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田縣教研訓中心 劉曉兵
開始跑操了,我照例跟在隊伍后面,忽然發(fā)現(xiàn)最后一排的陽陽一甩手扔了個東西。好哇!幾次三番地強調不準亂扔垃圾,這小子準是毛病又犯了。
“陽陽,你站一下!”見我叫他,他一愣:“老師,我沒扔垃圾?!薄澳悄阃萜豪锶拥氖裁??”“老師,我就扔了一毛錢鋼镚兒,沒地方放,扔那兒又看不見,沒啥大不了的吧?”他笑嘻嘻地說。這還了得!我立即想到了開校會時校長手里拿著的在樹下?lián)斓降哪前雮€雞蛋?!瓣栮枺阈r候唱過《一分錢》這首歌嗎?”“唱過呀,‘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彼剐ξ爻似饋?,看不出絲毫愧疚的神色。
“陽陽,一毛錢也是錢。小時候我們連一分錢都知道把它撿起來,現(xiàn)在長大了,怎么反而丟掉了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呢?”“老師,不就是一毛錢嗎?現(xiàn)在又不是過去?!薄笆茄?,老師,一毛錢啥也買不了?!迸赃叺男※i還來幫腔了?!安痪褪且幻X嗎,至于這樣上綱上線嗎?真摳門兒!”引得周圍學生也都哄笑起來。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隨著微信和支付寶等電子支付的廣泛應用,現(xiàn)在的孩子對貨幣的認識越來越模糊了,支付方式的變革讓他們體驗不到貨幣的存在,忽略了貨幣的價值,這樣又談何節(jié)儉?談何珍惜?而這場“一毛錢”風波不正是對孩子們進行勤儉節(jié)約教育的良好契機嗎?
于是,我利用中午的時間擬定班會主題,設計活動方案,撰寫教案,上網找視頻,制作幻燈片……忙活了一個中午,連飯都沒顧得上吃。
班會課上,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幾年前拍攝的以往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視頻。他們在寒冬臘月出門去拾柴火,在炎炎烈日下去撿糧食,為的就是能換點兒錢買一些學習用品;他們在四處漏雨的房子里學習,連桌椅都是用幾塊大石頭搭成的,沒有筆就用小樹枝在地上寫字……看到這些情景,孩子們一個個面色凝重。接著,我又讓他們對比一下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我用余光掃了一眼陽陽,發(fā)現(xiàn)他臉紅了。趁此機會,我又給學生讀了一篇來自貧困山區(qū)學生的作文《一天為何要吃三頓飯?》,讀著讀著,我看到有幾個孩子在偷偷地抹眼淚。
“同學們,看了貧困山區(qū)孩子的生活情況,我們是不是該做點兒什么呢?”“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勤儉節(jié)約,用省下來的錢為山區(qū)的小伙伴買些學習用品?!薄袄蠋?,我們應該為山區(qū)的孩子捐點錢?!标栮柌缓靡馑嫉卣f:“老師,今天我錯了,我不應該把一毛錢扔掉,以后我一定把那些零錢都攢起來,都捐給山區(qū)的小伙伴?!笨吹胶⒆觽兗娂姲l(fā)言,我感到無比欣慰。
這節(jié)課后,孩子們一起擬訂了勤儉節(jié)約倡議書,設置了“小小節(jié)約箱”,把不起眼兒的零錢積攢起來,為山區(qū)的孩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讓陽陽來當負責人,他調皮地舉起右手說:“保證完成任務!”
這場“一毛錢”風波讓我認識到: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偶發(fā)事件,只有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敏感性,把握分寸,妥善處理,才能發(fā)掘事件背后的德育契機,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