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
上小學時,年輕的語文老師是晉中人,操一口濃重的家鄉(xiāng)話,雖然講課時,很想身體力行地說普通話,然而鄉(xiāng)音難改,單字發(fā)音還行,一連貫起來便走了樣。如“拍”和“麥”兩個字,他這樣領讀:“坡埃(pai)拍,拍,一聲拍,撇(拍)皮球的撇(拍)?!薄澳0{湥╩ai),麥,四聲麥,割滅(麥)子的滅(麥)?!爆F(xiàn)在想起來,甚是有趣。盡管如此,他仍然是鍥而不舍十分認真地堅持說普通話,使我們深受感染。那時候,太原市說普通話的人很少,一些人想學,又怕招來“諞京腔”的冷嘲熱諷,或被作為“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的佐證。
參軍后,戰(zhàn)友們來自四面八方,方言土語,南腔北調,各具特色,但不時也鬧出些笑話。一位東北籍戰(zhàn)士巡邏時,遇一位老鄉(xiāng)向他詢問哪里有旅店,他熱情地告訴老鄉(xiāng):“這疙瘩(地方)旅店賊(很)多?!笔沟眠@位老鄉(xiāng)直犯嘀咕。這事一傳,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兵們就笑他說話不標準。陜西人說:“自古以來,俄(我)秦腔就是中國的普通話?!睆V東兵說:“有沒有搞錯,粵語才具有現(xiàn)代派的味道?!本瓦B說話土得掉渣的五臺兵也不甘示弱:“會說五臺話,就把洋刀挎,在山西,俄(我)五臺話才具有權威性?!?/p>
我們連隊分散在三個執(zhí)勤點上,那天夜間組織拉練,讓二排到東于村西集結,連部那個平時說話“六”“陸”不分、“于”“如”不辨的通信員,誤傳為到東茹村集結,害得全排白跑了10 公里路不說,要命的是誤了全連集結的時間。連長急了,說:“這還得了,真打起仗來是要吃大虧的!軍人就要說軍語,軍語必須說普通話,從今兒開始,每天跟著新聞聯(lián)播練,都得說普通話!”于是全連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慢慢地,大家都被播音員那字正腔圓、博大精深的語言藝術所傾倒,學習運用普通話的自覺性大大提高。
那日探親,忽然發(fā)現(xiàn),不知什么時候,普通話在太原已經(jīng)很普及了,這無疑是社會文明進步程度提高的標志,中小學生如果不說普通話反倒成了稀罕事。不過,那些年紀大說慣了太原話的人說普通話比較費勁,不但夾雜著許多晉語晉腔,且一不留神就跑了調,比如說“雨下大了”,他會說“看這雨,下的下的就蝦(ha)大咧”。在這一點上,00 后的娃娃們說得比較好,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反倒不會說“太原普通話”了。
看來,做什么事情都一樣,從小打好基礎很重要。無怪我的二胡老師說,她寧肯教“小白”“零基礎”的學生,也不愿教像我這樣半路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