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芙 張芊一
編者按:北京外國語大學167名同學,于2023年暑期組成16支海外社會實踐團,前往西班牙、俄羅斯、日本等8個國家開展實踐調(diào)研活動。其中,“走進白樺林”實踐調(diào)研團來到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兩座邊境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和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從中俄人文合作、經(jīng)貿(mào)往來、跨境民族等角度對俄羅斯遠東地區(qū)進行調(diào)研。
俄羅斯擁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即著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它西到莫斯科,東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全長9288公里,其中約19%在歐洲部分,約81%在亞洲部分。本次實踐我們來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第一站就是前往火車站進行參觀。
我們的汽車停在了矗立著青銅列寧雕像的廣場旁。站在廣場中央抬眼望去,遠處金頂?shù)慕烫昧鞴庖绮?,靜默佇立。教堂后的建筑依次向山上排開,錯落地圍繞山腰。云從最高處的樓后探出頭來,一些掉落到了海里,被揉碎成了浪花。淡黃色的火車站建筑群被白色線條勾勒出清晰的輪廓,點綴其間的墨綠色墻面與四周赭紅色的墻基相得益彰。這里的鴿子開朗無畏,在我們身旁盤旋俯沖,尋覓果腹的食物碎屑,一路伴隨我們來到火車站大廳。
1893年11月2日(俄歷),此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開揭儀式。起初,這座建筑主體部分為單層,兩側(cè)有兩層樓高的塔樓。隨著客流量增多,為了緩解客容壓力,同時凸顯該站作為西伯利亞大鐵路東端站的特征,1912年該火車站按照西伯利亞大鐵路西端站——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火車站的規(guī)模和風格進行了改造和擴建,整體建筑風格以19世紀末流行的新俄羅斯風格為主,同時融入了現(xiàn)代派和當?shù)氐胤浇ㄖL格。
之后,該火車站的外部和內(nèi)裝潢均經(jīng)歷了多次改造。雙頭鷹雕塑被移除,以俄羅斯民間傳說和童話故事為題材的陶瓷浮雕被石膏覆蓋,外墻也由黃色變?yōu)榫G色。
值得一提的是,火車站沒有檢票口,我們一行人沒有買票也可以直接走到站臺。候車廳里的廣播催促旅客盡快上車,我們也隨著人流,在鼓囊囊的背包和五顏六色的旅行箱的裹挾下來到了月臺,鼎沸的人聲逐漸化為一條遠去的線。頭頂錯綜的電纜無序橫行,在遠處與一列列灰色的車廂交于一點,人們將要面臨的離別與重逢,悵惘與欣忭都回蕩在這狹長的時空里。
“9288”紀念碑矗立在月臺上,碑高4米左右。碑身由下方上圓的幾何形狀組合而成?!?288”四個黃色的銅字鑲嵌于包裹碑身的黑色大理石條帶上,標志著橫貫歐亞兩大洲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此處到首都莫斯科的距離是9288公里。
莫斯科通常被認為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起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自然成為這條大動脈的終點。一個有力的見證是在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分別建有“0”公里和“9288”公里的石碑。然而,歷史的考證卻顛覆了人們的習慣記憶。1891年5月31日(俄歷),西伯利亞大鐵路開始動工時,俄國皇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火車站參加了開工儀式并為這條新鐵路奠定了第一塊石頭。他還親自用推車將第一車泥土撒到火車站的地基上。因此,從建造的角度看,該火車站才是真正意義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起點。
到訪火車站之前,我們閱讀資料時注意到了西伯利亞大鐵路建設中的華工相關內(nèi)容。當時,沙俄覬覦中國山水秀麗,物產(chǎn)豐饒,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支線修筑東清鐵路,宛如一把利劍深入中國腹地,而且還有無數(shù)華工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橋梁隧道的工程中命喪道枕。列寧曾說:“每一根道枕都枕著華人勞工的冤魂?!笨梢哉f,西伯利亞大鐵路也是用中國勞工的血汗筑成的。
在實際調(diào)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華工印跡在當下的遠東僅殘存著一些碎片。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市中心,坐落著一個唐人街——百萬莊,這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當?shù)厝藢θA人社區(qū)的自發(fā)性稱呼?!鞍偃f莊”在區(qū)域上屬于城市西南部的第十八街區(qū),位于謝苗諾夫大街、朝鮮大街、噴泉街和阿列烏茨克街之間。
調(diào)研第一天的傍晚,在當?shù)貙в螏ьI下,我們來到了這片與華工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歷史故地。走在“百萬莊”的主干道“中國街”上,一個保留有中國城市所有特點和典型面貌的街區(qū)躍入眼簾。長長的拱形門通向狹窄的院落,門的兩邊曾是中國人的小貨鋪,在房子的第二層和第三層處有與房子一樣長的有頂?shù)淖呃?,小而狹窄的廊橋與耳房連接起來,還有許多入口、出口,有些隱秘的小門,需要仔細觀察方可發(fā)現(xiàn)。
現(xiàn)如今,在這個歷史上包括華工在內(nèi)的俄羅斯華人聚居地,隨著新式咖啡館和酒吧的紛紛落戶,已逐漸成為了當?shù)啬贻p人的日常休閑之地。過往歷史的痕跡越來越淡,透著凄涼。導游告訴我們,這里不時也會有旅游團體來參觀。在中俄兩國不斷深化遠東地區(qū)多領域深層次合作的背景下,將來會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旅游者來觸摸這段歷史,希望歷史不要在他們眼前消失。
走進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火車站,西伯利亞鐵路從藍天盡頭蜿蜒而來,月臺上的乘客摩肩接踵。綽綽人影間,仿佛看到了百年前的華工,棲身于頹圮而擁擠的磚瓦房中,忙碌于堆滿沙土與鋼軌的鐵路旁。烈日灼傷他們黧黑的皮膚,他們的脊背向下彎曲,血與汗滴進砂石,卻仍保持著最后一絲堅忍。
(作者簡介:凌芙,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22級本科生;張芊一,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2022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俄羅斯社會與文化、俄羅斯民族學)
責任編輯:賈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