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軟件頁面,復制粘貼電子版文字內容,填入紙張長寬等數(shù)據(jù),勾選想要的字體,寫字機夾著筆的機械手臂便開始在紙上一筆一畫迅速書寫。短短幾分鐘,一頁看起來十分自然的“手寫稿”就完成了。據(jù)報道,基層各類工作考評“手寫癖”的傾向愈演愈烈,導致仿手寫的“寫字機器人”在網(wǎng)上銷售火爆。不少基層工作人員表示,兩只手寫不過來,只能借助科技手段來“無痛手寫”材料。
“無紙化”辦公早已普及,有些部門要求對重要的事項和內容手寫留痕,意在讓基層干部更加重視,方便日后核驗。但近年來,手寫材料逐漸異化為形式主義,以至凡事都要手寫。比如不少學校要求教師教案必須手寫,達到規(guī)定字數(shù)、有二次修改教案的痕跡、不同顏色的筆做批注、學情、學生的名字等;有的地方要求村干部抄“普法筆記”,直接抄寫法律條文;有的上級部門要求機關單位必須手寫理論學習筆記,并發(fā)放統(tǒng)一的筆記本,要求寫滿,每年至少檢查兩次……這樣的“手寫”材料,不僅讓基層工作人員背上沉重的負擔,損耗他們本就不寬裕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助長形式主義和應付糊弄的風氣,損害黨員干部和政府部門的形象。
寫字機器人暢銷,根源是形式主義作祟;形式主義根源不除,寫字機器人就會一直寫下去。過度要求手寫材料,就是在設定不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標;只檢查留痕結果,不管實際效果,更偏離了檢查工作的初衷。據(jù)報道,一線教師和基層工作人員對形式主義的手寫材料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不少部門和領導,不到一線實際調研工作,考核評比光看電子材料還不夠,對手寫材料其實不看好不好,只看有沒有。這就是形式主義的可怕之處,其邏輯就是:連手寫材料都不重視,至少態(tài)度是有問題;手寫材料都這么薄,就是實際工作干得不夠。
手寫材料不是寫字比賽,更不能披上形式主義的外衣,用科技手段變相造假。擦掉形式主義的手寫材料,讓手寫材料真正有意義、有作用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