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水草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詩人王勃在贛江之畔登臨滕王閣,為江西寫下了一句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好評: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以來,江西就是一塊寶地,它看似低調不張揚,其實有著非常絢麗的山川風物和人文蘊藏。當人們踏入江西,走進贛文化的世界細細品讀,就會感受到王勃這八個字的好評到底有多精準。
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靠名字的字面意思來推測方位,比如山東是太行山以東,河北是黃河以北。但是,這個法則到了江西這兒可就不適用了,因為江西還真不是長江以西,它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之所以帶個“西”字,是源于唐朝的“江南西道”。所以,江西其實是正兒八經(jīng)的長江以南。
不以江南為名的江西,卻有著很多種與江南有關的打開方式。
比如“吳頭楚尾,粵戶閩庭”,比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再比如“文章節(jié)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
在整個江南地區(qū)的版圖上,江西就像是長在了長江的黃金分割點,它以鄱陽湖為核心與六省交界,東鄰浙閩,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望鄂皖,不僅是山水環(huán)繞的富庶之地,也是四通八達的東南樞紐。小橋流水、水墨古鎮(zhèn)這些經(jīng)典的江南元素,江西是樣樣不缺,同時又憑借底蘊深厚的贛鄱文化發(fā)展出了自己的江南特色。
江西的江南氣韻,既有三江五湖滋養(yǎng)出的溫婉,又有崇山峻嶺雕刻出的英麗,它也許并不經(jīng)常被人想起,但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場景反復與它相遇。廬山瀑布的壯觀,婺源篁嶺的秀麗,景德鎮(zhèn)瓷器的潤,鄱陽湖藜蒿的鮮,浮梁茗茶的香,贛南臍橙的甜……都是最具本色的江西風貌。
江西是一個處處充滿了反差的地方。多元融合的文化特性,使得這里的風物人文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有趣的混搭和碰撞。
最直觀的一個例子就是江西的代表色。
關于最能代表江西的顏色,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巧妙的答案:江西是紅色省份里最綠的,綠色省份里最紅的。因為江西首先是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瑞金、南昌都是充滿紅色記憶的地方。同時,江西又擁有看不完的綠水青山,在綠色生態(tài)方面的建設非常出色。這個“紅配綠”的混搭,可以說是全國很特別的省份底色了。
除了顏色的大膽碰撞,江西還有味道的強烈對比。
如果你在江西品一杯茶,那你的身心會被清香和風雅反復熏染?!吧阌募毐忍m花”的,是廬山云霧茶;纖細如仕女秀眉的,是婺源茗眉綠茶;滿披白毫、如銀似雪的,是資溪白茶。
但如果你在江西吃一頓飯,印象就得來個180度的大轉彎,極致的辣味會瞬間奪取味覺的高地,將茶意里所有的溫婉淡泊統(tǒng)統(tǒng)趕跑。對于江西來說,沒有辣的食物就沒有靈魂。這里是一個連熬粥和蒸蛋都必須放辣椒的地方,甚至發(fā)明出了一個叫“辣椒炒辣椒”的菜式,足見江西人的口味有多生猛!
江西最厲害的特產(chǎn)是什么?不是茶葉,也不是瓷器,而是——人才!
在江西地區(qū),至今都流傳著一句古老的家訓: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耕讀傳家,早在幾千年前就是這片土地不變的傳統(tǒng),江西人也真的用這樣的信念創(chuàng)造出了群星閃耀的人才盛況。
江西的人才之盛,究竟是什么水平?
唐宋八大家里面,江西人獨占三位:廬陵人歐陽修,臨川人王安石,南豐人曾鞏。除了這三位,江西出的文化名人還有陶淵明、晏殊、黃庭堅、朱熹、文天祥、楊萬里、朱耷、湯顯祖……毫不夸張地說,從科舉興起以來,江西才子就是考場里醒目的存在。
這樣的人才大豐收,在明朝達到了巔峰。當時有一句話叫“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來自江西的人才幾乎占據(jù)了大明內閣的半壁江山。吉安這個地方更是逆天,進士和狀元都是量產(chǎn),當?shù)貙θ瞬排囵B(yǎng)的總結是“一門九進士,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兩尚書”。
雖然有點兒凡爾賽,但實力確實出眾,夸江西一句高質量人類培養(yǎng)基地可以算是實至名歸了!
一個冷知識:江西人說江西話,連他們自己都聽不懂。
這是因為,江西一個省有六種方言:贛語、客家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和徽語。嚴格來說,江西壓根兒就不存在能夠全省通用的“江西話”。哪怕兩個地方僅僅相隔幾十公里,也有可能完全聽不懂彼此的方言。
所以,當一群江西人聚在一起講自己的本地話時,各自的內心獨白可能是這樣的:
說贛語的南昌人覺得贛州人有點兒奇怪:明明家鄉(xiāng)叫贛州,但他們沒有人說贛語,有七成的人說的是客家話,剩下三成的人說的是西南官話。
此時的贛州人看著說江淮官話的九江人,心里想的是:我從頭到尾只聽懂了他的兒化音。
說吳語的上饒人覺得說徽語的婺源人有點兒親切:還是柔一點兒的口音聽起來舒服。
然而當所有人面對上饒人,內心都只有一個感受:他來自哪里?他在說什么?咱也聽不懂,咱也不敢問。
對于江西人來說,有時候聽外省人說話真心比聽本省人的“外語”容易理解多了,說到這兒,就得提到一張專屬于江西的名片:老表。
江西的“老表”相當于東北的“老鐵”,意思是很親密的朋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全國人民都和江西人達成了一種默契,見了江西人,互叫一聲老表,關系立馬就能親近三分。
這個稱呼的由來,和江西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直接關系。元末明初時,作為主要戰(zhàn)場的兩湖地區(qū)經(jīng)受了長期的兵荒馬亂,人口急劇減少,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能盡快恢復生產(chǎn)生活,下令從江西遷移出一部分人口到兩湖,也就是史上著名的“洪武趕散”。
到了明末清初,四川面臨了和當年的兩湖類似的情況,清廷遂將湖南湖北的人口遷移到四川,同時把江西的人口遷移到兩湖,也就是“湖廣填四川,江西填兩湖”。
經(jīng)歷了兩次大規(guī)模人口遷移的江西,在全國各地的“濃度”都增加了。江西人在外省碰上江西老鄉(xiāng),會覺得格外親切。而許多外省人覺得自己祖上都和江西有關聯(lián),見了江西人也覺得格外親切。
就這樣,江西人形成了一種“普天之下皆表親”的認知,雖然大家都掰扯不清雙方祖上到底是什么關系,但叫一聲“老表”總不會錯。這種獨特的歷史印記,也是南北交融、兼容并蓄的贛文化形成的根源。
大江大湖,盡攬入懷。青山秀嶺,翠色如茵。物華天寶的江西,人杰地靈的江西,曾在舊時光里驚艷了王勃,也會在滄海桑田中蛻變出新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