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廈門的一位女子錄制視頻稱,一年半前自己在孕期打了耳洞,隨后傷口兩側出現了增生現象,如今已經長成兩個“小耳朵”狀的疙瘩。她在視頻中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打耳洞時沒有消毒。而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后,有醫(yī)生評論稱這是瘢痕體質導致的結果。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北院)皮膚科主任徐楠告訴記者,發(fā)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產生了局部的瘢痕。瘢痕的出現一般與傷口或皮損處理不當、炎癥沒有及時糾正等因素的關系更大。只是在同樣處理傷口的情況下,有些人更容易留下瘢痕,這通常與家族遺傳、激素變化、不良的飲食習慣等有關。徐楠介紹,處于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時期的婦女,由于激素水平產生變化,更容易發(fā)生傷口愈合不良、炎癥后色素沉著等問題。
“打耳洞是人為造成損傷,所以醫(yī)生并不建議大家打耳洞,尤其是不正規(guī)的操作有可能會誘發(fā)感染,更容易增加局部發(fā)生瘢痕的風險?!毙扉嵝?,大家在選擇打耳洞之前,應該慎重地考慮自己的健康情況和天氣等原因。比如,炎熱的天氣不利于局部護理,因此夏天打耳洞更有可能感染,繼而引發(fā)瘢痕的出現。
(摘自《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