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目光轉(zhuǎn)回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用一段段視頻記錄著多姿多彩的鄉(xiāng)土生活。給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圓了“左手田園生活,右手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美夢。
90 后湖南妹子心寶曾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進城打工,她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成年之后,心寶走上和父母相同的打工之路,在廣東一家服裝廠當(dāng)縫紉工。兩年后,心寶開起了小服裝店,但沒有成功。之后,她又拿著父母給的兩萬元開了一家化妝品店,折騰了幾個月之后,再次血本無歸。
湘妹子心寶在拍攝短視頻
2018 年,爺爺去世,心寶擔(dān)心年邁的奶奶沒有人照顧,回到了老家。她沒有一技之長,縣城的工作機會也不多,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是失業(yè)狀態(tài)。
離開家鄉(xiāng)無法照顧家人,留在老家又找不到出路,心寶心急又無奈。就在這時,表哥找到她,邀請她一起拍短視頻?!皠e人能拍,你也能,怕什么?”表哥的這句話激勵了心寶。但拍攝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順利,出岔子成了常態(tài):一個撩頭發(fā)的動作,心寶做上幾十遍也達不到自然的效果;拍趕集賣鴨子,剛把鴨子趕到一塊兒,還沒開拍,鴨子就四散跑開了。拍攝過程中,心寶要光腳割水稻,一個人背起床板一樣大的谷倉。她扭傷過腳,摔倒過無數(shù)次,為了拍個合格的鏡頭,要嘗試幾十遍甚至上百遍。好在所有的付出終有回報,一則心寶趕著水牛耕田的視頻,讓她一夜間漲粉30 萬。心寶火了,她帶貨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也被人追捧。
火起來的心寶,開始幫助村里的姐妹們共同致富。她把做短視頻的技巧教給姐妹們,還教給大家土雞蛋如何防碎包裝,如何在網(wǎng)上銷售,怎么開直播。在心寶的帶領(lǐng)下,很多鄉(xiāng)親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拍了3 年短視頻后,心寶拿出積蓄,投資了一個直播基地,干起了蒿草種植合作社。2021 年,她在湖南農(nóng)村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獲獎。2022年4 月,心寶被中央電視臺選中,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振興觀察員。紅了以后的心寶沒有飄,平常除了直播,她還照常在大街上打著快板挑著擔(dān)子賣山貨,最喜歡人們叫她“機靈鬼”。
浙江蕭山臨浦鎮(zhèn)詹家埭村的書記孔華超,是個長得像何潤東的“明星書記”,也是個不一樣的助農(nóng)領(lǐng)頭人。
和別人的用力煽情相比,孔華超有點“太帥了”“太不努力了”。他去田間地頭和老農(nóng)聊天,會不經(jīng)意掏出一個塑料袋,調(diào)皮地順手摘走一袋菜。他帶上五色年糕去村民家里蹭菜籽油,賊兮兮把年糕送進廚房,恭維一番女主人的廚藝后,靜等好菜上桌。到路邊攤買菜,他一邊抱怨老板娘的菜貴,一邊主動幫老板娘剝好毛豆,然后又厚著臉皮“順”走老板娘幾根小蔥。這吃、拿、卡、要的作風(fēng),居然還敢拍成視頻推廣?別急,看下去,他能顛覆你整個認知。
在老板娘那里買的菜,是給村里的留守菜農(nóng)吃的——他拿人家一小袋蔬菜,還回來的是老人常年舍不得吃的魚和肉。作為書記,孔華超太了解村民了,在菜農(nóng)看不見的地方,他會心疼地說:“我們村的村民,10 個里面有8 個很節(jié)省?!彼脫Q菜薅羊毛的方式巧妙地給老人“添油水”,還不忘對著鏡頭喊話老人的子女,要多回家看看爹娘。而在蹭人家菜籽油炒年糕的當(dāng)晚,孔華超就帶著團隊直播到凌晨1 點,拿出所有力氣為村民賣力推廣:“這菜籽油可以說是純綠色食品,價格不貴量又足!”
下播之后,他拿起手機去拍凌晨賣菜的老人,管阿公、阿婆叫“小可愛”,幫他們拍視頻推滯銷的農(nóng)產(chǎn)品,還會給老人遞去一碗碗冒著熱氣的小米粥,然后一臉疲憊地念叨著:“人啊,就要多逛菜市場,才能把人間煙火氣帶回家?!?/p>
和別的書記不太一樣,孔華超會扛著釘耙去刨番薯,在地頭的泥水清洗;會手忙腳亂地站在大媽后面跳廣場舞,和她們打成一片再推廣山核桃;會瑯瑯上口地給大家科普菜籽油的顏色深淺和口感……
130 條視頻,讓孔華超積累了16.9 萬粉絲,帶動了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也讓很多人認識了詹家埭村??粗惠v輛外地車開進村,他開心地對著鏡頭問:“是不是我的視頻火了,你們都來詹家埭村薅羊毛???”
在短視頻平臺創(chuàng)業(yè)的人都有一個共識——語言表達能力越強,吸引來的人就越多,但助農(nóng)博主“田埂上的夢”卻是個例外,他說得很少,拍得卻很多。在他的視頻里,有輕倚柴扉、手捧草帽、吃李子的少年,有坐在蘋果樹下分食的祖孫三代,有瘸著腿扛起生活的老人,還有夏天蘋果上緩慢爬行的蝸牛、午后在門檻上打盹的柴犬、井水里泡著的西瓜、母親珍藏在米缸里的月餅……時光,緩慢而溫暖。
在這個賬號里,你看到了殘疾、貧窮,卻沒有看到刻意賣慘,滿目皆是被撥動的心弦。賣番薯的老人不會說動聽的語言,掰開番薯時只會情不自禁地喊著:“哎呀?哎呀!”
博主“田埂上的夢”用文字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歷程:2016 年從外企辭職,回到家鄉(xiāng)開墾荒地,靠一把鋤頭起家,干到雙手起血泡。但他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沒有KPI(關(guān)鍵績效指標)的田園生活。從給百香果施肥,到3 個月后的開花結(jié)果,他一直堅持拍攝視頻,記錄美好生活的點點滴滴。
“田埂上的夢”說,村里多數(shù)是老人,年輕人非常少,老人們不會用智能手機,不會賣山貨。眼看著最好的果子爛在地里,他很著急,就主動承擔(dān)了為大家拍視頻賣貨的任務(wù)。最初,他騎著一輛小摩托,收山貨賣山貨,漸漸過渡到通過短視頻、直播賣山貨。
一路走來,“田埂上的夢”幫助很多貧困農(nóng)民增加了收入,也治愈了自己曾經(jīng)疲憊的心。2020 年,他第一次坐高鐵去福建幫農(nóng)民賣柚子。2021 年,他又去了四川涼山幫農(nóng)民賣蘋果。李子熟了,他又回到家鄉(xiāng)賣李子。視頻最后,“田埂上的夢”深情地說,自己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擺脫貧窮的家鄉(xiāng),而是讓很多人擺脫貧窮。
從前,進入名企,在城市扎根,是大部分農(nóng)村孩子的夢想。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返鄉(xiāng),用視頻挖掘生活中的美好,在生機勃勃的田野間成就自己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