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鉤
宋朝也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嗎?不太嚴格地說,有的。因為按照慣例,每年元旦(正月初一),朝廷要舉行國宴,參與宴會的有宋朝君主、文武百官,以及遼國、西夏、高麗、大理等派來的“賀正旦使”。席間,照例有教坊伶人進演歌舞、百戲、雜劇等文娛節(jié)目。這一套在元旦國宴上表演的文娛節(jié)目,我們不妨稱為宋朝人的“春晚”。
宋朝的“春晚”不但有文娛表演,還有節(jié)目主持人,或者說,有報幕員,叫作“竹竿子”,因為他們登場報幕時,總是手持一根“竹竿拂塵”。宋朝國宴上的所有大型文娛表演,都有“竹竿子”主持節(jié)目。
“竹竿子”念的報幕詞,宋人稱之為“教坊詞”,一般由翰林學士撰寫,我們熟悉的蘇軾學士就寫過好幾套“教坊詞”,其中包括元祐四年(公元1089 年)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詞》,翻譯成現(xiàn)在的話,便是“1089 蛇年紫宸殿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主持人串詞”。通過蘇軾撰寫的“教坊詞”,我們可以還原出宋代“春晚”的大致過程。
宋朝的春節(jié)國宴,照例要喝九盞御酒,每喝一盞酒,則欣賞一段文娛節(jié)目。第一盞酒與第二盞酒的文娛節(jié)目,都是歌舞:先由“歌板色”(教坊歌手)唱曲子;然后舞者入場,“對舞數(shù)拍”。
第三盞酒表演的節(jié)目,是非常精彩的“百戲”,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雜技”,藝人們通常要表演“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盞注、踢瓶、筋斗”等節(jié)目。
第四盞酒時,“竹竿子”要登臺致辭,講一些吉祥喜慶的祝福語,如蘇軾元祐四年給紫宸殿正旦國宴撰寫的教坊致語是這樣的:“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誕膺眷命?!加艘糁?,以臨元日之會。人神相慶,夷夏來同?!?/p>
“竹竿子”致辭完畢,教坊眾伶人齊聲喊口號:“九霄清蹕一聲雷,萬物欣榮意已開。曉日自隨天仗出,春風不待斗杓回。”然后,“竹竿子”用朗誦腔說道:“東風送來了春天的旋律,舞者迎來了春天的陽光。我們飲酒迎春,我們載歌載舞。有請教坊合曲。”教坊伶人登場合唱。
合唱畢,飲第五盞酒,輪到小兒隊登場表演大型舞蹈。“竹竿子”先出來報幕:“各位藝人的表演如此精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躍躍欲試。值此春回大地之際,小朋友也忍不住要登臺獻藝。下面有請教坊小兒隊。”
小兒隊舞畢,教坊伶人上場演雜劇。宋代的雜劇又稱“滑稽戲”,同今日的相聲、小品差不多。宋朝伶人喜歡將時務編入戲中,專拿高官開涮。我們耳熟能詳?shù)乃未鷻喑迹缤醢彩?、蔡京、秦檜、韓侂胄、史彌遠等,都被雜劇伶人狠狠譏諷過。對了,撰寫多篇“教坊詞”的蘇軾也被伶人開過玩笑。不過,宋朝伶人在“春晚”上表演雜劇,還是要講點分寸,“不敢深作諧謔”,因為有外國的“賀正旦使”在場,不可有失體統(tǒng)。
我們都知道,宋朝流行蹴鞠,球技傲視全世界,“春晚”中當然要露一手。于是,在飲第六盞酒時,大宋兩支“皇家足球隊”登場:左軍十六人,身著紅錦衫;右軍十六人,皆著青錦衣,雙方立于球門兩邊對壘,得勝的一方可獲得“銀碗錦彩”。
第七盞酒的節(jié)目是女童隊獻演,表演形式跟小兒隊差不多。第八盞酒,又是“歌板色”唱曲子。
飲至第九盞酒,大宋“皇家相撲手”上場表演相撲賽。隨著第九盞酒飲畢,相撲比賽表演結束,“竹竿子”登臺作謝幕詞:“難忘今宵,盛世的歌聲我們同分享;難忘今宵,明日的樂章我們再譜寫。讓我們拜別陛下,盡歡歸去?!?/p>
至此,大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降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