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佳 合肥市廬陽實驗小學
什么是勞動教育?有的家長會說:“勞動我知道,就是讓孩子們掃掃地、洗洗碗,干點體力活。”其實,勞動的重要價值是育人。洗碗的價值不僅是讓鍋碗變干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勞動學會分擔責任、耐心細致、做事條理、體諒父母、計劃時間等品質(zhì)。在德智體美勞中,勞動是檢驗教育成果的尺子,也是促進德智體美的重要途徑。
當今社會,以勞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方面的綜合育人價值越來越大。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這些文件也從國家層面要求我們,更加關注勞動教育、重視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
對勞動教育認識的深度,決定了學生對勞動的態(tài)度和熱愛勞動的程度。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價值,可由具體的勞動體驗入手,學生在全面了解勞動的價值后,才會尊重勞動、敬畏勞動。
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對孩子來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培養(yǎng)其崇高的勞動品質(zhì)。比如有些孩子上學經(jīng)常忘帶作業(yè),老師批評后,可能他會第一時間說:“都怨我媽,昨天收拾書包的時候沒給我收拾好?!比缓蠡厝ジ议L發(fā)火,家長可能也覺得對不起孩子,怪自己給孩子添了麻煩,讓孩子受了批評。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整理書包本身就是孩子分內(nèi)的事。為什么孩子會理直氣壯地認為那是父母的責任,不是他個人的事情?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培養(yǎng)孩子時,總是把他從小到大的事,每一件都安排好了,他失去了自我勞動和自我服務的機會。所以,他特別容易把別人對他的勞動付出看成別人該做的事情。認為父母給他做是理所當然的,是責任,反而不做或者做得不到位,是父母的失職。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很難對父母的付出,對別人的勞動有感恩之情,也很難對自己的未來有負責任的態(tài)度。
崇尚勞動,以勞動報效國家、奉獻社會,是勞動教育的落腳點。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是勞動教育的又一個重點。在家長的過度呵護下,許多學生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勞動意識,連簡單的家務勞動都不做。因此,有必要對學生加強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勞動、自覺勞動的習慣。
勞動只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不少孩子(包括部分家長)對勞動仍存在偏見。幫助他們走出認知誤區(qū),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是勞動教育的重要任務。勞動教育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讓他們體驗不同崗位的勞動環(huán)境、勞動強度以及勞動價值等。只有親身體驗過,學生才不會輕視、歧視勞動者,才能明白無論哪個崗位都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
勞動教育不只是要求學生做做家務,也不只是講講某項勞動的操作要領,而是要將勞動與教育緊密結(jié)合起來,將最重要的育人功能發(fā)揮出來,把“勞動光榮”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里。
孩子在家里有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于是孩子們?nèi)鄙倭隋憻挕>枚弥?,便養(yǎng)成了嬌氣、懶惰的習慣。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做到哪些?
首先,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其次,家長要認識到家庭是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勞動教育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第一課。要想上好這一課,家長無須到處尋找教學素材和教育契機,因為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勞動,家務勞動就在孩子身邊。
最后,家長要善于挖掘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通過勞動教育,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勞動者,勞動不分貴賤,只是分工不同,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勞動精神。
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家長不僅自己要熱愛勞動,還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和價值。如臟亂的房間經(jīng)過打掃和清理變得干凈整潔,通過對比就能讓孩子體驗到美好的生活要通過勞動來創(chuàng)造。
家長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勞動,促進親子關系。比如和孩子一起包餃子、做饅頭,一家人分工合作,父母負責揉面團,孩子則捏成各種別出心裁的造型,最后蒸熟,一起品嘗美味。家務勞動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到美食的制作過程,體驗到勞動的樂趣,珍惜勞動成果,更能加深親子感情。
家長要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對孩子家務勞動進行指導,特別要注意保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勞動熱情,并做好勞動安全保護。孩子兩三歲左右,往往對家務勞動非常感興趣,但是父母會覺得孩子在搗亂或者弄臟衣服,甚至擔心有危險而不讓孩子參與。對孩子家務勞動的嘗試求全責備,指責挑剔,那么孩子就會對勞動失去興趣。對于不同年齡的孩子,家長指導的內(nèi)容也應該有所側(cè)重。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呢?
有資料顯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長包攬了許多本應該孩子去想、去做、去負責的事情,59%的孩子不愿主動為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更有73%的孩子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責任感。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身為家庭中的一員,自己理應承擔家中的事務,主動肩負起家庭的責任。家務不是一個人的事,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付出,彼此分擔。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平等,認識到做家務是成員間共同承擔的事情,而不是大人分配給孩子的任務。
如果有些孩子不喜歡做家務,不要生硬地強迫他。“給你十分鐘的時間,你必須把桌子收拾干凈”這樣的話語盡量不要使用。有的家長會用零花錢去誘惑孩子做家務,這個做法也有利有弊。碰到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家長可以列出幾項家務清單,然后讓孩子自己選擇一到兩項去完成,這樣孩子就能感覺自己是有選擇權(quán)和控制權(quán)的,從而更樂意去做家務。
讓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任務不能太含糊不清,比如說“把家里收拾干凈”這就太籠統(tǒng),孩子會不清楚到底是洗碗,還是擦桌子,或是拖地。家長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具體要做些什么,這樣孩子才會確切明白家長的要求,才能更好更愉快地完成任務。比如說“先把桌子擦一遍,然后掃地,最后拖地時把拖把擰干,這樣地面就不會濕漉漉啦。”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孩子已經(jīng)很熟悉這項任務后,家長的話語就要簡練一些,無須過細說明。
孩子一開始做家務可能會比較粗糙,有時甚至“闖禍”,有些家長便大聲呵斥:“看你干的啥呀?越幫越亂!”這樣說的后果只會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做家務的意愿也隨之降低,最后討厭做家務。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一開始做得不好就不讓孩子動手參與,而要給孩子示范正確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
孩子做家務,我們可以允許他做得不完美,但態(tài)度上不能不認真;也不要對孩子過于嚴厲苛刻,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時間,耐心等待他們進步;每次安排給孩子的任務不要過于復雜,安排的家務活要適合孩子年齡段;完成后要及時加以表揚,而且表揚不應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揚孩子具體做了什么。比如孩子整理抽屜后,家長可以說:“你把東西分類擺放得這么整齊,這樣找東西就很容易了……”孩子得到肯定后,有了信心,以后就會做得更好。
首先,家長要重視家務勞動的過程,尊重家務勞動的成果。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家庭成員為家庭所做的辛勤付出。通過家務勞動,學會關心、體諒父母和他人,并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比如,有些家長工作比較繁忙,大部分家務都由老人代勞,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點滴付出心懷感恩,讓孩子明白沒有長輩的辛苦付出,就沒有日常的幸福生活。還有的家庭,媽媽們可能為了家庭的正常運轉(zhuǎn),放棄了工作,專心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這樣,爸爸們應該首先對媽媽們的勞動表示尊重和感激,并時常引導孩子,感謝媽媽的付出。讓孩子意識到整潔的書桌、可口的飯菜、干凈的衣服,都是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幸福”。
其次,家長也應該調(diào)整好對待家務的心態(tài)。要知道,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家長認為做家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干起活來樂在其中,就會吸引孩子一起加入。相反,如果家長說:“煩死了,工作已經(jīng)很累了,還要回來做家務,真麻煩!”孩子自然也會對家務活避而遠之。
家長們不要總是安排孩子做熟練的家務,重復做太過簡單的家務,會讓孩子感覺乏味,偶爾提出一些新的任務或一些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要求,會讓孩子感覺新奇,也能激發(fā)他的挑戰(zhàn)欲和成就感。如“擇菜你做得很棒,今天想不想和媽媽一起學炒菜?”相信孩子一定會非常樂意去學做的。
家長們不要事事沖在前面,要給孩子行動的機會,適當示弱才能激發(fā)他的潛力。比如“可以幫下媽媽嗎?媽媽需要你的幫助”“這個你來做,一定會做得更好”。孩子聽到這樣的話語反而會更有自信,增加他的責任感,會主動幫家長分擔。
很多家長會選擇用金錢交易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完成家務,這個做法有利有弊。好處是能充分調(diào)動小孩的勞動積極性,但是它的弊端可能更多,因為過多地使用金錢來達成目的,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急于求成,樂于用金錢來衡量自身的價值,而忽視了責任的意義,影響到價值觀的確立。所以,最好不要以金錢、物質(zhì)獎勵的手段利誘孩子做家務勞動,否則,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孩子就不愿干家務活了。
總之,讓孩子分擔家務勞動,不是讓孩子幫父母干活,而是要讓孩子承擔屬于他自己的家庭責任,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有貢獻的一員,體會到蘊藏在辛勞背后的家人間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溫暖與愛意,讓孩子真正喜愛做家務。這不僅是為了減輕做父母的勞動強度,也是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