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彤洲
時光易逝。我思索著,生命里,究竟什么是亙古不變的……
一天一天,我長大了。幼時在爺爺奶奶身邊成長的畫面,漸淡漸隱漸退,漸不留痕跡。只記得,那是兩張皺皺的臉;只記得,那時的我太小,太皮鬧。鬧著鬧著,四年過去,我離開了這兩個寵溺我的人,回到了爸爸媽媽身邊。
雖然離老家不是太遠,但因為爸爸媽媽休息時間不夠寬裕,所以我們一家三口不大經?;厝?。但他們有個很特別的“愛好”——有點什么事就喜歡向爺爺奶奶報告,經常是一個電話打過去,就聊得停不下來。也不知道是什么事要啰啰唆唆講那么久,但我大抵知道,肯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他們偶爾也會吵吵架,損損對方,于是又成了向老家打電話的理由。我呢,平時學著點兒,有事沒事拿起電話說一句:“奶奶,爺爺呢?”
每次過節(jié)或放假,回老家都是頭等大事。
“買什么菜啊?”爸爸剛睜開眼,就琢磨起來。媽媽做飯,爸爸買菜,仿佛已成為我們家的規(guī)則,所以,買什么,還得問媽媽。
“去菜市場看看唄,什么新鮮買什么。對,買點肉吧。嗯,買點排骨。牛肉也行。”媽媽睡在床上,眼都沒睜,跟說夢話似的,真是佩服。
我們分兩批回去。我和媽媽先走,爸爸買完菜再過來。
村里比較安靜,人不多。還沒進家門,就聽到奶奶喊:“孫女回來啦!”她迎出來,帶著農村婆婆特有的樸素笑容,眼角彎出了皺紋。爺爺總是習慣性地站在奶奶身后,慈祥而溫暖的臉上泛著微笑,仿佛只那么一笑,就包含了對我所有的思念。
一家五口人,圍坐在一張矮桌前。白色帶蕾絲的桌布靜靜地躺在桌上,貼心又纖細的紋樣在眼前飄搖著。菜香從大大小小的碟子里飄出 ,整個屋子里都是溫馨的味道。
媽媽笑得最開心:“爸,媽,嘗嘗,味道不錯吧,我炒的哦!好不容易鹽放得那么到位?!?/p>
“謙虛點謙虛點,明明是我買的菜比較新鮮,菜市場都被我轉遍了?!卑职肿炖锖耍釉挼?。
我和爺爺奶奶都笑了。我是出于單純的樂,而爺爺奶奶的笑,現(xiàn)在想來,應該還包含著欣慰吧。
天色漸暗,我們準備回家。爺爺奶奶把自己種的菜和家里母雞下的蛋,一一裝到袋子里,讓我們帶回去。臨走了,奶奶還不住地叮囑:“小青菜正新鮮,趁早吃了??!蔫了味道就不好了?!?/p>
夕陽散發(fā)著光,伴著爺爺奶奶的目光,曬著我們的背,暖暖的。
現(xiàn)在,我們搬到了縣城。更遠的距離,更繁忙的工作,更緊張的學業(yè),讓我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的交流逐漸變少。爺爺奶奶,你們還好嗎?好久好久,沒有認真地看過你們了。
終于,我又來到了這個我最初生長的地方。
“爸!媽!”媽媽叫得很清脆,可我卻叫不出聲了。
“回來了?”
“嗯,你們最近身體還好嗎?”
“很好!你們怎么樣?最近天熱,避著點!”
“唉!”
沒有熱情擁抱,也沒有淚流滿面,只是一邊相擁著走向客廳,一邊寒暄著……
唯美純凈的畫面中,亙古不變的是親情,一份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依靠的感情。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三代人的心會永遠連在一起……
愿愛可以沖淡歲月的滄桑!
多么清新美麗的農村風光,多么溫馨美好的至愛親情,多么淳樸真摯的動聽語言……小作者不僅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更有一顆美好的心靈,才能寫出如此樸實卻打動人心的篇章。
(指導教師:孫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