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軍
宜興古稱陽羨,荊溪,自秦始皇設陽羨郡起,有7000多年的制陶史,2200多年建縣史。宜興,悲鴻故里,書畫之鄉(xiāng);教授之鄉(xiāng),學人薈萃;吳地名邑,千年吟詠;陽羨山水,秀甲江南;史海珠璣,人文淵數,宜興乃江南風雅集大成之地。
宜興的風雅,深藏在蘇軾的詩里?!拔醽黻柫w,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在蘇東坡的詩文中,言語間無不流露著他對宜興的喜愛,并留下了東坡海棠、金沙題壁、陽羨制壺等許多遺址遺跡。蘇東坡十多次來宜興游歷,兩次上表朝廷請求在宜興“以盡余年”并被恩準。風雅的宜興,蘇東坡視為第二故鄉(xiāng),并作為最后的歸宿之地。
宜興的風雅,珍藏在廣博的學淵里。宜興走出了30位院士、上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名教授,被后人譽為“一代名師”“宗師巨匠”“開拓者”“學科之父”的杰出學者就有上百位;在各全日制高校擔任黨委書記、校長、副校長的就有一百多位;榮獲 “教授之鄉(xiāng)”“院士之鄉(xiāng)”“無宜不成?!钡拿雷u。
宜興的風雅,蘊藏在厚重的文脈里。宜興才人俊彥、鴻儒巨卿代不絕書。自唐至清,曾出現過4名狀元、10位宰相、近500名進士、900多名舉人。翻開浩瀚的中國近現代美術史,或許你難以想象,徐悲鴻和吳冠中這兩位帶動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促進中國繪畫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領軍人物,居然都來自同一個故鄉(xiāng)——宜興。此外,這塊藝術沃土上還有錢松嵒、吳大羽、尹瘦石等享譽海內外的書畫大師,繪就了中國美術史上極為罕見的“宜興現象”。
宜興的風雅,隱藏在“陽羨山水甲江南”靈秀里。宜興歷來為三吳形勝、風景佳絕之地,素有“陽羨山水甲江南”之美譽。境內山隱靈跡,峰凝疊翠,青流環(huán)山,秀水抱城,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昔人稱“兩水抱城,離墨、銅峰作屏”,山環(huán)水繞,體味陶、竹、茶之雅韻,感知“陶都”世外桃源之美,令人心動神馳。
宜興的風雅,窖藏在“五朵金花”里。宜興是陶都,紫砂、均陶、精陶、彩陶、青瓷被譽為宜興“五朵金花”,其中紫砂陶為陶中瑰寶。長久以來宜興一直是陶瓷行業(yè)中的一顆明珠,特有的天然礦土——紫砂蜚聲中外,這里也是世界紫砂文化源遠流長的發(fā)祥地。在一系列世界博覽會中,紫砂壺屢獲金獎,陶都的美名譽滿乾坤。
宜興的風雅,掩藏在“茶的綠洲”里。唐代,宜興的陽羨紫筍茶作為貢品名聲大振。茶圣陸羽品飲后贊賞陽羨紫筍茶“芬芳冠世產”;詩人盧仝的《茶歌》風靡天下,“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詩句唱響大江南北。宜興的陽羨茶、金沙泉、紫砂壺,被蘇東坡譽為“飲茶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