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的散文作品集《暮天歸思》中講到過,“讀書,就是讀自己;聽歌,就是聽自己;賞畫,就是賞自己;看電影,就是在黑暗中看自己。至少,是部分自己?!薄罢缒忝陨狭艘槐緯⒁皇赘?、一幅畫、一部電影,心里在崇拜哪位作家、哪位歌手、哪位畫家、哪位導(dǎo)演,崇拜得很深很深。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天下那么多書、那么多歌、那么多畫、那么多電影,你為什么獨獨會著迷這一本、這一首、這一幅、這一部。答案是:你與這些藝術(shù)家的審美心理高度重合。有一種潛在的文化基因,使你們在瞬間打通了心靈秘徑,暗通款曲。這種審美心理、文化基因、心靈秘徑,為什么黏合得如此緊密,使你難以割舍?因為此間一半屬于你自身。你癡迷作品,是因為驀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靈魂?!弊x書最高的境界就是,你長久以來心有所感的那些事,那些模模糊糊有感覺,但是又沒辦法明白表達出來的東西,你就去讀書,多讀相關(guān)的書,就會發(fā)現(xiàn),好的書會幫你清楚地說出這些模糊和自己無法表達的東西。我想,這才是好書的價值,它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正如波蘭尼所說,“我們知曉的比我們能說出的多。” 有學(xué)者認為,語言和文字就是我們思想所能達到的知識深度,但是很多時候是我們沒有想到適合的詞匯去表達我們的思想和知道的事情。多讀不同的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無法描述的東西自己也可以描述了。在書中讀自己,就是把書作為自己的精神營養(yǎng)。在讀書中,用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豐富知識、燦爛文化和寶貴經(jīng)驗,來滋養(yǎng)自己,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的視野更開闊,思想更活躍,精神更豐富,才能更優(yōu)化。好的書籍,猶如一座寶庫,只要我們勤于采擷,勇于開發(fā),善于獲取,就會由空虛走向充實,從貧乏變?yōu)楦挥小Mㄟ^文字的閱讀,我們可以在別人的故事里讀懂自己。讀好的故事就是為了更懂自己,讀書,也就是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