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貝卡·羅蘭 譯/譚新木 王蕾
我們經(jīng)常過分強調(diào)有明顯答案的問題,忽略了更復雜或答案不太明顯的問題。要改變這種趨勢,請從與孩子一起探索開始,說出你的想法和疑問,強調(diào)你的問題是受孩子啟發(fā)而來的。由此開啟談話,然后退后一步,看看孩子會說什么。孩子們常常會因此很興奮,因為他們意識到,有些事情成年人也不知道或還沒有弄明白。
話雖如此,除了快速反應之外,你不會總是有精力進行完整的交談。在另外一些場合,當你與另一位成年人交談時,你的孩子問了一個問題,你可能沒有時間回答。這種情況將有助于孩子學會在什么時候不說話。不過,當時機成熟,這些對話是至關重要的。每次進行這類談話,你都在培養(yǎng)孩子們?nèi)蘸罂梢责B(yǎng)成的習慣。
究其根本,這些習慣能讓孩子了解世界。他們從年幼的時候起就有天生的學習動力。當年幼的孩子反復問同一個問題(研究表明,他們每天至少要問 93 個問題)時,可能聽起來很煩人,但這是因為“問題”讓他們的心頭癢癢,因此他們通常只是在撓癢癢。當孩子得不到令人滿意的解釋時,他們再次發(fā)問的可能性是得到滿意解答的兩倍。孩子的問題經(jīng)常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這看起來似乎是隨機的。7 歲的索菲曾經(jīng)問我:“我有三個問題:誰發(fā)明了‘停止’這個詞?為什么會有星星?當你睡覺時,你的大腦會發(fā)生什么?”
研究結(jié)論怎么說?
一項研究表明,四五歲的孩子能更好地記住別人在回答他們問題時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在他們沒有提問時所得到的信息。在另一個實驗中,如果父親問 2 歲的孩子“五個 W”問題[即“誰(who),什么(what),在哪里(where),什么時候 (when),為什么 (why)”]時,孩子們會使用更復雜的句子和更難的單詞。如果父親多問這類問題,一年之后,孩子的推理能力會變得更強。
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必須知道答案。雖然很多問題幾乎從來都與我們自身無關,我們卻強行將這些問題與自己關聯(lián)起來。當不知道如何正確回答時,我們會感到擔憂,或者在無從回答時感到沮喪。其實,更簡單、更吸引人的回答就是直說我們不敢肯定——比如在說“這是我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之后,再解釋你為什么這么想。當孩子聽到你說出你的思維過程時,他們就學到了思考問題的范式。他們也會對自己并非無所不知而感到安心。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能從解釋因果關系、提出因果問題中受益。如“東西如何運作”和“事情為何發(fā)生”之類的問題,有助于孩子探索和理解世界,不管他是 2 歲還是 13 歲。
提出“為什么”和“怎樣”這類問題,并深思熟慮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以“睡覺時你大腦會發(fā)生什么”這個問題為例,你可能會說:“我想它會關機?!钡钱斈阕鰤舻臅r候呢?它是否以不同的方式在運作?說出你知道的,例如,也許你聽說過夢可以幫助人梳理白天的事情?;蛘咧闭f你不知道,那就試著在網(wǎng)上搜索“睡眠中的大腦”,或者問問孩子入睡是什么感覺,還記得他做過的夢嗎?把你的理解說出來,即使你不確定答案正確?!拔艺J為它不會關機,”你可能會說,“但可能會慢下來?讓我們查一下?!?/p>
誠實回答問題,并開始與孩子交談,有助于你與孩子建立聯(lián)系,讓他覺得你不是在控制他,而是對他做出積極回應。從日常互動開始,與其回避問題,不如嘗試更深入地探討。比如,你 4 歲的孩子注意到云朵在聚集,你問:“這些云意味著什么?”他說:“下雨或下雪?!睅еM一步思考。假設現(xiàn)在溫度是零下12 攝氏度,他認為會下雨還是下雪?為什么?他見過外面溫暖的時候出現(xiàn)暴風雪嗎?在孩子好奇心的浪潮中沖浪。如果可能的話,你自己也要保持好奇心。你的精力和好奇心會滋養(yǎng)孩子,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和學齡前兒童來說都是如此。
讓我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和一個年幼的孩子一起:
做出小調(diào)整:深入探索 1
第二個例子,與大一點的孩子一起:
做出小調(diào)整:深入探索 2
在這兩個例子中,家長并非無所不知,也沒有完美的答案。相反,家長把問題看作探索的機會,邀請孩子以新的方式拓展自己。這樣的交談教導孩子:每個人都會提出問題,不知道答案可能是一個機會,而不是恥辱。
你可以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類似的想法和問題。唯一的區(qū)別是,你的抽象程度和用詞。就拿重力這樣的“大概念”來說吧。即使是一個 3 歲或 4 歲的孩子也可以參與最基本的談話。比如:“為什么物體總是朝下掉而永遠不朝上掉?”大一點的孩子會想:“如果我們的重力變小了會怎樣?是否所有的東西都會飄浮起來?還是朝向天空移動?”也可以討論更微妙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有些物體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地面。定期檢驗孩子對交談中提到的問題的理解程度。除非你向孩子提問,否則你可能會認為孩子沒有理解或已經(jīng)理解——但你無法確定。
提出這類問題也能讓閱讀變得有趣和吸引人——無論主題是什么。這一切都與互動有關,用書籍作為深入交談的跳板。但我們卻不是這么看待閱讀的。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試著讀盡可能多的書?;蛟S你也聽過這樣的話:你應該每晚讀 20 分鐘,或者一周讀兩本書。在這種心態(tài)下,孩子應該安靜地傾聽。大一點的孩子則經(jīng)常被告知要關注他們讀了多少書,而不是關注他們理解了多少或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書。所有這些都很難讓人持續(xù)保持動力,所以很多孩子會覺得閱讀很有壓力或枯燥乏味——尤其是當書的內(nèi)容不容易讀的時候。
“請不要打斷我?!蔽衣犨^父母在給孩子讀書時這樣說。但在閱讀過程中插嘴其實是件好事,它表明孩子正投入其中并跟上了節(jié)奏。事實上,正如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的,孩子的參與程度對他們的學習最為重要,而不是單純與讀了多少書有關。對話式閱讀已經(jīng)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增進理解的方法,它意味著圍繞一本書進行對話。首先要注意孩子被什么吸引,你對他的看法發(fā)表意見(評估),并鼓勵他繼續(xù)說(擴展)。你將他的話重新措辭,進行補充,然后重新開始。事實是,在閱讀過程中會打斷和提問的孩子,可以學到更多,最終也會更有動力和好奇心。為達到這個目的,要根據(jù)孩子不斷發(fā)展的技能更換問題,注重和孩子的世界相關聯(lián)的問題,鼓勵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