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寧
2024年被國際輿論稱作“全球超級選舉年”,11月5日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毫無疑問是其中最受矚目的“重頭戲”。1月15日,特朗普以51%的支持率輕松贏得艾奧瓦州共和黨內初選,且分別以約30、32個百分點大幅領先位列其后的共和黨總統(tǒng)競選人德桑蒂斯與黑利。如果特朗普的競選進程沒有被幾場纏身的官司攔下,那么2024年美國大選大概率將是特朗普與拜登的再次對決。美國進入大選年,其內政外交將又一次深受攪動,并對國際形勢產(chǎn)生嚴重的溢出影響。
經(jīng)濟議題向來是美國大選的核心議題。如果不能憑借治理經(jīng)濟的政績得分,拜登的“在任者優(yōu)勢”將會大打折扣。一段時間以來,拜登政府不遺余力地圍繞“拜登經(jīng)濟學”(Bidenomics)造勢,宣稱自己已將美國經(jīng)濟成功帶出疫情下的疲弊。拜登政府批評自上而下的“涓滴經(jīng)濟學”一再失敗,主張從中間向外和自下而上發(fā)展的經(jīng)濟政策。從宏觀經(jīng)濟指標看,美國經(jīng)濟自拜登執(zhí)政以來的確呈現(xiàn)向好態(tài)勢。但從微觀層面看,選民對“拜登經(jīng)濟學”的體感卻很不好,主觀感受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間出現(xiàn)“倒掛”。根據(jù)皮尤中心2023年底的民意調查,64%的受訪者認為實際生活水平在下降,不信任拜登政府的經(jīng)濟政策。
拜登政府不斷標榜“拜登經(jīng)濟學奏效”,恰恰說明其經(jīng)濟治理成績對于提振拜登的選情不夠奏效。根據(jù)美國民調網(wǎng)站“538”的數(shù)據(jù),2023年下半年以來拜登政府的支持率在40%附近徘徊。2024年伊始,拜登政府的支持率甚至比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初的支持率還低約3.5%,與21世紀以來獲得連任的三位總統(tǒng)(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在爭取連任年份之初的支持率差距更大。
“拜登經(jīng)濟學”的政策設計主要面向美國中產(chǎn)階級。在美國的社會語境下,“中產(chǎn)階級”往往可與“工薪階層”概念混用,涵蓋了收入水平跨度較大的區(qū)間。與“中產(chǎn)階級外交政策”相似,“拜登經(jīng)濟學”的目標指向大多數(shù)美國人而非特定群體,兌現(xiàn)拜登競選時所講的“要做所有美國人而非僅是支持者的總統(tǒng)”。這就注定了“拜登經(jīng)濟學”的目標群體存在顯著訴求差異,也易受到移民、犯罪率、族裔公正、氣候變化等其他社會議題的影響。此外,拜登政府延續(xù)對自華進口商品加征高關稅并推進“三岸戰(zhàn)略”(以鼓勵“在岸生產(chǎn)”“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為路徑推行的供應鏈“去中國化”政策),阻礙產(chǎn)自中國的物美價廉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使得美國工薪家庭在持續(xù)通脹壓力下基本生活支出不斷增加,幸福感、獲得感降低。
2023年以來,特朗普愈發(fā)深陷“司法漩渦”,四起針對他的刑事訴訟布局周密,步步緊逼。2023年底,特朗普先是被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裁定不具備在該州參加黨內初選的資格,后又被緬因州取消其黨內初選資格。這兩個州對特朗普選情總體影響雖然有限,但其剝奪特朗普參選資格是否會引起更多州“跟風”還要繼續(xù)觀察,影響不容小視。2024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特朗普團隊就忙于向緬因州法院提起訴訟,預示著他在此后一整年都將被訟累糾纏。隨著大選臨近、日程加密,如何在有效應對訴訟的同時,控制訴訟對競選精力和選情的拖累,將是特朗普及其團隊面臨的重大考驗。
特朗普所涉訴訟案不僅政治爭議突出,而且存在不少史無前例的情形。也正因為此,美國最高法院的態(tài)度和立場備受關注。在特朗普應訴過程中,其律師不出所料地提出了“總統(tǒng)司法豁免”與“禁止雙重追訴”抗辯。2023年12月,追訴特朗普的特別檢察官杰克·史密斯向最高法院申請立即提審該爭議,擺出主動尋求“司法決戰(zhàn)”的架勢,意在阻擊特朗普采取拖延戰(zhàn)術推遲庭審。圣誕節(jié)假期前夕,最高法院拒絕了對爭議進行速裁,反映出其對高度政治敏感案件的慎重態(tài)度。
2024年1月6日,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在艾奧瓦州參加共和黨初選造勢活動時,在臺上模仿總統(tǒng)拜登的“糊涂”狀態(tài)。
但是,面對憲法性爭議不斷涌向司法體系,最高法院未必能全然自主決定何時介入2024年大選。2024年1月5日,最高法院批準調卷令,同意審理特朗普在科羅拉多州初選資格的爭議,并決定2月8日進行庭辯。照此排期,最高法院有可能在3月5日“超級星期二”前作出裁決。不過,可以預見的是,2000年最高法院在小布什對戈爾大選計票爭議中“一錘定音”的畫面難以重現(xiàn)。法槌落下之時,勢必在美國政壇再次激起千層浪,進一步加劇政治分歧與不同勢力間的相互攻伐。這不僅是因為兩黨政治生態(tài)已徹底改變,還有司法體系在美國政治中的作用發(fā)生變化的原因。美國司法體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大選。無論2024年大選結果如何,未來美國司法體系在內政外交方面的角色將被重塑。
政治極化氛圍使得2024年美國大選將伴有更多沖突。假如特朗普扛住了訴訟纏身帶來的種種壓力并最終在大選中獲勝,以他睚眥必報的性格,其曾經(jīng)發(fā)出的重新當選后“要做一天獨裁者”的恫言恐怕并不只是為了煽動選民情緒,屆時首先上演的劇情便會是特朗普及其“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擁躉們對民主黨人以及共和黨內“叛徒”的清算與復仇。民主黨很清楚“特朗普歸來”將對其造成破壞性后果,必然竭盡全力阻止這一情形發(fā)生,其結果將進一步加劇政治極化。有研究表明,特朗普執(zhí)政期間,美國政治極化水平達到新高。那么,2024年大選進程中的兩黨博弈廝殺將又一次刷新美國政治極化的嚴重程度。
美國兩黨在2024年大選中爭奪的關鍵議題之一,是對2021年1月6日“國會山事件”的歷史定性和認知塑造。拜登上臺以來,民主黨在各個層面都將“國會山事件”敘事為一場“政治叛亂”和“對民主的顛覆”,試圖讓特朗普背負“煽動叛亂”的歷史責任。隨著特朗普回歸的可能性上升,共和黨會在多大程度上遵循特朗普的邏輯,對“國會山事件”形成一致認知,并以此為標志展現(xiàn)共和黨的“再特朗普化”,是展望美國政治未來走向的一個重要樣本。2021年特朗普在卸任前夕因“國會山事件”遭到彈劾,但最終被宣告無罪,意味著民選機關未能通過法定程序對該事件進行清晰定性。如今,該事件被推到非民選的最高法院面前,并在選舉政治中不斷受到激蕩,兩黨都將己方價值和行動視作“保衛(wèi)民主”,增加了引發(fā)憲法危機的可能性。
在美國政治極化的背景下,共和黨已于2023年底報復式地發(fā)起了對拜登的彈劾調查。由于共和黨并未控制國會參議院的多數(shù)席位,即便拜登被眾議院彈劾,也基本沒有遭定罪罷免之憂。然而,美國憲法中的彈劾機制逐漸淪為黨派惡斗羞辱政敵的手段。如果大選期間針對拜登的彈劾案正式上路,將形成曾被彈劾的總統(tǒng)與曾被彈劾的前總統(tǒng)競逐的罕見場景。
美國大選是局部揭開“政治黑箱”、觀察各種變量因素作用的周期性契機。在國內政治層面,民主黨代際梯隊建設極為不力,拜登的高齡與健康問題成為其最大的競選包袱,倍受對手奚落。共和黨的“特朗普化”問題亦是舊有問題的延續(xù)。2025年后美國開啟何種政治周期,兩黨哪些少壯力量將會真正崛起,將成為本輪大選中的新看點。兩黨核心支持者的“忠誠度”也是決定選情走向的關鍵變量之一。近年來,民主黨選民基本盤穩(wěn)固程度低于共和黨。2020年拜登在民主黨內獲得集中支持并最終贏得那一年大選的關鍵因素是有效運用“擊敗特朗普”目標所產(chǎn)生的“聚旗效應”,整合并動員了支持者群體,并巧妙利用了“郵寄選票”制度設計所形成的時間差。這樣的策略在2024年還能奏效嗎?拜登團隊如何重新贏得正加速流失的青年(Z世代)選民支持?前景很難說是樂觀的。
艾奧瓦州共和黨初選落幕后,拜登在社交媒體發(fā)布短視頻稱,“我仍然是唯一擊敗過特朗普的人,期待著為了國家利益再次擊敗他。”這番“豪言壯語”似乎過早將特朗普放在最終對手的位置上。但拜登需要將特朗普在艾奧瓦州首戰(zhàn)告捷用作再次集結特朗普反對者的信號,重新派發(fā)他們對特朗普的厭惡與恐懼情緒,而這也側面反映出民主黨缺乏能更有效黏合支持者的議題。2024年大選是否將成為“再次擊敗特朗普”與“再次拯救美國”兩種口號之間的對決?這是一大看點。
2023年,以ChatGPT為突出標志的人工智能(AI)技術進入應用階段。2024年美國大選是首次在AI技術被廣泛應用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大選。這一新變量帶來的沖擊不亞于首次電視直播總統(tǒng)候選人辯論,以及社交媒體被用于競選動員,深度偽造與虛假信息問題成為影響選舉安全的關鍵議題。相較技術層面的迅猛發(fā)展,各國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規(guī)范與風險管控尚顯滯后。2024年美國大選中對AI的應用與管控將為人們觀察新技術對政治的影響提供重要實例。
美國大選歷來與國際形勢相互影響。烏克蘭危機下美國援烏力度的可持續(xù)性和巴以沖突的走向將深受這次選舉結果的牽動,也會反向影響選情。北約、美國在歐洲與亞太地區(qū)的盟友伙伴對此次大選可能產(chǎn)生的美國對外戰(zhàn)略反復甚至顛覆情形深感憂懼。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可能面臨逆全球化與保護主義趨勢加深的消極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2024年美國大選將給世界帶來的最大確定性就是不確定性。
(作者為四川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