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剛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61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的相關規(guī)定,“出資”的概念是公司的股東根據(jù)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將自身財產出資給公司以獲得公司股東資格的一種民事行為?,F(xiàn)行《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股東出資的形式多種多樣,不但可以金錢貨幣出資,還可以勞務、物品出資。股東出資,就好比高樓的根基,不僅是股東行使基本權利所必需的前提,而且也是公司正常經營必不可少的條件[1]。
“瑕疵出資”是指公司的股東在公司設立時將一些在價值、效用等方面存在瑕疵,無法正常使用的財產當作正常財產出資給公司。在當今社會復雜的經濟活動中,股東瑕疵出資的形式也變得更加復雜化和隱蔽化,讓人難以察覺,其中在貨幣出資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未出資、實際出資數(shù)額未達認繳的出資額及出資后又以各種理由抽逃出資[2]。而抽逃出資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退繳出資。公司具有獨立的人格地位,一旦公司登記設立,那么股東出資的金錢和物品就全屬于公司一人所有,這時,股東未經股東會許可和經過法定程序,擅自將資金抽回,這就屬于抽逃出資。在這個過程中,股東的抽逃出資的主要手段包括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將公司財物轉讓給第三人,或者采取秘密手段抽回出資的貨幣,又或者采取其他違法手段抽逃出資,從而使公司成為一個空殼;第二,以虛構債權債務關系等非法手段轉移出資額。主要表現(xiàn)為股東通過與第三方通謀,制造虛假賬目,冒用公司名義與第三方簽訂虛假的債權債務關系,明面上使公司看來是受益者,實際上自己才是最終的受益者[3]。在筆者看來,為了保護公司利益,只要是違反了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出資行為,就都屬于股東出資瑕疵、抽逃出資。在注冊資本認繳制實施的大環(huán)境下,實繳數(shù)額、實繳范圍、實繳人數(shù)等都需要股東在章程中提前進行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股東沒有盡到出資義務,按照章程中的規(guī)定,就有可能構成出資瑕疵。
首先,公司不僅是股東營利的載體,還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微觀載體。股東或者出資者為了將來獲得收益,把資金或財產入股到公司。公司的資本多少直接代表著這家公司的經濟實力[4]。毫無疑問,市場交易方會青睞與那些實力強、聲譽好的公司進行交易,若公司中的股東出資出現(xiàn)問題,勢必影響公司資本金額,并對公司的聲譽產生影響。對于公司來說,它有權為了維護合法權益通過法律手段向有瑕疵出資的股東追繳出資。
其次,對于那些出資有瑕疵的公司股東,公司其他股東可以根據(jù)雙方在設立公司時簽訂的合同,或者依據(jù)公司章程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因為股東出資瑕疵給公司造成的財產損失,致使公司設立后缺乏必要的經營資本,經營狀況陷入困境。簡言之,股東出資存在瑕疵,與其約定的出資義務相違背。因此,已支付全部資本的股東可以要求出資瑕疵的股東賠償其遭受的損失。對于未按照公司章程繳足出資的股東,2005 年后歷次修改的《公司法》都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出資瑕疵的股東不僅要承擔補繳資本的違約責任,同時,其還要對那些已支付全部資本的股東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有的觀點認為,這是強制性的法律法規(guī)。但是筆者有不同的觀點,在設立公司前,公司的股東就有對其出資額度、出資期限等內容提前在公司的章程進行了約定。有關出資的內容法律雖然也有規(guī)定,但對于股東來說,他們早在設立公司時就將出資的內容納入公司的章程中了。所以,筆者認為《公司法》中的“瑕疵出資股東對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負有的責任”是民事責任中的違約責任。
公司股東是否應當對公司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目前我國法律還未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如果公司的債權人要求出資瑕疵的股東承擔出資本息范圍內的補充賠償責任,人民法院大多還是予以支持的。這表明,出資瑕疵的股東在公司出現(xiàn)償債困難時,對公司債權人不應承擔連帶責任,而應承擔一種相應的補充責任。而且目前的公司法解釋也規(guī)定,出資瑕疵的股東如果承擔賠償責任,那么其承擔的賠償金額是出資本息之和。這恰恰也說明,出資瑕疵的股東承擔的不是連帶責任,而是補充賠償責任。[5]
自益權是股東的一項重要的權利,其目的是獲得盈利和分紅?!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司法解釋(三)》)對股東自益權的限制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如果公司的其他原始股東發(fā)現(xiàn)某一股東在設立出資時有明顯的出資瑕疵,就可以依據(jù)《公司法司法解釋(三)》對出資瑕疵股東的自益權進行合理的限制,包括限制其出席公司的股東會,限制其對新股的認購權以及限制其分紅權,甚至在嚴重的時候,還可以通過股東會的一致同意,將其從股東會中除名[6]。股東取得本公司分紅的前提是其已向本公司履行了出資義務并且沒有出資瑕疵。股東的分紅金額是依據(jù)其向公司實繳的金額,而不是其在設立大會上認繳的金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公司的日常經營依靠的是實實在在的資金,而非依靠股東認繳的金額,如果以股東認繳的金額作為公司分紅的依據(jù),對其他實際完成繳付金額的股東不公平。因此,對出資瑕疵股東的自益權進行合理的限制,既符合法律上的規(guī)定,也符合情理上的要求。
公司股東的表決權是指在公司重大事項決策時,股東們?yōu)榱俗陨砉餐娑鴧⒓庸蓶|大會,并且在股東大會上進行投票表決的權利。股東的表決權不能被任意地限制或剝奪。如果想要限制股東的表決權,必須因法定事由并經法定程序來決定,這是因為股東的表決權是股東的一項基本權利。表決權是一種人合性的權利,它一方面可以體現(xiàn)公司的整體意志,另一方面也保護了個別股東的合法利益。在資本認繳制度中,如果法律不對瑕疵出資股東的表決權進行必要的限制,那么這些股東為了個人利益可能會操控公司的經營活動,從而對公司造成損害和對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造成傷害。目前關于出資股東應當受到哪些限制,《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六條并未一一說明,而是用了“其他客觀因素”,把其他可能發(fā)生的情形都包含在其中。由此說明,對于限制股東權利的合理擴大,法律并沒有禁止,只要對股東的權利做出的限制在法律規(guī)定內,沒有超出必要的限制,法律都是許可的。
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guī)對股東出資瑕疵的處理還不是很全面,缺乏必要的處置手段。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在瑕疵行為難以挽回并造成損害的情況下,瑕疵出資的股東需要按照法律規(guī)定承擔三種民事責任,主要包括繼續(xù)履行出資義務、承擔違約責任或補充責任和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然而在現(xiàn)行的法律規(guī)定中,我國還沒有對出資瑕疵的股東應當承擔何種民事責任做出明確的細分,在實踐中,有的出資瑕疵的股東僅需承擔補救措施,即把出資不實的金額補足即可,但是有的出資瑕疵的股東不僅僅需要承擔補救措施還要承擔違約責任,繳付違約金。此外,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劃分的民事責任的承擔,不能完全彌補出資瑕疵的股東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因此,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完善上述問題:首先應當確定出資瑕疵的責任范圍和責任主體;其次明確股東出資類型,對金錢出資和非金錢出資進行明確規(guī)定,保證權利人對追償權的行使能夠合法及時;再次是適當加大對出資瑕疵的打擊力度,建立健全追究出資瑕疵責任的程序性法律制度;最后是對那些誠實守信、積極履職的股東,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體系,從而保證其利益不受損害。
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誠信經營是市場經濟的根基所在,命脈所在,構建社會信用體系離不開誠信經營,市場經濟的基礎是誠信經營。股東誠信出資作為公司設立和存續(xù)的根基和命脈所在,理應順勢而為。我們要對股東的個人信用高度重視,建立并完善預防監(jiān)督體系。雖然在現(xiàn)行法律中有很多規(guī)定對股東的出資瑕疵行為做出了必要的處罰規(guī)定,起到了一定遏制出資瑕疵的作用,但是這種事后懲戒的做法具有明顯的滯后性,會對公司的債權人和股東的合法權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7]因此,建議建立預防股東出資瑕疵機制,結合社會征信系統(tǒng),加強對股東的誠信記錄常態(tài)化披露,并在公司設立時予以公示。對于那些以前出現(xiàn)過出資瑕疵的股東,要多加防范,做到防微杜漸。
股東出資信息公示是預防監(jiān)督機制的重要方面,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于公司章程記載的股東出資情況的規(guī)定比較模糊,造成股東出資狀況監(jiān)督難度大。由于出資信息不透明,增加了交易風險,第三方對公司真實的資產狀況也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這不利于全面監(jiān)督公司股東的出資情況。因此,我國需要建立與社會征信系統(tǒng)相銜接的預防監(jiān)督體系,公開股東的實際出資情況,對股東的出資期限、出資金額、出資方式、出資類型進行重點監(jiān)督。這對交易各方的安全保障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完善公司管理的相關法律依據(jù)。
目前我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市場經濟還不十分發(fā)達,公司的運營模式和運營體系還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同時關于股東瑕疵出資的法律法規(guī)還有許多亟待探索和完善的地方。此外我國的企業(yè)經營管理體制還不夠健全,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還未對在資本認繳制背景下股東出資如何明確加速到期進行明確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過程中,人民法院遇到類似情況時就類比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加以處理,但人格否認制度的認定門檻較高,在實踐中一般不鼓勵適用,原因在于《公司法》中人格否認制度與資本認繳制度存在一定沖突。實踐中,界定股東出資民事責任的另一種方式是公司債權人提起破產申請并啟動破產程序??傊瑹o論是我國立法實踐還是司法實踐,都需要完善股東出資責任提前實現(xiàn)制度。而科學合理地明確相關主體、合理平衡其權利義務,是實現(xiàn)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制度的首要任務[8]。
公司的交易對象作為信息不透明的一方,有權了解公司資本的實際支付情況,包括公司股東的出資方式、額度、期限以及公司現(xiàn)在是否處于盈利的狀態(tài)等基本信息。此外,公司的交易對象提前了解公司資金、公司股東的出資期限、公司的債務等基本情況有重大意義,原因在于:首先,對公司的交易對象來說,其一般通過了解公司財務實力為基礎,然后與之建立貿易交易關系,而證明公司實力的最基本要素是公司資產。但是各種不同類型的資金流活動每天都發(fā)生在公司內部,因此公司的真實資產到底有多少,是否處在一個盈利的狀態(tài),交易對象往往不得而知。但是如果賦予其了解到對方公司實繳資本的權利的情況下,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實繳資本可以作為公司固定資本的證明,反映出公司能力與實力;其次,當交易相對人發(fā)現(xiàn)公司的實繳資本明顯低于注冊資本時,就會使其產生警惕心理,考慮是否繼續(xù)與該公司進行交易。因此,在交易前需要將交易相對方實繳資本與注冊資本進行比較,才能清楚對方公司的實繳資本情況,做出正確判斷;最后,通過了解股東的出資期限以及出資額度,可以幫助交易對象鑒別股東對自家公司的誠信度。如果股東出資期限過長,交易對象會認為公司對收回這筆資金并不特別在意,就會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實繳資本產生合理懷疑,這將降低其與公司建立交易關系的可能性。因此,主動公開公司實際經營狀況有利于解決股東出資瑕疵帶來的相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