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舒瑩
[摘 要]每一堂新課都是通過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啟動的,在高中階段,倡導用“做思共生”理念設計思政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提升感悟和認知。文章歸納了“做思共生”理念下思政課導入設計的三大作用,總結了“做思共生”理念下思政課導入設計的策略,引導學生懷揣好奇,在愉悅的心境下主動探究新知,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
[關鍵詞]做思共生;高中思政;導入設計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1-0058-03
“做思共生”理念提倡動手、實踐、操作、經歷與體驗,是一種具有實踐色彩的教育理念?!白鏊脊采敝械摹八肌笔侵竸幽X、思考、反思,“做”是指對研究對象的實際操作及對事實的歸納、整合,將兩者有機結合可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高質量提升。因此“做思共生”理念是符合時代需要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每一堂新課都是通過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啟動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領悟到,一堂高質量的思政課首先需要高質量的課堂導入。在高中階段,倡導用“做思共生”理念設計思政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提升感悟和認知,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
一、“做思共生”理念下高中思政課導入設計的作用
(一)吸引作用
高中思政課教師在“做思共生”理念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順利引導學生關注新課內容,并萌發(fā)對新知的好奇心及新鮮感,促進高質量課堂的有效開展。
(二)激勵作用
高中思政課教師堅持“做思共生”理念,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親自實踐,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知識的探求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滿懷憧憬又愉悅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成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新時代學生。
(三)指向作用
高中思政課教師秉持“做思共生”理念,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親密合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主動思維和深度思維,為幫助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好準備。
二、“做思共生”理念下高中思政課導入設計的策略
(一)調查研究導入——主動實踐,知行合一
“做思共生”理念鼓勵學生將主動思考和親身實踐有機統(tǒng)一,而思想政治是一門知行合一的學科,因而在課前或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經濟與社會》中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一課前,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采取研學的方式了解南寧市幾家知名的公有制企業(yè)及非公有制企業(yè)的特征、分配方式及過去五年的經營狀況。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請各小組代表上臺介紹所研究企業(yè)的各方面情況,展示所研究企業(yè)的經營狀況曲線圖并作分析。從學生所生活城市的知名企業(yè)入手設計實踐活動,遵循了“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高中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拓寬了視野,增強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還暢想了自己的未來職業(yè),大大提升了綜合素質。此外,在分組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構建合作學習共同體,在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實事求是和踏實肯干的處世態(tài)度,為未來人生邁向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問題導入——分層設疑,探究解決
高中思政課教師在“做思共生”理念指導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分層設疑、層層追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與法治》中的“法治國家”一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同齡人方方某天早晨的經歷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利用同伴效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幫助方方解決生活難題的過程中收獲成長。具體導入情境:一天早晨方方在上學路上看到一位阿姨因踩到未蓋嚴實的井蓋而摔倒。方方立即撥打110報警電話請警察前來處理,并建議盡快在井蓋周圍放置警示標牌,以提醒路人避開事故地。政治老師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主動找到方方,表揚他作為一名公民,能正確行使政治權利。方方感到非常開心。政治老師在之后的課堂上借此事說,建設法治中國需要全體公民和全社會的參與與推動,請大家分小組就近期老百姓生活中最關注的民生問題,如均衡教育的有效實施、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大學生就業(yè)的促進辦法、刺激消費的策略等熱點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各小組成員紛紛發(fā)表見解,由小組長匯總后與全班同學分享。這樣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不僅順利地導入了新課,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時政新聞導入——收集時政,交流互鑒
高中思政課教師可以在“做思共生”理念的指引下,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通過網絡、電視、“學習強國”平臺等途徑收集與新課內容有關的國內外時政新聞,并進行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請各小組集體上臺給大家介紹本組收集到的熱點新聞。例如,在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4《哲學與文化》中的“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小組收集國內外時政新聞,并將學生收集到的新聞作為新課的導入素材。如當時正值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訪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廣州市松園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兩國元首循著《高山流水》悠遠婉轉的琴聲來到白云廳,一起聽千年古琴奏千年絕唱,品千年茶韻論千年興替。一曲《高山流水》流傳千古,也留下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映襯著兩國渴望友好交流,努力實現(xiàn)合作共贏的期許。某小組成員收集有關此熱點的文字、圖片、視頻、評論等材料,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向全班同學展示,不僅幫助大家了解了大國外交事件,而且激勵學生主動關心國內國際大事,努力成為有世界眼光的中國青年。
(四)情景編劇導入——深度學習,合作創(chuàng)新
“做思共生”理念強調師生共同將思考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構建深度學習的高效課堂。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與法治》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備課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選取合適的問題編撰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新課,并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指導學生編寫和排演生活情景劇《到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旅游》。正式上課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一邊觀看演出一邊思考以下問題:我國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到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旅游需要注意什么?在學生演員聲情并茂地演完他們精心編排的情景劇之后,讓學生針對之前提出的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總結本組探究成果,并派小組代表上臺給全班同學展示活動成果。這樣的導入設計促使全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合作探究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以及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時體現(xiàn)了教育的真諦,就是讓學生有強烈的價值感,讓學生變成快樂的人,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五)經典故事導入——搜尋典故,傳承優(yōu)秀
“做思共生”理念既講求思考的深度,又強調實踐的效度。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分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并搜尋適合新課的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成語寓言等素材,再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請小組成員一起上臺展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主動學習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借鑒外來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拓寬知識面。例如,教師在講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中的“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一課時,課前讓學生分小組查找體現(xiàn)“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哲理的成語或俗語故事,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請各個小組上臺跟大家分享一個經典故事,如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等。其中一個小組上臺介紹了“量體裁衣”的故事:宋朝京城中有位名氣響當當?shù)牟每p,一次,大官員請他裁制一件朝服。裁縫給他量好尺寸后,又問他當官多少年了。大官員聽了很奇怪,裁縫解釋說,年輕人剛剛擔任高職,意氣風發(fā),走路時精神抖擻,挺胸凸肚,衣服應當后短前長;做官有了一段時間,心態(tài)平和,衣服應當前后一樣長;當官時間久且準備遷退,則內心抑郁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衣服應當前短后長。這時,小組代表向其他同學提問:這位裁縫是怎樣裁制出合體的衣服的?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六)軟件游戲導入——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融合
“做思共生”理念關注預設和生成之間的差距。教師課前組織學生參與活動,課中從活動反饋中了解學生對新課核心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推動教學的高質量發(fā)展。因人工智能與各學科課堂的深度融合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在課前可以指導各小組利用希沃等軟件設計并制作互動小游戲。例如,在講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4《哲學與文化》中的“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課之前,為了讓學生正確區(qū)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概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制作軟件競賽游戲,課上請學生上臺進行沉浸式體驗,并談感悟,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信息技術與思政課的跨學科融合,創(chuàng)新式地導入新課。同時,鼓勵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制作軟件游戲,有助于為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
(七)音樂歌曲導入——提升審美,激活思維
“做思共生”理念倡導思想與行動的統(tǒng)一。新課程改革倡導五育并舉,把音樂引入思政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理解美、實踐美,在課堂中將愛的溫度和育人的深度有機融合。例如,在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與法治》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一課時,可用傳唱度非常高的歌曲《愛我中華》導入。上課初始,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歌曲,請全班學生激情澎湃地合唱歌曲,接著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這首歌反映了我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從剛才的歌曲中,能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歌曲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水平,激活了學生的深度思維,吸引學生結合新課知識進行自主思考分析,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八)身邊資源導入——深入挖掘,拉近距離
“做思共生”理念強調師生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用心發(fā)掘身邊資源,并與課程內容整合起來,以迅速拉近學生與新課之間的距離。例如,在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與法治》中的“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一課時,筆者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用學生的身邊資源:我校石鵬校長是廣西人大代表,曾在兩會上提出教育議案。筆者先給學生播放《廣西兩會人大代表石鵬校長:夯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的視頻,然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思考以下問題:①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里有一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人大代表嗎?他是誰呢?②結合上述視頻,談談人大代表有哪些職權和義務。③人大職權和人大代表職權怎么區(qū)分?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學生此時發(fā)揮集體智慧積極思辨,探究人大代表的相關知識,并向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學會正確行使政治權利。通過對身邊資源的深入挖掘,扎扎實實導入新課,可以為整堂思政課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中國式現(xiàn)代化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高中思政課教師可在 “做思共生”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校情、學情以及新教材的內容,靈活選擇適合的導入方法,讓高中思政課堂充滿趣味和正能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為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時代新人打下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余文森.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塔文納.準備[M].和淵,屠鋒鋒,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