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我的外公張曉齊,出生于1933年,丹陽呂城鎮(zhèn)人。家族先輩曾創(chuàng)建丹陽第三高等小學校(現呂城中心小學),該校走出過匡亞明等杰出校友。但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戰(zhàn)火紛飛,張氏家境也日漸敗落。雖然太公張效春先生擔任過兩年呂城小學校長,但收入并不高,后被地主惡霸排擠失業(yè),全家為生計發(fā)愁。只有十五六歲的外公差點去上海鐘表店當學徒。
1949年4月23日,丹陽全境解放。外公正好初中畢業(yè),隨即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軍政干部學校(即后來的華東軍政大學)。10月23日,時任華東軍政大學校長的陳毅同志為全校教職學員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外公現場聆聽,并從此將“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作為一生座右銘。
1950年,外公調入三野青年干校學習機要業(yè)務;1951年1月結業(yè)后留在華東軍區(qū)機要處工作;1954年6月,外公光榮入黨,并被評為“一級技術能手”,榮立三等功。
1955年1月18日,著名的一江山島戰(zhàn)役打響。僅用一個多小時,我陸??杖娋痛螳@全勝。但前期準備工作長達數月。1954年8月,先行部隊為解放一江山島考察地形,張愛萍將軍領導的浙東前線指揮部將機要聯系部門設在寧波。外公就是其中一員,負責聯系廈門的三十一軍。
外公記憶很好,業(yè)務精通,被稱為“活底本”,他將大量字碼記在腦海里,省去了翻密碼本的時間。備戰(zhàn)期間,外公和戰(zhàn)友們完成了近百萬字的通訊聯絡任務。用他的話說,“不是轟轟烈烈,是埋頭苦干”。
外公后又兩次榮立三等功,并光榮出席了南京軍區(qū)直屬隊第四屆黨代會。1979年,外公轉業(yè),正逢“文革”中遭重創(chuàng)的政法系統(tǒng)重建,外公參加到其單位的初創(chuàng)事業(yè)中。他具體從事法宣工作,主編了《四項基本國策》法律讀本,主審過多種法律知識讀本,經常參加省級乃至國家級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經驗交流會,曾受到胡耀邦、喬石、習仲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并合影。外公作風正派,20世紀80年代就因工作原因掌握幾百萬元資金,很多人想去他的部門,但他嚴格把關,嚴拒歪風邪氣。
1994年,外公離休,他悉心鉆研書法和古詩詞,參加了省級機關老干部書畫協(xié)會,還擔任過省政法機關老干部書畫協(xié)會秘書長。前年,他還為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寫下多幅書法作品。外公在生活中一直不改老黨員本色,長期擔任單位老干部黨總支副書記。每次黨內主題教育,都問我要書學習。他雖然年事已高,微信還是玩得很轉,經常給我轉發(fā)一些學習材料,可謂“離休不離黨,退休不褪色”。2019年,外公喜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又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都是對外公一生的最大肯定。
去年1月,外公不幸因病與世長辭。7月18日,是老人家90歲的誕辰。我時常會想念他,想起他對我的教誨。
2013年8月6日,是我到江蘇省委省級機關工委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在報到前,我去看望外公,老人家得知我即將到工委工作,非常高興,讓我與他手書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合影,以示鼓勵,還為我寫下了幾句工作提醒。
十年彈指一揮間,我也感慨良多。雖然我沒有祖輩那樣在戎馬生涯中立下戰(zhàn)功的經歷,但我希望在新時代繼續(xù)發(fā)揚良好家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為機關黨建的未來,祖國的未來,作出自己無悔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蘇省委省級機關工委)
編輯 東籬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