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學
公安斗湖堤瀕臨長江,自古就是“江漢之門戶,洞庭之咽喉,七省之孔道”,水上交通極為便利。而古時候又以水上交通為主,故不少遷客騷人奇人異士先后到過公安,比如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呂洞賓是傳說中的人物,有關他的傳說林林總總,千奇百怪。
《辭源》記載,呂洞賓為唐京兆(今陜西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之地)人,咸通中及第,兩調縣令,后修道于終南山,不知所終。又有資料說呂洞賓原名呂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后因厭倦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到山西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其間,他與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于是改名為洞賓,意為山洞里的賓客。
相傳某一日,公安縣斗湖堤油江河畔,忽然出現(xiàn)一七尺男子,其目光如炬,鶴發(fā)童顏,身著一襲藏青色長袍,行走時胡須伴著長衫飄然靈動,好一副仙風道骨。有好奇的人近身詢問,云游者回答說:“吾乃回道人呂洞賓?!薄昂我灾链耍俊薄霸朴握咚暮榧?,去來無意,無所用心?!痹瓉硎莻髡f中的仙人來到了這里,消息不脛而走,頃刻之間傳遍了縣城,引得眾人前來圍觀。一忽兒,一團煙霧驟起,剛才還面對面的老者無影無蹤了。
斗湖堤以西不遠的地方有個牛頭村丁家湖,明代王軾(先后任戶部、兵部尚書)的墓地就在附近。地方史志記載,榮歸故里的王軾進入老年后經常遇見呂洞賓。
王軾墓近處有一汪水池,池水時清時濁,呂仙經常來到這里洗手濯足,并在池旁立了一通石碑,又在碑上題寫了“回道人濯足處”六個字。
又一日,呂洞賓在斗湖堤北濱江處游走時,看見一女子背著一摞包裹,站在江邊一土臺子上望江興嘆。呂仙走近問其故。女子說:“吾乃江北人,昨日乘舟過江購物,今欲回,未見舟楫,無以過江。”呂仙聽罷,說:“吾欲渡爾,若何?”女子似信非信,然而過江心急,只得躬身相請。呂仙一手挽著女子右臂,道了一聲:“隨我去吧!”話音剛落,女子便在一團煙霧中飄然過江去了。后世之人稱這一土臺子為“仙女臺”。
公安縣黃金口曾是古縣城,三國名將呂蒙為孱陵侯時,治所孱陵城就在這里,到唐朝時,仍有繁茂遺韻。市井西隅有一道觀。一天,呂仙來到這里,信步踏進觀去,不聲不響地躋身眾道士之間,閉上眼睛,隨聲吟誦,忽聽到近旁一位道姑凄然的吟誦聲中夾雜著些許哀怨,于是貼近道姑耳邊問其故。道姑誦經依然,沒有理會。呂仙再次追問,道姑兩眼微睜,側目一瞥,瞇縫中只見一老者白發(fā)垂髯,恍若夢里神仙,再定睛一看,哦,原來正是傳說中油江河畔的那位云游之士。道姑已修道多年,早想拜謁這位仙道,修成正果,成仙飛升,好為人間造福。于是,她將心中“塊壘”一一向呂仙道出。呂仙聽其心聲,觀其虔誠,當即應允:“爾既有此心,吾當成全。明日辰時觀外東南一土堆處相見?!闭f畢,呂仙隱身而去。
第二天一早,呂仙在道觀附近東南方向選擇了一片高地,默默站在高地中央仰望蒼天,輕輕地吹了一口氣,高地上旋即隆起一個高約丈許的土堆。剛到辰時,道姑如約來到土堆旁拜見呂仙,身后還有十來個道姑相隨。呂仙走下土堆用左手牽著道姑右手,緩緩登上土堆,分別朝著四方深深鞠了一躬,接著轉身面朝東南,嘴里念念有詞,然后,仰面朝天,一張嘴,口中之氣像云霧冒出,再放下道姑,雙手手心朝上,慢慢向前一伸,瞬間,道姑化作一縷青煙飛逝了,呂仙也悄然而去。聞訊而來的孱陵街市民與鄰近鄉(xiāng)頭野老眼睛里噴射出神奇的光芒,驚詫聲一陣接著一陣。此后,“仙女堆”便成了公安古遺跡之一。
又傳呂洞賓五十三歲歸宗廬山,得到神異之人的長生秘訣,以至到了清朝同治年間,還有人親眼見他在公安縣城斗湖堤市面上游走。
為了紀念這位仙道在公安留下的仙跡,后人在斗湖堤一個風水寶地之處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呂仙亭”。明代成化年間,公安知縣魏奇、訓導劉遜分別寫有《呂仙亭》詩一首:
孤亭南敞地清幽,
此日登臨事勝游。
鐵笛不聞仙已去,
白云尚在水空流。
霜含遠樹千林暗,
月冷平湖一鏡秋。
我欲乘槎問牛斗,
天風愿借步蓬洲?
——魏奇《呂仙亭》
不濯滄浪濯斗湖,
洞庭云樹正模糊。
苔封丹灶遺今古,
塵掩棋枰半有無。
小徑雨余回舞鶴,
高亭夜靜引啼烏。
仙翁久去遺蹤在,
尚有游人作畫圖。
——劉遜《呂仙亭》
而今,仙翁飛逝,仙蹤難覓。但呂洞賓云游公安時所留下的傳奇故事仍在廣泛流傳。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