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紅
近日,一份“家長因上學時間太早在班級微信群懟老師”的聊天記錄引發(fā)熱議。該家長在群內(nèi)表示,自家孩子“所有第一節(jié)早課不上”,要“睡到自然醒”。上海市金山區(qū)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家長和學校,正在溝通協(xié)調(diào)此事。
(3 月5 日《錢江晚報》)
開學伊始,就有家長和老師懟起來,確實有些出乎意料。一時之間,眾說紛紜,有人為家長的“霸氣”點贊,也有人覺得家長太“沖動”。
以筆者之見,此事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家校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二是孩子的睡眠時間。實事求是地講,涉事家長在微信群里公開“叫板”固然不對,但和老師之間的“沖突”并不嚴重,無非表達的場合和方式欠妥而已。因此,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后者。
孩子的睡眠時間是一個牽動人心的話題。通常情況下,中小學生每天需要保證8 到10 小時的睡眠時間,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視力下降、生長發(fā)育遲緩,也會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近年來,教育部門出臺了很多規(guī)定,想方設法保障中小學學生的睡眠時間,但囿于種種因素,效果不盡如人意。
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情況之所以積重難返,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很難通過某一項要求或規(guī)定就能化解。如果只是推遲到校時間,而不解決“挑燈夜戰(zhàn)”,孩子照樣缺乏睡眠;如果學校布置的作業(yè)量得到控制,家長卻搞起“校內(nèi)不補校外補”,同樣無濟于事。有鑒于此,“雙減”政策的大力推進,或許能通過綜合施策系統(tǒng)治理,清除影響孩子睡覺的“攔路虎”,讓孩子們能睡個好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落地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缺乏睡眠,想改變卻往往投鼠忌器,基本上只能“敢怒不敢言”。而這名家長因孩子上學時間太早在班級微信群懟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講,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體現(xiàn)了大家在孩子睡眠問題上的深切擔憂與無奈。
讓孩子睡個好覺,比多刷幾道題更重要。希望教育管理者能聽見看到家長的訴求,并采取更為切實可行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