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榮
上周,我們組的同學合作學習語文課文時鬧了矛盾。學習的前半段還算和諧、順利,可到解答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卻出了問題。
事情是這樣的:小羲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組的其他同學都幫他解答了,可他還是不滿意,于是死抓著這個問題不放。我們組的小祺聽不得他這樣糾纏,就大聲地說:“小羲!這個問題已經(jīng)解答了。我們還要繼續(xù)往下學呢!”小羲也聽不得小祺這樣對他說話,也生氣地說:“往下學就往下學,這么大聲罵我干什么……”然后嘴里就蹦出了侮辱小祺的語言,小祺也開始和他對罵。
我聽不下去了,生氣地說:“小羲,你糾纏什么!小祺語氣不好,你也不能說難聽的話侮辱別人呀!”見沒有一個人幫他,小羲生氣地對著我們開罵。我實在氣得不行,大喝一聲:“停下,這事兒下課再解決!”
課下我向老師匯報了這件事。“小羲太倔強了,簡直說不通?!蔽覛鈶嵉卣f。
“那小祺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呢?”老師問。
“小祺只是讓他不要再糾纏了,我認為小祺說得沒錯?!蔽掖_定地說。
“那么小祺的語氣呢?是和善的嗎?”老師追問。
“小祺當時很生氣,語氣是不太好。”我說。
“這就是關(guān)鍵了?!崩蠋熜χf,“讓小羲生氣的不是小祺說的話,而是小祺他說話的態(tài)度。小羲認為自己只是想得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卻被訓斥,他自然會生氣。當然他罵人也不對。小組間交流,說話的語氣往往比說話的內(nèi)容更重要,不是嗎?”
聽老師這么一說,我覺得確實很有道理。
“作為組長,當小羲揪住一個問題不放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告訴他,如果他還不滿意,你們就放在全班交流時再說,然后繼續(xù)往下討論?!崩蠋熃又f:“你之所以覺得小祺沒有錯,是因為他發(fā)泄了你也想發(fā)泄的情緒?!?/p>
“是的,我也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想到后來沖著小羲吼的樣子,我也有些不好意思。
“還記得嗎?我告訴你們情緒可以‘表達出來,但不要‘發(fā)泄出來。當你告訴對方,你生氣了,對方會明白的,但如果你因為生氣沖著對方說難聽的話或者吼叫,對方就會受傷害或者被激怒。這樣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不是嗎?”
我恍然大悟。我們都錯在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情緒化為“武器”去相互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