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春
佳作精講1
青山一道同云雨,協(xié)作互惠度嚴寒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边@句話道破了人行于世的生存和交往之道。百花齊放實乃春之真諦,而獨放的鮮花,其美麗則如春之回光返照,光彩轉(zhuǎn)瞬即逝。在新時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只有合作才能長久佇立于世。(引用材料,對比闡述,提出中心論點。)
阿爾卑斯山脈之下的山柳菊與無莖蠅子草呈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前者扼殺對手,為自己爭取生存養(yǎng)料;而后者卻以己為船,載周圍植物度過嚴寒。山柳菊害人以利己的生存之道遭人唾棄,以富有前瞻性的目光審視之,便可以發(fā)現(xiàn)其確非長久之計。假設一株山柳菊釋放毒液殺死了它身邊的所有植物,并努力吸收了所有養(yǎng)分,表面看來似為好事,但如果狂風暴雨襲來,成群的植物尚能抵抗,僅一株山柳菊該如何存活呢?誠如叔本華所言:“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比羰钦J為維護好自身利益便萬事大吉,罔顧他人利益,只顧保全自己,必定如獨踞在大海中的浮島,終將被巨浪卷入海底。(本段為反面闡述,先以山柳菊和無莖蠅子草作對比,接著進行假設論證,再引叔本華名言作事理論證。)
反觀大雁之所以能凌空翱翔,擺出“人”字形、“一”字形陣,互相借力,使飛行更省力,從而使自己飛得更遠。試想,倘若大雁孤飛,勢單力薄,又怎能遷徙萬里呢?合作是渡過難關的肇始,是互利共贏的濫觴。《三國志》有云:“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上下之益,在能相濟?!薄叭祟惷\共同體”不僅是理念,更是一個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時代命題。心有大理想,所追求的必為姹紫嫣紅之花園盛景,而非一花獨放之姿;胸懷大格局,所向往的必為美美與共,而并非只求各美其美。(本段為正面闡述,先以大雁舉例進行論證,再引《三國志》名言作事理論證;與上一段構(gòu)成正反對比論證。)
互利互助的發(fā)展觀不僅僅是一種“舍”,更是一種“得”。正如風雨來襲,無莖蠅子草能夠齊心抵抗,而山柳菊只能在風雨中凋零,面對人類共同的難題,人多力量大的協(xié)作精神勢必比獨善其身的利己主義更能發(fā)揮出優(yōu)勢。只有積極參與團隊合作,幫助他人,當自己身處困境時,他人才會伸出援助之手,與自己一起面對困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發(fā)展自身的同時以包容合作的姿態(tài)為他人創(chuàng)造機遇,才不至于落入寡不敵眾的境地。(本段從“舍”與“得”的關系角度入手,闡述助人的意義,深化對中心論點的闡述。)
縱觀泱泱華夏五千年,協(xié)作共享的理念始終貫穿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從古代“絲綢之路”帶來的沿路國家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到疫情期間印在援助貨物上的“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協(xié)作共贏的理念歷久彌新。當今世界形勢多變,只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甘醴能平息全球的動蕩和不安。若各國皆有海納百川之氣度,國泰民安有何難?(本段從民族傳統(tǒng)和世界形勢的角度闡述協(xié)作共贏的意義,進一步深化對中心論點的闡述。)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長途路漫漫,大同之盛況,與子攜手,行則將至。(引用詩句,抒情作結(jié)。)
總評
文章在提出中心論點后,緊扣“合作”話題,先從反面闡述,再從正面闡述,接著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從“舍”與“得”的關系角度闡述中心論點,再從民族傳統(tǒng)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進一步深入,層層遞進,思路一目了然。
佳作精講2
閑中檢點,靜里操持
我們往往以為,強大的力量來自運動,但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其實安靜也是一種力量。我們應該學會閑中檢點,靜里操持。(開門見山,直接提出“閑中檢點,靜里操持”這一中心論點;運用轉(zhuǎn)折復句,既不否認運動的力量,又突出安靜的力量。)
著名作家莫言曾說,世界本是喧囂。此話固然不假,畢竟世間萬物都有各自的活力,若缺失了這些,世界便會變得死氣沉沉,沒有任何色彩,讓人感受不到生命的跳動。然而作家周國平亦曾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當我們流連于繁弦急管的喧囂時,偶爾體驗一番修籬種菊、山下鋤田的寧靜,又何嘗不是以另一種方式享受生活呢?(引兩位作家的話,既論喧囂,又議安靜,用“然而”相連,突出安靜的意義。)
比起喧囂,寧靜更加雋永,更回味悠長。這就好比曇花與茶葉,花雖香味濃郁卻只是一瞬,茶香卻能余味無窮。無論是文章還是樂曲,一段溫柔的過渡、一聲低低的吟唱,好像總比濃墨重彩的鋪陳來得有味道。作家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對上流社交圈的生活情景的描寫真實又細膩,但世人更喜歡他對透過貢布雷大教堂彩色玻璃的光影的描摹、對自己臨睡前的內(nèi)心活動的細致勾畫。這些固然比不上貴族們的奢靡生活,但它們勝在寧靜,那是平淡的、帶著圣潔的寧靜,那寧靜中是恒久的韻致,回味悠長。(運用比喻論證和事實論證,比較喧囂和寧靜的不同,突出寧靜的意義;段中多次運用轉(zhuǎn)折復句,展現(xiàn)辯證說理的魅力。)
寧靜之所以被視作珍貴的品質(zhì),是因為其雋永,是因為它能帶給人以心靈的自由。在寧靜中,思緒可以如鳥一般肆意飛翔;而在喧囂中,心靈卻如同身陷囚籠,不得不被聲浪與噪聲裹挾著前進。然而,生命本就是一趟異彩紛呈的旅程,喧囂又豈能被完全隔離開來?正因有了凡世的紛紛擾擾,寧靜才會如花間露珠般讓人贊美。選擇寧靜,靈魂和人生都能盡數(shù)握在手中,朝著星辰大海勇敢地前行,盡管中途會遭遇坎坷,但我心依舊無悔。(運用對比,闡述喧囂與寧靜的關系,進一步突出寧靜的意義;運用比喻論證,生動形象。)
當然,這片凈土并不是鴕鳥的沙地,能讓我們埋頭其中而不問春秋,讓紛繁的思緒擾亂我們的頭腦而錯過時機,而是給了我們一個思考從而成長的空間,讓我們能在冷靜判斷后作出最佳選擇。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擁有這樣一個空間十分必要,因為少年的生活不該被條條框框所束縛,而該帶有一些自由的氣息,帶有一些未知的冒險,帶有一些自主的色彩。(用“當然”引出思考,進行辯證分析,不僅推進了論證層次,而且使論證更為周密,天衣無縫。)
在浮躁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青少年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盡力追趕,主動打造一個供自己思考、沉淀的空間。其實每個人都生逢其時,我們在不斷的反思與前進中完成對社會的認同。而這個空間就是完成這一過程的最好場所。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遇到何事,每當我們回到這個空間時,總會有一個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們閑中檢點,靜里操持。(號召作結(jié),照應標題。)
總評
文章多用“但”“然而”“卻”等轉(zhuǎn)折連詞,構(gòu)建轉(zhuǎn)折復句,如第一段“我們往往以為,強大的力量來自運動,但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其實安靜也是一種力量”。這些轉(zhuǎn)折復句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辯證思考,也使文章內(nèi)容更為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