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補明
“唱和”,原指歌唱時此唱彼和,交相呼應(yīng)?!斑@邊唱來那邊和”,歌劇《劉三姐》采用的就是這種形式。好處在于創(chuàng)設(shè)氛圍,對接時空,形成互動,增強協(xié)調(diào)。另外一種體式就是唱和詩,也稱之為酬和詩,詩人白居易、元稹就特別擅長寫這樣的詩,一唱一和,你詠我嘆,看似平常,實則蕩氣回腸。這唱和,打磨出多少曠世智慧,成全了多少厚重情誼。
唱和的核心在于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共鳴。
讀書人,特別能夠理解范仲淹的“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是的,下湖多少天,捕獲多少魚,或許沒那么要緊,“漁歌互答”形成的開懷與滿足,才是極致的快樂。又忽然想起魯迅的感受:“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yīng),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痹谙壬磥恚瑳]有回應(yīng)的吶喊,是最深沉的悲哀!
生活的原理亦然。你的發(fā)聲得到回應(yīng),你便情緒振奮,不再孤單,頗有歸屬感;你的倡議得到響應(yīng),你便躊躇滿志,不再寂寥,刷新成就感;你的文字得到呼應(yīng),你便精神飽滿,不再空洞,收獲愉悅感。在這個角度上講,唱和是一種相互交接,一種彼此感染,不帶功利,相得益彰,保持了平衡,促成了動感。
對于熱愛寫作的人來說,你的文字,打造出趣味,收獲了讀者,產(chǎn)生了共鳴,那該有多么幸運!
應(yīng)“同題共振”相約,寫完《那一抹亮色》的千字短文時,我的內(nèi)心頓感舒展許多,那些積久成團的乏困抑或焦慮,瞬時煙消云散。漫漫人生中,總有一抹一抹的亮色在不斷地發(fā)光與閃現(xiàn),導引著你一步一步走出迷蒙和昏暗,直抵理想的彼岸。桃花源口有一抹亮色,馬克思墓前有一抹亮色,新世紀綠色牧場有一抹亮色,夏瑜的墳前也有一抹亮色。只要你用心捕捉,總有一抹又一抹的亮色在前方召喚。微光匯聚,星河璀璨。語文天地里,我們遭遇了太多的亮色。
我把草就的初稿,發(fā)給獨具慧眼的文友高嵐先生,本想得到他的雅正。不料想,這話題,撩撥起他的心愿。他撇下事務(wù),排開紛擾,不僅為我的短文《那一抹亮色》配了朗誦,還精心制作成聲像短片,金聲玉振,典雅諧和,美不勝收。加之,李少杰、辛利生、宋為烜等書家云集響振,筆走龍蛇,各自揮就“一抹亮色”,著實讓拙文蓬蓽生輝,熒光閃爍。
做到這些,絕非我的力量所能,靠的是文友們的追光而行,鼎力相助?;ヂ?lián)網(wǎng)時代,你呼我應(yīng),相互唱和,精誠合作,命運與共,已是大勢所趨。文字本是穿越時空的精靈,然而,有了聲音色彩、畫面動感的融合加強,便若神魔降臨,搖曳多姿,變幻多端。一位大家曾經(jīng)說過,言之有物,便可實用;言之有趣,即成欣賞。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把玩文字的能力非常有限,來自文友們的唱和,彌足珍貴。文字能把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很好地聚合起來,跨越阻隔,筑成信任,拓展空間,創(chuàng)造美好。
唱和,源于共情與共振,更源于共鳴與共勉。
參與唱和,品味唱和,樂享唱和。
(可掃描內(nèi)文或封底二維碼獲取本文相關(guān)視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