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洺萩
在江南的初春,我來到了南半球的新西蘭旅居一段時日,感受這個被海洋包圍的、純凈島國的秋日生活。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如宮崎駿動畫中的藍天白云和無數(shù)路邊及庭院種植的鮮花綠樹,還有主人設(shè)計創(chuàng)作的各種顏色和形態(tài)的家園,真是讓人莫名開心,是那種一個人走在路上,會輕聲笑出來的開心。尤其是在路上遇到對面走過來的路人,露出一個微笑然后對你說“Nice?day”時你也歡快地回應(yīng)一聲,那么這一天就真的是一個積極樂觀的好日子。
我去的時候新西蘭和我國的時差是?5?個小時,4?月?7?日改了冬令時后,就變成了?4?個小時。我住在位于哈特市下哈特鎮(zhèn)的表姐家,從那里開車到新西蘭首都惠靈頓約?20?分鐘?;蒽`頓是世界上最南端的首都,也是著名的“風城”。記得剛到的那晚,聽著屋外的風聲,感覺到仿佛來自四面八方的雜亂無章的風擠在一團后撕裂般的轟鳴,又在木結(jié)構(gòu)的屋頂上旋轉(zhuǎn),彼此極限拉扯;風有極其強烈的力量感和似乎斬釘截鐵的斷裂層,聚合又分離,散落又旋轉(zhuǎn),我甚至感覺到連地面都有微弱的震動……一陣平靜一陣轟鳴,這大洋里的天堂之島啊,可能這就是空氣為啥能如此干凈的理由了。我想如果此刻身處室外,估計一定是被吹成“亂發(fā)魔女”了,于是半夜三更,指環(huán)王、阿凡達、霍比特人一起在我頭腦里旋轉(zhuǎn)起來了……“風城”真是名副其實。
哈特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里你想要買什么,都可以買到。每一個相對集中的居民區(qū),會有一個圖書館,還有其他商業(yè)配套和大型連鎖超市等。相對好點的地方,比如我所居住的下哈特,?配備了一所醫(yī)院、一個大商場,華人超市、日本超市也都只有一家(最多兩家),業(yè)態(tài)分布均衡,不會有所謂競爭,更沒有惡性競爭的出現(xiàn)。因為人口少,商業(yè)只是提供服務(wù),沒有暴富的可能,商品品質(zhì)有保證,價格公道,服務(wù)也好,大家各司其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可以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所以這里的生活過得非常簡單,簡單到令我感覺自己這段日子都不會動腦子了。
表姐工作日每天要上班,在這里工作時認真工作,休息時就徹底不會被工作打攪,就是純?nèi)坏纳睢:荛_心的是每周六我們都會去自由市場。在下哈特的河邊一大塊平地上,每周六上午會停滿很多車,據(jù)說這個自由市場近年來規(guī)模逐漸擴大,有各種各樣的蔬菜(主要是華人和印度人種植生產(chǎn)),市場上能見到各種膚色、著裝的人,體現(xiàn)著多元文化在這方水土上的融合。這個市場上的各種蔬菜和水果都是當季的,新鮮采摘,也沒有過量庫存后用防腐劑保鮮什么的可能,基本滿足了周邊人的需求。
看著新鮮的剛采摘的蔬菜,挑選起來也真是心情愉悅。新西蘭對物種把控非常嚴格,種子之類是不能入境的,但是據(jù)說早年華人帶進來一些,尤其是注重飲食的廣東人,所以現(xiàn)在會在市場看到一些廣東蔬菜,比如西洋菜、空心菜等。其實,市場里符合華人口味的蔬菜品種還真是挺齊全的。茄子、辣椒等就有各種各樣,我基本嘗了個遍,能吃到食物本然的味道,很是愉悅。但或許是因為風土的問題,蔬菜長得都比較飽滿,比如本地南瓜、萵苣、包心菜、菜心等普遍有點硬,煮起來感覺比國內(nèi)生長的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煮到位后,都很糯粉甜香。本地人喜歡吃生食,就是咀嚼時那種脆脆的感覺。周六的市場上會遇到買菜的華人朋友,也有華人朋友在這里賣包子之類的(老外比較喜歡油炸的東西),看起來華人食品還是挺受歡迎的。
秋天也是蘋果、栗子、梨子等成熟的季節(jié),還有當?shù)靥禺a(chǎn)——菲油果,也是此時收獲。這里家家戶戶都會種,表姐家也種了一棵,傳統(tǒng)做法是不能直接采摘,得等它自然成熟落果后去撿。菲油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我每天早上都會去撿一堆。這里的栗子也很好吃,表姐說最多賣三周時間,不過也都只是華人在挑,買回去做栗子桂花糕、栗子芋艿桂花、栗子燒雞等,吃起來粉粉嫩嫩,我感覺吃出了?20?世紀?80?年代的味道。就連這里的日子,也會讓人感覺有時穿越到了那個年代的江南小鎮(zhèn),有山有水,從容安靜,對物質(zhì)沒有特別多的欲望,不會特地去囤積食物,大家珍惜每一種食材,踏踏實實地去做好、品味,每次只購買一周所需。
在這里的日子,真切感受到顧城詩句里的意境——“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