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掌握“審美鑒賞”能力
部編版新教材對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審美鑒賞”,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是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wù),要求學生在學習了曹操、陶淵明、李白、白居易的詩詞之后,學寫文學短評。要求學生能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用簡要的文字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寫出來,提高文學的審美能力。這一點在2023年高考語文新課標Ⅰ卷第9題也有所體現(xiàn)——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jīng)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guān)鍵詞:未來·回憶·成長;乙組提出一個關(guān)鍵詞:河流。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guān)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二是高二的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wù),要求學生根據(jù)單元所學的詩歌或題目提供的詞曲,寫一篇鑒賞性文章。
三是高二的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wù),要求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小說《阿Q正傳》、現(xiàn)代詩歌《再別康橋》、散文《一個消逝了的山村》后,對文中的精彩語句進行語言表達技巧的探究,選擇一個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語言鑒賞札記。
可見,無論是必修還是選擇性必修,有關(guān)“審美鑒賞”的要求都是在反復強化的。加上出于寫作的需要,我們一直倡導學生摘抄美文、學寫鑒賞、發(fā)現(xiàn)文章之美。所以,針對文學作品寫一篇鑒賞文章,是一個高中學生的必備素養(yǎng)。
美文共讀
我選擇了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對其進行了比較細致的鑒賞,下面分享給大家。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黑白
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②雨總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蘇寒山寺、徽州西遞村,落在秦淮河的燈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濕了魚鱗瓦、風火墻、草頂屋、吊腳樓,打濕了衡山、廬山、峨眉山、雁蕩山,打濕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陽湖,打濕了白娘子的斷橋、李煜的雕欄、唐伯虎的桃花、白居易的青衫。梅子黃時雨,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寒雨連江夜入?yún)?,巴山夜雨漲秋池——這是南方的雨啊。在南方三月杏花村一蓑紛飛的細雨中,我們看見嚴鳳英赤腳在青草池塘畔“打豬草”,那清甜婉轉(zhuǎn)的黃梅調(diào)讓人想起南方故鄉(xiāng)的炊煙牧歌與青梅竹馬。
③雪總是落在赭黃色的北方,落在長安馬嵬坡、黃河風陵渡,落在乾陵黃土塬下、邊關(guān)烽火臺上。覆蓋著平遙老宅、草原敖包、黃土窯洞、四合大院,覆蓋著天山、陰山、昆侖山、祁連山,覆蓋著渭河、黃河、塔里木河、綏芬河,覆蓋著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戰(zhàn)袍、蘇武的額發(fā)、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滿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黃河靜無聲,飛雪連天射白鹿——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天空下,秦腔總是如狼煙般沖天而起,那是苦難生命的吶喊,如暴風雪般抽打我的臉,心像刀割一般痛。
④溫暖濕潤風調(diào)雨順的氣候讓南方人民種稻植桑,釀酒水紡絲綢,富足的生活又讓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鴛鴦蝴蝶。寒冷干旱讓北方多風沙,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風不調(diào)雨不順的氣候給人類的生存雪上加霜,惡劣的生存條件造就了強硬的民魂。只有狂風才吹得起獵獵大旗,只有苦難才塑得出堅毅筋骨。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與南方農(nóng)耕民族紛爭與融合的歷史。
⑤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結(jié)果,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南北溫差。當西伯利亞冷空氣橫掃中國大陸便使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南方落紅殆盡黃葉蕭蕭,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的濕潤季風以持久的恒心一點一滴地向北方反攻,進入盛夏。但緊接著北方寒流開始頻繁活動,一陣陣清涼秋風是它們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隊”,緊跟著的是一股又一股無情冷漠的“百萬大兵”,不久又將占領(lǐng)南方。
⑥北方的風雪中,大豆、高梁、小麥、棉花早已收獲;南方的煙雨里,水稻、茶葉、甘蔗、桑葉正在成熟。北方的雪融進黃河里,黃河岸邊走著駱駝與牦牛;南方的雨流進長江里,長江岸邊騰飛起孔雀與鳳凰。北方的黃河像男人,是龍的子孫;南方的長江像女兒,是鳳的傳人。黃河、長江最終在茫茫的大海上熱烈擁抱,那一片無垠的蔚藍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國土之上。
文章鑒賞
這是一篇美文,不僅運用了對比、對偶、排比、用典、比喻等手法,使文章富有動人的文采美;而且內(nèi)蘊豐厚,細細咀嚼,回味無窮。文中的意象,傳遞出背后豐富的文化意蘊。
本文開篇利用南北方不同的氣候特點——落雨和落雪作為切入點,順便點題。緊接著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對南北方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比較的層面涉及色彩、名勝、建筑、山岳、河湖、傳說、文學、戲曲。在這兩個段落里,不僅處處扣緊南與北的地域特征,而且加入了大量的文學典故和傳說,從而使得看似普通的文字,富含了豐厚的內(nèi)蘊。
第②段首先在段首點出南方的色彩——秧青色,而南方的雨落下的地點則是精心選取的:“姑蘇寒山寺”讓我們聯(lián)想到蘇州城外的楓橋和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中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盎罩菸鬟f村”讓我們想到了明清時期黃山腳下“賈而好儒”的徽州商人和那以磚、石、木雕藝術(shù)而著稱的徽州建筑?!扒鼗春拥臒粲啊辈粌H讓人回憶起南京城內(nèi)一度繁華異常的秦淮兩岸,還有朱自清的名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案淮航娜岵ā眲t讓人想到了那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山光水色和南朝作家吳均的美文《與朱元思書》。這些位于南方的名勝古跡,因其獨特的文化意蘊豐富了南方的美。
緊接著作者連用四個排比句,語意連貫不間歇,一氣呵成地展示了眾多煙雨中的南方景物。首先是典型的南方建筑:徽派建筑中用于防水和防火的風火墻、西南地區(qū)杜甫草堂式的草頂屋、湘西邊城里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而后是南方有名的山與湖:湖南的衡山、江西的廬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雁蕩山、江蘇的太湖、湖北的洪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
雨降落的地點均有典故:“李煜的雕欄”出自李煜的詞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薄疤撇⒌奶一ā眮碜蕴埔摹短一ㄢ指琛?,“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薄鞍拙右椎那嗌馈眲t來自中學課本收錄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江洲司馬青衫濕?!边@些課內(nèi)外的相關(guān)聯(lián)想,豐富了文章的文化背景,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廣博的學識。南方的雨在文人的筆下,可能是賀鑄筆下和一川煙草、滿城飛絮同樣多愁緒的“梅子黃時雨”;可能是宋代詩人趙師秀《約客》中伴著處處蛙鳴的“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可能是王昌齡筆下的入?yún)呛辏€可能是李商隱筆下漲滿秋池的巴山夜雨。無論是“梅子黃時雨”還是“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無論是寒雨還是夜雨,敲擊在耳的,無不是那余韻不歇的——南方的雨。最后,作者還寫到了與紛飛細雨和諧相應(yīng)的音樂——嚴鳳英清甜婉轉(zhuǎn)的黃梅調(diào)。這些化用的詩句,讓人仿佛被籠罩在煙雨江南濃濃的詩情畫意中。
第③段采用了與第②段對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所寫內(nèi)容也基本對稱。先用赭黃色作為北方的代表色,接著作者也是連用四個排比句,語意連貫不間歇,一氣呵成,豐富地展示了飛雪中的北方景物。蒼茫歷史,在追憶中復活:貴妃自縊的馬嵬坡,黃帝戰(zhàn)勝蚩尤的地方——風陵渡,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歷代戍邊將士把守的邊關(guān)烽火臺。至于建筑,則選擇了非常有代表性的山西的平遙老宅、內(nèi)蒙古草原的敖包、西北的黃土窯洞和北京的四合大院。山則選擇了位于北方的巍峨大山——天山、陰山、昆侖山、祁連山。水則選擇了位于西北和東北的大河——渭河、黃河、塔里木河和綏芬河。雄偉高山,傲立朔方;浩蕩長河,壯闊蒼涼;與北適配,何其貼切!
北方的代表人物選取了曾流落匈奴的才女蔡文姬、保宋抗遼的名將穆桂英、北海牧羊十九載忠心不改的蘇武、金戈鐵馬的成吉思汗。這些與北方相關(guān)的文化名人、忠臣武將、一代王者,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遼闊蒼茫的北方大地,豪邁之情油然而生!北方的雪在文人的筆下,可能化作柳殘陽的《大雪滿弓刀》,可能是李白《北風行》中寫到的大如席的燕山雪花,可能是叢維熙筆下的《雪落黃河靜無聲》,還可能是藏著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套裝。無論是弓刀還是燕山,無論是黃河還是飛雪,飄落在心的,無不是那冷峻潔白的北方的雪。能與蒼涼壯闊的北方相應(yīng)的怕只有那高亢激昂、粗糲豪放的秦腔了。
以上兩段是文章內(nèi)蘊最豐厚的部分。在對比中,南方秀麗柔美、北方雄健壯美的特點已經(jīng)了然于胸。
第④段中,由南北氣候的差異寫到了南北方人民不同的生活勞作方式,以及孕育的不同性格和文化特質(zhì)——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在這里,作者初步點出了本文的主旨——盡管南北有如此大的差異,但他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部中華民族史。
所以,在第⑤段中盡管出現(xiàn)了南北地理不同造成的氣候?qū)?,但基于第四段的主旨,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這樣寫并非要突出南北的糾紛爭斗,而是為了突出南北關(guān)系密切,相互補充。
第⑥段又回到了這個主題上,雪融黃河,雨入長江,依然是一北一南,作者把黃河與長江比作具有陽剛之氣的男人與陰柔之美的女人,比作龍與鳳,這一筆是十分巧妙的。龍與鳳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圖騰,是中華民族公認的美的代表。中華民族在審美理想上,非常推崇剛?cè)嵯酀?。龍是陽剛的代表,鳳是陰柔的代表,一為壯美,一為柔美,相得益彰。這種剛?cè)嵯酀?,形象地說,就是龍飛鳳舞。龍鳳的配合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合”的品格。蘇軾曾用詩概括了這種美的境界:“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保ㄌK軾《和子由論書》)
這種“和合”在文中的表現(xiàn)就是“黃河、長江最終在茫茫的大海上熱烈擁抱”,黃河、長江就像祖國大地南北的兒女,同歸大海就如同中華民族的團結(jié)融合,文章末尾再次強化了主題,熱烈而鮮明。
作者簡介
李 群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教28年,帶過12屆高三。佛山市語文學科帶頭人,佛山市高中語文中心組成員,佛山市優(yōu)秀教師,佛山市名班主任,禪城區(qū)骨干教師,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碩士生導師。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fā)表教學論文。作文教學成效突出,學生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60余次,其中全國一等獎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