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楊顯龍
貴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侗族摔跤流行于貴州省黎平縣雙江鄉(xiāng)的四寨、坑洞、寨高、黃崗等侗族地區(qū)是集武術和娛樂于一體的競技活動。[1]侗族摔跤的起源有兩種傳說:一是源于對一位打虎英雄的紀念;二是源于明末公蠻、公柳于三月十五日通過摔跤相爭為首,共除強盜的故事。侗族摔跤于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三月十五在四寨、坑洞等地舉行,比賽以村寨為單位,競技為個人對個人,觀眾盛裝出席,人山人海。[2]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意見》[3]與文化和旅游部頒發(fā)《“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規(guī)劃》[4]都明確強調(diào)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占據(jù)重要地位。侗族摔跤早于2005 年被列入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中,有助于進一步豐富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美學理論體系。
侗族摔跤有其自身鮮明的特點:第一,動作技術簡單,比賽場地安全性高。侗族摔跤被譽為“最文明的摔跤”,其特點是雙方都不用手,主要依靠臂力、腰力、腿力通過一根布帶和“提摔、絆腳、拉摔、抱摔”4種樸素的摔跤技巧完成。這4 種摔跤技術分別為:(1)提摔:使勁將對方提起騰空,使對方因失去自身的平衡而摔倒。(2)絆摔:與雙方對峙時,趁對方移腳之機,用腳絆對方的腳,使對方的重心失去平衡而摔倒。(3)拉摔:使勁猛拉對方,趁對方還未站穩(wěn)之際,將對方摔倒。(4)抱摔:緊緊抓住對方,左右扳動,將對方摔倒。[5]比賽場地安全性高表現(xiàn)在:摔跤場地為農(nóng)田,土質疏松,是天然的保護墊;在摔跤比賽過程中,競技者兩手必須緊握布帶穿過對手腹部,以對其安全起到保護作用。第二,制勝規(guī)則簡潔,賽時禮儀特征明顯。比賽通常采用三戰(zhàn)兩勝制和五戰(zhàn)三勝制。摔跤比賽前,比賽雙方相互鞠躬行禮后便將布帶穿過對手的腹部,兩手緊握布帶,形成相互抱住的準備姿勢等待寨老發(fā)號施令;當寨老發(fā)出“起”的口令時比賽就開始了,競賽者聽到口令后便各自用力,盡情發(fā)揮,想方設法地將對手摔倒在地;比賽結束后由寨老宣布獲勝的一方,比賽雙方握手致意,并向裁判致謝后,離開賽場。第三,參賽選手多,均為榮譽競“摔”。參賽人數(shù)通常為100 余人,分別代表各村寨競賽,為奪“摔跤王”之榮譽而戰(zhàn)。參賽選手根據(jù)抽簽順序一一進行對決,依序逐對交鋒,直至各寨選手賽畢。通過參賽選手多輪激烈對抗,決勝出最終的“摔跤王”。第四,觀眾眾多,觀賞娛樂價值高。比賽當天,也正是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摔跤節(jié)。侗族的男女老少穿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侗族服裝早早來到摔跤場,將摔跤場地團團圍住,有蹲著的、坐著的、站著的,人山人海,觀賞“摔跤王”的誕生,最終用“呵呵”聲為其祝賀!黎平縣的侗族摔跤距今已有600 余年的歷史,源遠流長,深受侗族人民喜愛。摔跤場上不畏強手,敢拼敢贏,永不服輸?shù)木褚淹饣谛?、?nèi)化于心地影響著侗族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摔跤場下的加油聲、吶喊聲、歡呼聲已成為侗族人民獲取精神需要和娛樂需求的主要方式。
侗族摔跤是貴州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統(tǒng)體育競技類項目,具有強烈的競技特征和觀賞價值。有競技者就有觀賞者,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展現(xiàn)侗族摔跤的競技美和觀賞美?;诖耍狙芯繌闹苯訁⑴c和間接參與兩個視角探尋侗族摔跤的美感。從直接參與視角而言:主要是以參與活動的人為主體,包括活動的發(fā)起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其中以參與摔跤的運動員為主要探尋對象。通過觀察摔跤者在摔跤過程中的動作技術、力量、精神、意志品質等表現(xiàn)探尋侗族摔跤的摔跤美和運動美。從間接參與視角而言:主要以觀賞人為主體,以觀眾視角審視侗族摔跤的美感,其途徑有現(xiàn)場觀看和視頻觀看兩種。
侗族摔跤的內(nèi)生美是指侗族摔跤所具有的自然美和社會美,以及由自然美和社會美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人體美屬于自然美的范疇, 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tài),社會美是指現(xiàn)實生活中除自然美以外的社會現(xiàn)象的美, 它源于人的社會實踐, 也直接體現(xiàn)社會實踐, 是一種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6]侗族摔跤生產(chǎn)于人,實踐于人,是自然美與社會美的綜合體現(xiàn)。侗族摔跤在人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由抵抗盜匪、消滅猛獸的生存需求上升到侗族人民強身健體、愉悅身心以致寄托精神的競技活動。在此過程中,侗族摔跤的自然美和社會美隨著侗族人民需求的變化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技術美、力量美、身體美和運動美等諸多審美價值。
侗族摔跤的外在美是由侗族摔跤的各種美相互滲透、交融、再生的美,即侗族摔跤的“真、善、美”?!罢妗斌w現(xiàn)在:一是侗族摔跤是真實的運動,是侗族人民道德素質、精神、心靈、行為的現(xiàn)實存在;二是在摔跤過程中的行為是其最真實的表現(xiàn),道德、素質、心靈和行為表現(xiàn)都是其參賽者的真實寫照。簡而言之,最真實的,才是最美的。“善”屬于道德方面的范疇,美屬于審美方面的,二者的概念完全不同。[7]侗族摔跤的“善”是心靈美和行為美的綜合體現(xiàn),是侗族人民道德觀念的具體表現(xiàn)?!吧啤辈粌H是“真”的延續(xù),更是“真”的評判標準?!吧啤辈粌H成為人們?nèi)粘I畹男袨閷?,也成為人們的靈魂追求,更成為侗族人民對友善、和諧充滿向往的優(yōu)秀品質。體育活動中的真、善、美是依次遞進的,以真為基礎,體現(xiàn)了善,表現(xiàn)出美。[8]侗族摔跤的“美”是其“真”與“善”的合集,只有“真”才“美”,只有“善”才“美”。侗族摔跤的“真”與“善”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互為其存在前提,同時為侗族摔跤的“美”創(chuàng)設生成條件,三者共同構成了侗族摔跤的“真、善、美”。
競技特征是諸多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傳統(tǒng)體育項目所缺乏的特征,但侗族摔跤具有競技特征。侗族摔跤是個人對個人的競技,是面對面的徒手相搏,是智慧的比較、技術的比拼、力量的對抗,是精神、心靈、行為上的靈魂碰撞,是既文明又野蠻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競技活動。因此,也為侗族摔跤的競技特征畫上了美的符號。侗族摔跤的競技美源于其強烈的競技特征,包括競技特征對觀眾的強烈吸引力、觀眾對競技的積極影響以及競技與觀眾的相互促進三個方面。(1)競技對觀眾的強烈吸引力:摔跤過程的轉瞬變化和比賽結果的不可預知性,能讓觀眾產(chǎn)生設想、懸念、擔心、高興、出入意料等心理變化,從而達到豐富情感、愉悅身心的效果。(2)觀眾對競技的積極影響:摔跤者在比賽過程中會更加斗志昂揚、自信、奮發(fā)、果敢,會為了親朋的加油、村寨的榮譽、個人意志與責任,在摔跤中自我創(chuàng)造、充分發(fā)揮、盡情表現(xiàn),越戰(zhàn)越勇,愈戰(zhàn)愈強。(3)競技與觀眾的相互促進:無論是自己完成摔跤或是觀賞別人摔跤,人們都常會在情緒有所波動。這種情緒是一種主觀態(tài)度,包括愉快、激動、自豪、滿足、贊美、舒暢等情緒,讓人久久處于一種愉快的狀態(tài)。這種愉快情緒的獲得,能推動人們從事摔跤,能更好地促進侗族摔跤競技美的發(fā)展。
侗族摔跤的動作技術既體現(xiàn)了體育技術動作的天然屬性,完成技術時的爆發(fā)之美、準確之美、協(xié)調(diào)之美、穩(wěn)定之美,又展現(xiàn)了人類表達自我的社會情感體驗。侗族摔跤的技術動作相對于其他摔跤項目來說其動作技術較少,主要是通過提摔、絆腳、拉摔、抱摔來完成,其動作技術越少越考驗摔跤者對各項摔跤技術的運用。(1)提摔:該動作主要適用于具有身高和手臂力量優(yōu)勢的人群,他們利用其強大的手臂力量迅速提起布帶將對手摔倒在地。(2)絆腳:其特點是運用腳步的不斷變化,用腳勾拌對手的腳將其摔倒,是腿部力量強者常用的技術。(3)拉摔:常用于緊貼對手時,通過夾住對手的身體,進行不同方向的拉拽將對手摔倒。(4)抱摔:考驗的是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的協(xié)調(diào)配合,緊抱對手將其摔倒。因此,摔跤者在摔跤過程中除了熟練運用上述動作技術外,還要能通過調(diào)整步伐使身體重心快速轉換,通過本體位置的迅速改變或調(diào)整來占領進攻與防守的先機。越是自身感覺舒適的、不別扭的技術動作,越符合美學標準和技術成功的標推。這就是摔跤中頭腦和身體、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平衡、協(xié)調(diào)一致的身心體驗,也是摔跤運動中審美標準。
人們除了通過熟練的摔跤技術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yōu)楸敬逭癄幑馔?,還可以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力量美。如,觀眾對摔跤者雄壯、勇猛、強健的評價便是對競賽者力量素質的贊美,力量美往往能使觀眾產(chǎn)生驚訝、崇敬和贊嘆等愉悅的心理活動。侗族一些青年男性不僅以此來獲取觀眾的贊嘆聲,還借此收獲心儀女孩的芳心。此外,摔跤還具有一定的游戲特點,老少皆宜,深受侗族人民的喜愛。當摔跤者雙方的動作技術差距不大時,比拼的主要是力量。[9]力量是動作質量的重要評判要素之一,比賽過程中競技者力量比拼的具體表現(xiàn),上肢力量、腹部力量、下肢力量是侗族摔跤力量美的具體展現(xiàn)。侗族摔跤將中國古人所崇尚的“陽剛之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摔跤者在競賽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力之偉大、力之強壯、力之雄健,足以令我們崇尚感和壯美感。
由于觀賞角度的不同,審美體驗也不同,以觀眾的角度去欣賞侗族摔跤的美感,其主要受益人群是觀眾。從觀看的方式來看有現(xiàn)場觀看和線上觀看,由于不能親臨現(xiàn)場,一些觀眾通過線上直播觀看。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也有不少欣賞者采用新媒體進行記錄,通過慢放的方式進一步欣賞摔跤過程中的某一精彩瞬間,便于欣賞其動作技術之美、爆發(fā)力之美。觀看摔跤是一種審美的活動,不僅能獲得視覺上的滿足,還能激起心中的愉快和舒暢感,從而獲得美的享受。由于欣賞主體與客體的不同,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審美效果。觀眾以欣賞摔跤而美,摔跤者因觀賞觀眾的“吶喊聲”而美,觀眾因摔跤者而美,摔跤者因觀眾而美,觀賞美意在觀賞的主體與客體之中。
行為美與一定時代、民族、階級的倫理標準和審美標準相聯(lián)系。它包括人的行為舉止美,姿態(tài)風度美等。行為美是心理活動的真實表現(xiàn),是洋溢在臉上的微笑,是愉悅在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侗族摔跤中產(chǎn)生的行為美,是需要經(jīng)過曲折復雜的實踐過程,甚至要付出極高的代價乃至由生命錘煉而成的,是一個人自身思想、道德、情操、意志的外在表現(xiàn)。侗族摔跤的行為美還表現(xiàn)在一些生活常識、禮儀要求、行為規(guī)范中,是一個侗族人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社會精神文明的具體展現(xiàn)。侗族摔跤的行為美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侗族人民經(jīng)過長期的學習、練習、訓練、競技摔跤培養(yǎng)形成的,是從小做起,逐步培養(yǎng)的,是父母言傳身教對實踐成果的體現(xiàn)。
侗族摔跤中也滲透著大量的美育因素,在摔跤中注意加強審美教育,是促進侗族摔跤更快發(fā)展的良好方法,是向全社會和其他民族普及推廣侗族摔跤的良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