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崔麗梅
糖尿病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服用降糖藥物,另一種是注射胰島素。其中,在注射胰島素的治療上,注射器、胰島素高壓注射器、胰島素泵、胰島素筆則是注射裝置發(fā)展史上的“四部曲”。胰島素注射筆雖然使用歷史并不長,但這種醫(yī)療器械是根據(jù)糖尿病患者的實際需要專門設(shè)計的。
胰島素筆免去了糖尿病患者用注射器在胰島素藥瓶中抽取胰島素的煩瑣過程,也避免了患者在公共場合注射胰島素的尷尬。更重要的是,它為視力不佳甚至失明的患者注射胰島素帶來了方便。
胰島素筆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重復使用的胰島素筆。這種筆的筆芯用完后,更換筆芯可以再用,這樣能夠使用很多年。而另一種則是一次性胰島素筆。用完它之后,連筆帶芯一起扔掉,更換新筆。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就是第一種可以更換筆芯的胰島素筆。
胰島素筆用起來非常簡單,胰島素藥液儲存在筆芯中,筆芯和筆身連接,而筆身是一個調(diào)節(jié)劑量的儀器,專門設(shè)計的一次性針頭超細超短,注射時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此外,它方便攜帶,易于保管,所以受到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歡迎。而且,患者把筆芯用完之后能繼續(xù)更換使用,節(jié)省了一大筆費用。
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術(shù)”。除注射外,部位的選擇也很關(guān)鍵,因為合適的注射部位不僅能減少注射的危險,還有助于胰島素的吸收。人體最適合注射的部位是腹部(恥骨聯(lián)合以上約1厘米、最低肋緣以下約1厘米、臍周2.5厘米以外區(qū)域),其次是大腿外上1/3、上臂三角肌下緣和臀部外上側(cè)。
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已經(jīng)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中,血糖達標率只有37%。究其原因,是注射部位輪換不規(guī)范、注射時手法錯誤及對患者的指導不充分等。這些注射技術(shù)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胰島素治療的效果,最終導致血糖達標率較低。因此,只有規(guī)范胰島素的注射方法,才能幫助患者獲得有效治療。
注射胰島素前需要做什么?
◎注射前應洗手。
◎核對胰島素類型與劑量。
◎正確安裝胰島素筆芯,若為預混的胰島素需要充分混勻。
◎安裝胰島素注射筆針頭。
注意事項
消毒方法 注射胰島素前需要用75%酒精消毒皮膚,待皮膚干燥后進行注射。
注射方法 根據(jù)針頭長短,選擇是否捏皮,≤5毫米無須捏皮。若需捏皮,要捏起皮膚,90°進針;如皮下脂肪少,45°進針。注射完畢后,停留10秒再拔出。
注射部位輪換 將注射部位分為4個象限,每周使用1個象限,并按照順時針方向輪換,每次注射部位距離上次注射的部位至少1厘米。
針頭 胰島素筆針頭1針1次。
排氣 新安裝的胰島素筆芯,首次注射時一定要注意排氣,以兩個單位為基礎(chǔ)進行排氣,直至排出針頭里的液體。若不排氣,影響注射劑量,最終會使血糖水平測量不準確。
胰島素儲存 對已啟用的胰島素可在室溫下(≤25℃)保存4周,對于未開封的胰島素宜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溫度為2~8℃,不要冷凍。
若發(fā)現(xiàn)血糖控制不佳,需查看胰島素筆芯安裝是否正確及胰島素劑量注射是否準確。若不能自行解決,應盡早到??崎T診進行咨詢。
使用胰島素筆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及預防措施
全身不良反應 低血糖、體重增加、水腫、屈光不正、過敏反應等。
低血糖 低血糖是最常見的胰島素不良反應。發(fā)生低血糖的原因:胰島素用量過大,注射胰島素后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量太少,活動量過大或時間過長。一旦出現(xiàn)心悸、手抖、震顫、出汗等低血糖表現(xiàn),要盡快進食升糖較快的碳水化合物(如巧克力、含糖飲料、香蕉等)。
體重增加 長期使用胰島素,由于胰島素具有促進蛋白質(zhì)和脂肪合成的作用,因此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體重增加。
水腫 部分患者使用胰島素后可出現(xiàn)水腫,多見于面部及四肢,繼續(xù)使用一段時間后??勺孕邢?。
屈光不正 初次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常出現(xiàn)屈光不正,表現(xiàn)為視物模糊、遠視;當血糖控制后,癥狀1~2周可消失,無須處理。
過敏反應 極少數(shù)患者使用胰島素后可出現(xiàn)蕁麻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紫癜等,個別患者甚至可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建議脫敏治療或更換胰島素種類。
局部不良反應 皮下脂肪組織增生、注射部位疼痛、出血、淤血。
硬結(jié)及皮下脂肪增生 防止胰島素注射出現(xiàn)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宜規(guī)范注射胰島素,每次輪換注射部位,不重復使用針頭。
注射部位疼痛 待酒精消毒完全干后再注射,選擇較細較短的針頭注射,避免重復使用針頭,1針1次。
出血及瘀血 規(guī)范注射,正確捏取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