,沙嶼欹欹俯寒莫。老髯韻度閱千年,潤姿偃蹇金石堅。蘋洲小艇爭云宿,尚有滄江留水竹。郭郎平遠今無多,畫師珎重奈爾何[20]第九卷(152-153)!

落款“海粟”,鈐“海粟”“怪怪道人”“子振”印章。

2.2.7 《題宋李龍眠理帛圖》

明孫鳳《孫氏書畫鈔·名畫》著錄“龍眠理帛圖”,有馮子振、鄧文原、劉致、夏若水題跋。馮子振題句云:

轆轤銀瓶汲修綆,美人理帛深院冷。試拈刀尺稱意裁,生怕郎嗔心未肯。銀絲無色信手搓,夜長天寒還許呵。一聲白雁枕前喚,明日怨無霜花多。唐宮搗練簾瘦月,風(fēng)緊入弦墮瑤瑟。誰將此幅寫倦情,寄與單衣欠綿客。

《理帛圖》,李龍眠極細(xì)膩者,并州金剪刀,纖手捉摸之[31]38。

落款“海粟”。

另考王世貞《弇州續(xù)稿》卷一六八《畫跋·李龍眠理帛圖》載:“此圖精工古雅之極,據(jù)馮海粟、倪云林定以為《理帛圖》……海粟歌爽朗有奇致,結(jié)法踈野,正是真跡。云林與鄧文肅皆負(fù)墨池聲,孔炎其善寶之。”[32]428

2.2.8 《題溫日觀蒲桃圖》

據(jù)《快雨堂題跋》卷七《溫日觀蒲桃長卷》,王文治(1730-1802 年)曾于友人汪谷試硯齋獲觀溫日觀所畫蒲桃,并記其概:“畫幅長四尺有奇,題跋共長二十五尺有奇。古藤敗葉,逸韻橫生,令人動心駭魄……日觀自題首尾二處,凡四段,書法與楊少師《步虛詞》無異。凡十二跋,皆元人筆。其徐順生賦一首,體物工麗,如六朝人。馮子振七言古詩,縱橫詭異,在韓蘇體格之外,書法似李北海,諸跋皆佳,此其尤也。明人無一跋,豈明代名家未之見耶?”[33]221-222王氏記識之后附錄馮子振、陳宏兩篇題句。馮子振題句云:

雪淵昨夜玄珠脫,象罔多年求不得。有人捉摸到西湖,離了昆侖依舊黑。千枝萬葉根器勻,老蔓牽率波濤春。寄生穿漏風(fēng)雨蠹,喚醒睡魄連通津。秋槎客浪行牛斗,天馬相攜無是叟。乳流膏注釀燉煌,點滴腴芳紫囊剖。神仙磊落澆玉腸,重樓十二冰雪涼。蓬萊便翮鳳麟閣,縷脈線絡(luò)低還昂。少年文字曾子固,伯仲中間聊肇布。錢唐云濕畫舫迷,邂逅鄉(xiāng)僧拈紙素。吹噓送上蕭臺顛,少華奴隸金經(jīng)鮮。故人并寄水晶院,白日杲杲南星懸。功名半幅依然好,記取神閑師一掃。芬陀利果蕊宮來,大地明璣傾栲栳。江湖韻神爭淋浪,亦復(fù)鴛鷺觀翱翔。此詩此畫難復(fù)得,珍重回施栽明光。

曾心傳出溫師醉墨,今不可得,留韻語卷尾。馮子振稽首[33]222-223。

按曾遇字心傳,華亭人,至元二十七年(1290 年)被選入京,書泥金字藏經(jīng),訖事南還,后以薦授湖州路安吉縣丞致仕。 《石渠寶笈》卷三二著錄“宋僧溫日觀畫葡萄一卷”,卷中無馮子振和陳宏題句,當(dāng)別是一本; 據(jù)卷中所載“曾遇自敘”,曾遇北上前,溫日觀引墨寫葡萄二紙,一寄趙孟頫,一贈曾遇,曾遇所得經(jīng)翰林、集賢諸老題品,裒集成巨軸,“南還未及數(shù)載,不獨溫師化去,卷中名勝半歸鬼伯之阡,撫卷感嘆,系之以詩曰……大德改元,書于學(xué)古家塾”[29]826-827。馮子振稱“此詩此畫難復(fù)得”,又稱“今不可得”,說明曾遇南還后題卷活動仍在繼續(xù),馮詩當(dāng)作于溫日觀卒后,具體時間不可考。

2.2.9 《題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王振鵬字朋梅,永嘉人,元仁宗賜號“孤云處士”,是元代最享盛名的界畫作者。此《伯牙鼓琴圖卷》最初為皇姊大長公主祥哥剌吉收藏,清初歸著名收藏家梁清標(biāo)所有,乾隆時入內(nèi)府,著錄于《石渠寶笈》卷十六,被列為次等。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拖尾有馮子振、趙巖、張原湜三人題句。馮子振題句云:

梧桐不肯棲凡禽,鳳凰巍占濃柯陰。摩霄千年歲月深,匠石睥睨冥搜尋。一朝奇逢日照臨,斫作虞舜熏風(fēng)琴。膠之漆之春江潯,徽以瑟瑟冰人襟。玉聯(lián)軫柱白雪琳,朱絲弦上太古心。伯牙妙手發(fā)妙音,長松激澗吹遙岑。流水蕩潏山嵚崟,皓鶴起舞玄猨吟。萬籟一寂喁于瘖,天清地寧神明歆。折楊汛掃埃廛衿,俗病竅竅膏肓針。此時鐘期耳凝沉,為渠傾聽?wèi)褠謵?。虛襟弗受纖塵侵,聾卻千載豈但今。飛仙曉榻翡翠衾,寤寐想象疑辰參。微雨灑作九夏霖,隔箔厭倦秋霜砧。韶華鶯燕姹上林,鹿鳴嚘嚘食野芩。畫師摸索朋盍簪,度縑墨汁痕淋淋。二客對坐黃葉林,情懇意密園蕭森。老悰追思馬骎骎,價重百舶海外賝。便當(dāng)瓦裂釜與鬵,曠世鑄以雙南金。

王振鵬臨摹鐘期聽伯牙鼓琴圖,其心手相應(yīng)之狀,與傾耳嘿聽之態(tài),皆有妙意,書韻語志之[34]396-401。

落款“海一粟”,鈐“怪怪道人”印章。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繪畫》(故宮出版社,2015 年)著錄,可參閱。

2.2.10 《題王振鵬漢宮秋月圖》

清方濬頤《夢園書畫錄》卷五著錄“元王孤云漢宮秋月圖立軸”,鈐有“北燕張氏珍藏”元人印以及“東南之美”“朱臥庵收藏印”等明末朱之赤諸印,有馮子振題詩、翁方綱跋。馮子振題詩:

金梧宮柳不勝秋,鏡里蟾光徹夜浮。銀世界開金闕辟,五云深處隱重樓。如此團圞影亦清,舉頭欣看月華明。未央雅興添多少,宴酌偏宜醉太平。為接天漿峻筑臺,無邊景物盡瓊瑰。朱欄碧瓦都閎麗,疑是清虛府里來。望仙曾已立多時,鳥使西飛誕復(fù)奇。綺殿沉沉蓮漏永,幾何王母降瑤池。 前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35]436-437。

翁方綱跋稱:“王振鵬畫界劃精妙,格力超騰,雅近小李將軍……此《漢宮秋月圖》……令人睹承露之靈臺,對蓬萊之宮闕,不禁神游于其中也。在元季曾經(jīng)海粟老人奉長公主題詠其上,后為休寧朱氏所藏,今云谷農(nóng)部于楊梅竹斜街以六百二十金購此,藏諸秘篋,可謂得所歸,而風(fēng)滿樓中所藏纖細(xì)之畫,知無逾于此矣。嘉慶甲子秋七月翁方綱?!保?5]437-438云谷農(nóng)部,即葉夢龍,著有《風(fēng)滿樓書畫錄》。

2.2.11 《題臨閻立本水月觀音像》

《孫氏書畫鈔·法書》著錄“臨閻立本水月觀音像”馮子振題句:

紺琉璃色海踴出,珠纓絡(luò)髻月現(xiàn)前。千江一影照不異,六通偏界空無邊。悲觀慈觀悉清凈,聞?wù)咭娬呓悦鲌A。隨心赴感不思議,妙廣虛白山房緣。

貞觀宰相閻立本馳譽丹青,于梵釋人天研極思致,遂超神品妙品之上。其作水月觀音自在菩薩像,雅澹殊勝,縱能言者歷劫贊嘆有不能盡。今恒山李希微瘦瞻真本于達官貴人家,俾善工貌之,世間出世未之有也。謹(jǐn)稽首而為之題。楚人海粟馮子振[31]35。

按李允字希微,真定人,世家恒山之麓,鄧文原為作《靜修堂記》,袁桷為作《樂全齋記》。李允有恒麓山房,馮子振曾于其處觀閱錢選《洪厓移居圖》,并題七古1 首。以上6 首為七言古詩。

3 結(jié) 語

以上就筆者所見,增補馮子振賦1 篇、文9 篇、詩14 首。馮子振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其題跋文字散落于書畫之中,數(shù)量也十分可觀。顧嗣立編《元詩選》三集時,已經(jīng)注意搜輯“書畫卷”中的海粟詩歌,但遺漏尚多,《海粟集輯存》和《全元詩》相繼有增補,亦不全備。本文增補的馮子振詩文,也以書畫卷和書畫著錄文獻中的題跋文字居多。

作為元朝統(tǒng)一全國后較早“北上”的湖湘士人,馮子振前后在朝二十余年,仕至承事郎、集賢待制,但卻未有完整的傳記資料流傳下來,因此其籍貫問題長期以來聚訟紛紜,而生平事跡也大多不甚明了。目前研究者主要是根據(jù)馮子振存世詩文提供的線索勾勒其生平軌跡。如前所述,本文增補的這些詩文,也包括一些散見群籍而暫時未及搜集的存目詩文,對完善馮子振的生平、交游等相關(guān)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而且它們連同《海粟集輯存》和《全元文》 《全元詩》 《全元賦校注》乃至《全元散曲》 《全元詞》中的作品,已一定程度上重構(gòu)出馮子振創(chuàng)作的基本面貌。

馮子振現(xiàn)存詩文雖然有限,但其價值卻是多方面的。其散曲《鸚鵡曲》、詩歌《梅花百詠》皆在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已成定論,毋庸贅言。而其辭賦作品注重鋪陳,長于體物,追求文采,又以鴻篇巨制震耀當(dāng)時。如《居庸賦》對居庸關(guān)地區(qū)形勝、風(fēng)土的鋪陳,翔實而不乏生動,是元代眾多題詠居庸關(guān)的詩歌所無法比擬的; 《十八公賦》對上京東北應(yīng)昌路驛道旁一株古松“十八公”的描述,縱橫開闔,氣勢磅礴,尤其是工筆刻畫應(yīng)昌地區(qū)風(fēng)土人情,揭示出皇親國戚和底層百姓“汰嗇異逵,隘舒殊室”[36]137的貧富差距,更屬難能可貴; 而本文從《揚州瓊?cè)A集》中新輯的《廣陵后土祠無雙花賦》,則以作者從至元甲午(1294 年)到至治癸亥(1323 年)三十年中多次看花廣陵的親身體驗,對揚州瓊花作了傳記式的賦體描述,是歷代瓊花題詠詩文中極有價值的一篇??梢哉f,馮子振以其顯著的散曲、辭賦、詩文的創(chuàng)作實績,一定程度上起到開風(fēng)氣之先的作用。在元代南北文風(fēng)融合的過程中,馮子振是不應(yīng)當(dāng)被忽視的一位重要作家,對其存、佚作品以及唱和交游等文獻資料進行全面搜輯和深度整理,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chǔ)工作。

嵊泗县| 石景山区| 大石桥市| 吴桥县| 敖汉旗| 大理市| 沁阳市| 丁青县| 三门县| 云南省| 邮箱| 衡阳市| 临夏县| 视频| 云林县| 温泉县| 陕西省| 疏附县| 旅游| 永平县| 静宁县| 双流县| 宜宾县| 陆丰市| 义乌市| 手机| 潢川县| 五峰| 信宜市| 萝北县| 长岛县| 隆子县| 外汇| 桦南县| 江津市| 阿克陶县| 滨州市| 安岳县| 始兴县| 泉州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