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雯 何潔蘭 朱麗輝
(1.江門市人民醫(yī)院血液腎內科,廣東 江門,529000;2.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宣教科,廣東 江門,529000;3.江門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廣東 江門,529000)
疑難病一般是指在診療中,病因復雜未明、診斷難以統(tǒng)一、醫(yī)治難度較大的一類疾病,疑難病涉及到了人體的各個系統(tǒng),包括了現(xiàn)代醫(yī)學的許多疾病,概括了臨床上眾多的奇病、怪病、宿疾、頑癥,以及病情復雜的功能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某些精神疾病和諸多診斷不明疾病、惡性腫瘤及眾多的綜合征等疾病[1-2]。疑難病的護理工作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多個專業(yè)領域,傳統(tǒng)單一學科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已越來越難以適應這類難以明確診斷、涉及多類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3]。臨床護理??苹l(fā)展是衡量護理專業(yè)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針對患者存在的相關護理問題集體分析討論,利用各專業(yè)的知識技術優(yōu)勢,更加準確地認識患者病情,有利于提出適合個體的最佳處理方法[4-5]。多學科協(xié)作作為一種新型的先進護理理念,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針對多種特定疾病、依托多學科的護理團隊,制訂規(guī)范化、個體化、連續(xù)性的綜合護理方案,已成為眾多國際頂尖綜合醫(yī)院和??漆t(yī)院的共識[6-7]。然而近年來國內鮮見探討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應用對提高護士綜合素質的公開研究報道。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了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對護士綜合素質的影響,旨為臨床針對疑難病患者的護理方案選擇提供一種新視角?,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江門市人民醫(yī)院進行繼續(xù)教育培訓的30名護士作為對照組,選取2020年3月—2020年11月在江門市人民醫(yī)院進行繼續(xù)教育培訓的30名護士作為研究組。研究組男9名,女21名;平均年齡(28.88±4.43)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9.72±1.58)年;婚姻狀況:已婚5例,未婚19例,其他6例;職稱:初級23例,中級5例,高級2例。研究組男8名,女22名;平均年齡(28.45±3.43)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9.46±1.11)年;婚姻狀況:已婚6例,未婚20例,其他4例;職稱:初級22例,中級6例,高級2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士均自愿參與本課題研究,本研究經江門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
納入標準:①具有護理資格證書;②具有大專及其以上學歷;③年齡18~35歲。
排除標準:①調查資料不全的護士;②護理期間病退、假退超過1個月的護士;③護理期間不執(zhí)行護理措施的護士。
對照組在繼續(xù)教育培訓期間對收治的疑難病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由參加繼續(xù)教育培訓的護士按照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分級常規(guī)給予一級、二級或三級護理,同時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協(xié)助患者完善各項相關檢查、治療。整個護理周期為3個月。研究組在繼續(xù)教育培訓期間對收治的疑難病患者進行多學科合作護理,由參加繼續(xù)教育培訓的護士發(fā)出多??茣\通知,召集相關??谱o士長、專科護士或者高年資護士進行大會診,從各自專科角度提出該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并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及護理措施。由參加繼續(xù)教育培訓的護士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制訂出該患者的個性化護理方案并執(zhí)行。在患者住院過程中,由該病區(qū)護士長對患者的護理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評價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持續(xù)改進護理措施。整個繼續(xù)教育培訓周期為3個月。
①不同護理模式下護士綜合素質比較。護士長就護士表現(xiàn)采用相關調查問卷表評價[4]。問卷包括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病情觀察能力、專科護理水平、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學習積極性、求知欲七個方面。
②不同模式下護士護理能力的比較。從工作能力、工作質量、綜合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評分,每方面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護士護理能力越高[5]。
③患者對護士護理滿意度比較。參照相關文獻標準進行評分,每組均隨機抽取50例患者納入調查,由患者對護士儀表態(tài)度、生活護理、疾病處理、技能操作、健康宣教、康復指導、出院指導、整體工作等滿意度進行調查,每方面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6]。
④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品質。利用護理人文關懷教育品質調查問卷,共計44個條目,其中關懷能力、關懷知識、關懷理念、關懷感知等維度,每條目根據5級評分法評分,總分44~220分,分值越高,表示關懷品質越高[7]。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如工作能力評分均以()方式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比如綜合素質占比等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視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護士綜合素質(病情掌握程度、病情觀察能力、專科護理水平、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學習積極性、求知欲等)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護理模式下護士綜合素質比較 [n(%)]
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護士護理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護士,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護理模式下護士護理能力比較 (,分)
表2 不同護理模式下護士護理能力比較 (,分)
組別人數工作能力工作質量綜合能力研究組3094.26±3.0196.22±2.1297.54±1.79對照組3077.52±8.0376.20±4.5971.21± 5.65 t 10.692 21.688 24.333 P<0.001<0.001<0.001
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護士人文關懷理念、知識、能力與感知等品質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護理模式下護士人文關懷品質評分比較 (,分)
表3 不同護理模式下護士人文關懷品質評分比較 (,分)
組別人數理念知識能力感知研究組304.25±0.214.43±0.144.78±0.174.57±0.17對照組303.14±0.163.14±0.323.38±0.273.53±0.26 t 9.424 20.229 24.033 18.337 P<0.001<0.001<0.001<0.001
護理3個月期間,兩組患者對于護士儀表態(tài)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 患者對于護士生活護理、疾病處理、技能操作、健康 宣教、康復指導、出院指導、整體工作上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分)
組別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P儀表態(tài)度90.40±8.2090.10±6.700.155 0.877生活護理90.45±8.1680.02±6.565.456<0.001疾病處理90.42±8.1080.05±6.505.469<0.001技能操作90.75±8.1280.06±6.525.623<0.001健康宣教90.46±8.1080.10±6.605.431<0.001康復指導90.50±8.2080.10±6.505.444<0.001出院指導90.54±8.1080.14±6.555.468<0.001整體工作90.50±8.1880.15±6.505.426<0.001
本研究顯示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護士綜合素質(病情掌握程度、病情觀察能力、??谱o理水平、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學習積極性、求知欲等)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護士(P<0.05);研究組護士護理能力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護士(P<0.05),表明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能提高護士綜合素質,改善護士護理能力,與其他學者的研究情況類似[8-9]。從機制上分析,疑難病是指病情復雜、并發(fā)癥多、跨多個病種、不易明確診斷及不易治療護理的疾病,以往臨床護理當中遇到疑難問題,多是單方面依靠自己科室的護理人員憑借臨床經驗處理[10]。隨著社會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疑難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單病種病房護士在給予全面的治療護理措施時呈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局限性,同時隨著臨床病種的多樣化以及患者對護理質量要求日益提高,按疾病分科管理模式難以滿足患者的醫(yī)療需求,因此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應運而生[11]。研究表明,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作為近年來國際上提出的一種重要的新型醫(yī)學護理模式,已廣泛應用于糖尿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腫瘤等一系列疑難范疇內的疾病護理工作[12]。它可提高護理質量,其臨床應用日漸廣泛[13]。并且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可有效集中營養(yǎng)科、影像科、病理科、康復科等多個科室的人員、設備力量,集中各方所長,拓展護士眼界知識,在促進護士繼續(xù)教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該文獻報道與本研究結論相符合[14-16]。
本研究顯示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護士人文關懷理念、知識、能力與感知等品質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護士(P<0.05),表明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能提高護士人文品質。從機制上分析,疑難病患者的病情表現(xiàn)極為復雜、特殊或是隱蔽,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然而有些情況對某科室護理人員可能是新鮮奇怪的難題,而對另一個科室的護理人員可能確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以往臨床護理當中遇到疑難問題,多是單方面依靠自己科室的護理人員憑借臨床經驗處理。長期以來,臨床護理??苹陌l(fā)展是衡量護理專業(yè)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單病種病房護士在給予全面的治療護理措施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隨著臨床病種的多樣化以及患者對護理質量要求日益提高,按疾病分科管理模式難以滿足患者的醫(yī)療需求。當前在現(xiàn)代醫(yī)療模式下,多學科合作有利于科室護理人員學到本專科以外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更為規(guī)范的臨床思維方式,提高整個??谱o理團隊的水平[17]。并且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重視人文關懷的培養(yǎng),將人文成果體現(xiàn)于護理程序,并注意總結人文關懷感悟,可減少??谱o理的局限性,同時將各??谱o理能力集中發(fā)揮,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護士人文品質[18]。
本研究顯示護理3個月期間,兩組患者對于護士儀表態(tài)度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對于護士生活護理、疾病處理、技能操作、健康宣教、康復指導、出院指導、整體工作上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表明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對涉及多??频囊呻y患者進行會診,從各自專科角度提出該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綜合各科室專家的意見,對患者病情認識更加準確,共同制訂相應的個性化護理計劃及護理措施,有利于提出適合個體的最佳處理方法,從而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19]。此外,將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建立一套多學科協(xié)作的護理模式,可減少??谱o理的單一局限性,同時將各??谱o理能力集中發(fā)揮,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轉歸有明顯的改善,滿足患者的多方面護理需求[20]。
綜上所述,多學科合作的護理模式可提高護士綜合素質、護理能力與人文品質,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