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jīng)偉
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0
新建頭門港鐵路支線二期工程位于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起自頭門港站,向東延伸進入臺州灣,經(jīng)大竹山島,止于頭門島。起止里程為DK44 + 526.66—DK56 + 685.59。鐵路正線為Ⅲ級單線,鋪設有砟軌道,設計采用ZKH活載。設計行車速度為80 km/h??绾hF路頭門港大橋全長12 158.93 m。
根據(jù)2008年全年觀測數(shù)據(jù),設計高水位取高潮累積頻率10%的潮位,設計低水位取低潮累積頻率90%的潮位,計算得出設計高水位為2.83 m,設計低水位為-2.37 m。橋址區(qū)百年一遇水位為5.63 m,五十年一遇水位為5.31 m。
橋址區(qū)頭門島海域漲落潮時差達2 h以上。最高潮差達4 m[1]。大潮漲潮、落潮最大垂線上水流平均流速分別為0.54、0.63 m/s;小潮漲潮、落潮最大垂線上水流平均流速均為0.35 m/s[2]。該海域波高較大,由岸向島波浪總體上呈逐漸增大趨勢。按五十年一遇風速和百年一遇水位進行計算,橋址區(qū)有效波高在2.2 ~ 3.9 m。
頭門港鐵路支線二期工程位于漲落潮潮差明顯海域,地層以黏土和夾砂粉質黏土為主。其中跨海鐵路橋梁深水基礎尺寸較大,受水深、流向、流速、橋墩或基礎的形狀、泥沙特性等諸多因素影響,沖刷機理復雜。設計時須要考慮風、浪及其聯(lián)合作用對基礎的沖刷問題。沖刷深度會直接影響橋墩基礎的剛度,進一步影響鐵路運營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在工程所在海域選取6個代表性測點,測點位置見圖1。百年一遇水位和五十年一遇水位下各代表性測點處水深見表1。
表1 各測點水深
圖1 代表性測點位置
根據(jù)跨海鐵路頭門港大橋300個橋墩的尺寸及排列方式,選取測點W1—測點W6附近的7個典型橋墩,進行沖刷分析。
①W1附近的38#橋墩承臺尺寸為6 m(順橋向) ×6 m(橫橋向),樁基礎為5根直徑1.25 m樁。
②W2附近的110#橋墩、W3附近的159#橋墩承臺尺寸均為6.3 m(順橋向) × 9.3 m(橫橋向),樁基礎均為5根直徑1.25 m樁。
③W4附近的190#橋墩、W5附近的210#橋墩承臺尺寸均為8.0 m(順橋向) × 13.0 m(橫橋向),樁基礎均為6根直徑2.20 m樁。
④W5附近的214#橋墩(主橋)承臺尺寸為23.5 m(順橋向) × 23.5 m(橫橋向),樁基礎均為25根直徑2.20 m樁。
⑤W6附近的245#橋墩承臺尺寸為11.0 m(順橋向) × 15.0 m(橫橋向),樁基礎為8根直徑2.2 m樁。
韓海騫收集了潮流作用下杭州灣大橋、金塘大橋和沽渚大橋的實測沖刷數(shù)據(jù),結合60多組水槽試驗結果計算了橋墩的最大沖刷深度,并采用因次分析法,推導出潮流作用下橋墩局部沖刷深度公式[3]。即
式中:dse為橋墩局部沖刷深度;kx、ky為基礎樁順橋向、橫橋向布置系數(shù);D為最大水深條件下按水深加權的阻水寬度;u為最大流速;h為最大行進水深;d50為河床泥沙的平均中值粒徑。
根據(jù)馬蹄形渦流能量與沖刷坑內泥沙外移所需能量的平衡關系,孫志林推導了橋墩周圍局部沖刷深度公式[4][式(2)],并采用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實測橋墩局部沖刷深度數(shù)據(jù)和文獻[5]的室內試驗結果,對公式的準確性進行了驗證。
式中:H為水深;ks為墩形系數(shù);f(B0/D)為受橋墩影響的阻水寬度;ρs、ρw分別為泥沙、水流的密度;?為泥沙水下休止角;P為泥沙孔隙度;Fr為水流的弗勞德數(shù)。
采用美國HEC-18公式[6]計算沖刷深度時,綜合考慮樁基、承臺、墩身對橋墩局部沖刷深度的貢獻值,最后進行疊加,即
式中:K1為橋墩形狀系數(shù);K2為橋墩水流夾角系數(shù);K3為河床床面系數(shù)。
JTG C30—2015《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中黏性土河床橋墩局部沖刷深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B為橋墩或承臺的寬度;IL為沖刷坑范圍內黏性土液性指數(shù);v為一般沖刷后墩前行進流速;hP為橋下一般沖刷后最大水深。
為研究不同沖刷深度計算公式的差異,采用孫志林公式、韓海騫公式、美國HEC-18公式和JTG C30—2015中推薦的橋墩局部沖刷深度計算公式,考慮工程所在海域水流速度、泥沙粒徑和橋墩寬度對于局部沖刷的影響,結合橋墩周圍最大流速和對應水深對橋墩局部沖刷深度進行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百年一遇水位下橋墩周圍局部沖刷深度
由表2可知:不管承臺順橋向尺寸如何變化,總體上孫志林公式和HEC-18公式計算的局部沖刷深度偏大,韓海騫公式計算值最小。因此,橋梁設計時宜采用規(guī)范公式計算局部沖刷深度。
Das等[7]進行了局部沖刷試驗,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推導出沖刷坑范圍計算公式,即
式中:A為沖刷坑面積。
采用Das沖刷坑范圍公式計算百年一遇水位時各橋墩處沖刷坑面積,結果見表3??芍嚎傮w上順橋向承臺尺寸越大沖刷坑面積越大,214#橋墩處沖刷坑面積比其他測點處都大。
表3 百年一遇水位時各橋墩處沖刷坑面積
工程所在海域的潮汐水流主要為正規(guī)半日潮,總體為往復流。由于泥沙運動的復雜性,其運移機理尚不清楚,本文采用半經(jīng)驗半理論的沖淤計算公式[8],計算沖淤平衡后水深變化量(ΔH最終)。計算式為
式中:h1、h2分別為橋梁建成前后水深;V2、V2分別為橋梁建成前后垂線上水流平均流速。
橋梁建成后橋址區(qū)北洋涂向南彎折區(qū)水深下降了0.5 ~ 0.7 m,疏港公路北側水深下降了0.3 ~ 0.4 m,大竹山附近水深下降了0.4 ~ 0.5 m,頭門島附近水深下降了0.6 ~ 0.8 m。
跨海鐵路頭門港大橋橋墩之間的沖刷為一般沖刷。根據(jù)JTG C30—2015中8.3節(jié)一般沖刷公式計算可得,頭門港跨海大橋一般沖刷深度為3 ~ 5 cm。
為了研究數(shù)值模擬方法用于局部沖刷分析的可行性,建立二維流場數(shù)值模型。因一般沖刷深度僅3 ~ 5 cm,分析局部沖刷時可不考慮一般沖刷的影響。
選取測點W3—測點W6附近四類橋墩(159#、190#、214#和245#)進行計算。水流入口設定流速邊界,水流出口設定水位邊界,兩側為固定邊界,泥沙運移邊界條件設置為0,即泥沙不運移。
初始水位設置為0,水中含沙量設置為0。時間步長取0.001 s,結果輸出時間間隔為30 s。
1)橋墩處水流速度
各測點附近橋墩處水流速度(v′)對比見圖2??芍?159#、190#、214#(主橋)、245#橋墩墩前水流速度分別為2.88、2.75、2.69、2.46 m/s,橋墩承臺兩側最大繞流速度分別達到4.20、3.45、4.35、3.79 m/s。由于橋墩和承臺阻水作用,水流達到承臺正前方時流速減??;與墩前水流速度相比,承臺兩側繞流的流速明顯增大,并在承臺后方形成一對漩渦。
圖2 各測點附近橋墩處水流速度對比
2)橋墩處沖刷深度
159#、190#、214#(主橋)、245#橋墩處最大沖刷深度分別為5.90、7.19、8.67、7.07 m。
將數(shù)值分析所得局部沖刷深度與前文理論公式計算的沖刷深度進行對比,見表4??芍撼信_順橋向尺寸在8 ~ 11 m時,與孫志林公式計算值相比,數(shù)值模擬值和規(guī)范公式計算值更接近。這說明數(shù)值模擬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可用于局部沖刷分析。
表4 局部沖刷深度對比
對跨海鐵路頭門港大橋7個典型橋墩局部沖刷深度、沖刷坑面積及建橋前后水深變化量進行了理論計算和數(shù)值模擬。主要結論如下:
1)不管承臺順橋向尺寸如何變化,孫志林公式和HEC-18公式計算值偏大,韓海騫公式計算的沖刷深度最小。橋梁設計時宜采用規(guī)范公式計算沖刷深度。
2)總體上承臺順橋向尺寸越大,沖刷坑面積越大。
3)跨海鐵路頭門港大橋橋墩間為一般沖刷,沖刷深度在3 ~ 5 cm,故分析該橋址處局部沖刷時可不考慮一般沖刷的影響。
4)承臺順橋向尺寸在8 ~ 11 m時,與孫志林公式計算值相比,數(shù)值模擬的橋墩局部沖刷深度與規(guī)范計算值更相近,可采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進行橋墩局部沖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