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恩
導語
修辭,“修”即修飾,“辭”是言辭?!靶揶o”就是利用各種手法對語言進行修飾和潤色,從而使語言達到優(yōu)美、生動、形象、有情、有趣、有味的境界。
朱自清是妙用修辭的高手,他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是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修飾語言的典范之作。今天我們就以朱自清的《春》為例,來學習在寫作中妙用修辭,扮靚語言的技法。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大家看,朱自清寫景抒情,就沒離開過修辭。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運用的是反復;“春天的腳步近了”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句話兩種修辭,寫出了人們對春天急切盼望的心情。第二段“欣欣然張開了眼”運用了擬人手法,“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是排比,兩句話展現(xiàn)出春天來臨的變化,趣味十足。再看第三段,作者描繪的是“春草圖”?!靶〔萃低档貜耐晾镢@出來”運用的是擬人手法。在第四段,作者描繪了“春花圖”,各種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一句運用的是擬人,以動寫靜,便有了人情味?!凹t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既是排比,又是比喻?!跋裱劬?,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又是比喻。在第五段,作者開始引用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接著以“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比擬春風,給人以溫暖的感受。
整個選段文字不多,但是運用的修辭種類和數(shù)量卻很可觀。朱自清巧用修辭來描繪景物,語言經(jīng)過了修飾,更具形象感。這樣描形繪景,啟人聯(lián)想和想象,更能夠增添文章語言表達的感染力。
運用修辭的語言,是最美的語言。比喻和擬人能使語言活潑、形象,更具美感;排比、對偶能使語言氣勢磅礴,富有節(jié)奏美;引用可使文章內(nèi)容豐富,增加文采。寫作時,我們應學習朱自清運用語言的藝術,有意識地使用一些修辭手法,這樣既可以美化語言,又可以增加文采,使文章形象生動,文采飛揚。
語言是文章的外衣,而修辭就是這件外衣上華美的點綴。恰當?shù)剡\用修辭,能夠讓語言生輝,文字更有溫度。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善用修辭描繪
《春》一文中,作者用“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描繪了春花的絢麗多彩。如果不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句話就變成了“有紅色,有粉色,有白色”,看起來表達就不那么精準、鮮活了。拿“紅色”來說,到底是朱紅、酒紅還是別的什么紅色,讀者無法確切地知道,更重要的是也不能帶給讀者美的感受。而作者運用了比喻,由花色自然而然地就能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這些花兒,像火一樣紅艷,像霞一樣燦爛,像雪一樣潔白。這樣,一幅熱鬧、蓬勃的“春花圖”,就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
那么,怎么才能運用好修辭手法修飾我們的習作呢?大家不妨記住八個字——抓準特征,同類聯(lián)想。簡單地說,就是先理解要描繪的事物,然后抓住其特征,尋求同樣具備這個特征的其他的更容易感知的事物來描繪。比如想寫春風的溫暖,用“像母親的手”,二者都是溫暖的,有相同的特點。那我們就可以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種有形的、可視的形象來描繪無形的春風。比擬則可以通過替換動詞、改變名詞、添加修飾語等來實現(xiàn)。比如“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一句,鳥兒鳴唱是本能,但作者卻用了一個“高興”和一個“賣弄”,以“唱”來替換“鳴叫”,就賦予了鳥兒以人的動作和行為,具有了人的心理和情態(tài)。這樣,語言一下子就有了情味,有了溫度。
二、巧構(gòu)排比表達
排比句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短語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排比句式氣勢貫通,既可以展露文采,又可以在寫作中制造亮點。我們還是看“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個例子,三個比喻句描繪了花色分別是紅色、粉色、白色。中國古代哲學有“一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寫一種花色太單調(diào),三種就構(gòu)成了排比句式。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是不是眼前有了繁花似錦的畫面?這就是巧用排比的妙處。
那么,如何構(gòu)筑排比句式呢?寫作時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一是變換時空構(gòu)成排比,如通過時間的早、中、晚,空間的上、中、下的變換,從多方面展開,使句子豐富多彩;二是物類變換構(gòu)成排比,如用不同動物、植物、景物進行組合;三是同類連綴構(gòu)成排比,即利用同類詞語連用或相關意象疊加的方式,構(gòu)成排比形式;四是妙用假設構(gòu)成排比,也就是將假設和排比結(jié)合到一起,假設多種情況,從而形成排比句式。寫作中運用排比,句式有長有短、有整有散,在整齊中求變化,在錯落中有節(jié)奏,語言自然就有了韻味。
三、引用豐盈文章
詩詞歌賦、名言警句等都是由前人錘煉、傳誦的語言精華,巧妙靈活地引用、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蘊,使文章更具表現(xiàn)力。還是看《春》一文的選段,作者在描繪春風時,引用了“吹面不寒楊柳風”引出話題,既交代了春風的特點,又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讓春風有了詩的韻味。
那么,在寫作中我們該如何借助引用,達到靚化語言的目的呢?一是要精準把握引用材料的內(nèi)涵,這樣才能靈活巧妙地去引用。二是要學會在不同的位置中引用,比如可以借助引用一則材料引出相關的話題,放在文章的題記或開頭的位置。當然也可以用在內(nèi)文中,為自己的觀點增加說服力,起到搭建文章框架、深化中心等作用。三是要注意把握引用的三條標準,即內(nèi)容的哲思性、表達的凝練性和認知的陌生感。引用的語言不可冗長,而應干脆利落,寥寥數(shù)字就能概括繁復的現(xiàn)象和感受,還要注意引語最好有幾分陌生感、新鮮感。高品質(zhì)的引用,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能夠很好地彰顯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思想素質(zhì)。
我正十五歲
一考生
十五歲的人生五五開,一半是青澀,一半是燦爛。
——題記
一半青澀
我總以為跨過十四歲,自己就該褪去青澀,其實不然。
以前課桌上明顯的“三八線”在我心中慢慢淡化,卻從此多了一份期望。我偶爾偷瞥一眼鏡子,“喲!長幾根胡須了?!薄敖裉炖淼倪@小平頭怎么感覺怪怪的?”
下課一起嬉戲、追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球場上揮汗如雨、疾馳如風的同學們,正蕩漾著幾絲稚嫩、幾許繽紛的小心思。
“少年不識愁滋味”。十五歲的我同樣是“愛上層樓”地強說愁。小圓鏡掩藏在書包的角落,青春期的“愁滋味”被演繹成獨坐的憂郁。我的憂愁是:那幾顆偷偷冒出來的青春痘,為何要苦苦糾纏在臉蛋這方寸之地?
望著那可憐巴巴的分數(shù),我鼻子一酸。淚水與懊惱結(jié)伴而來,我此時腦子里才記起老師的諄諄教導,耳畔才回憶起父母殷切的希望,心里才想起筆記本上悄悄書寫著的“小目標”。
此時,我正十五歲,生活里一半是憧憬,一半是青澀。
一半燦爛
十五歲的名字叫激情飛揚,十五歲的歌曲叫快樂無比,十五歲的顏色叫五彩繽紛,十五歲的眼睛清澈透亮,十五歲的心兒透明晶瑩,十五歲的腦子里裝的全是希望。
十五歲的我,干脆利落地卸去所有包袱,一身輕裝,向著目標進發(fā)。心中的雨季,已然是“昨天的故事”。物理聯(lián)賽中,我與一等獎失之交臂,但我沒有放棄,因為我相信只要自己奮起直追,定能奪回桂冠。
十五歲的我,不再喜歡淡淡的憂傷,不再做蕩著漣漪的夢。我更喜歡用活力做曲調(diào),誦讀蘇東坡“月有陰晴圓缺”的豁達;我更喜歡用澎湃做旋律,歌唱辛棄疾“弓如霹靂弦驚”的豪放;我更喜歡用清風做色彩,描摹陸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觀;我更喜歡用陽光做線條,描繪李白“直掛云帆濟滄?!钡闹鞠?。
此時,我正十五歲,生活里一半是期待,一半是燦爛。
我們正十五歲,一半是雨季的青澀,多夢、稚嫩;一半是艷陽的燦爛,激情、明朗。青春的花蕾綻放,經(jīng)風雨烈日的洗禮,定當開出異常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篇巧用修辭,表達精彩的佳作。文章開篇巧用題記,將十五歲形容為“一半是青澀,一半是燦爛”。然后分層展開,在展現(xiàn)“青澀”的一半時,運用了比喻描繪行動和心理,引用了辛棄疾的“少年不識愁滋味”一句,表現(xiàn)自己幼稚的憂愁;在展現(xiàn)“燦爛”的一半時,作者先用一組排比句總寫十五歲的風貌,再展現(xiàn)自己花季歲月里的表現(xiàn)及思想傾向,中間比喻、引用、排比隨處可見。最后以“雨季”和“艷陽”作比,運用對比凸顯十五歲的青春,照應開頭,以花蕾的經(jīng)歷風雨比擬自己的成長。文章語言凝練,意蘊深厚,文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