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為橙
年齡漸長,越發(fā)明白:人生在世,千萬別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別人的生活。
世人千萬種,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標準,總是盯著別人的人生,終究走不好自己的路。楊絳先生說過一句話:“人家掛著窗簾呢,別去窺望。寧可自己也掛上一個,華麗的也好,樸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掛,或懶得掛,不妨就敞著個赤裸裸的窗口。不過,你總得尊重別人家的窗簾。”
《殺死一只知更鳥》里寫道:“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笔聦嵣?,當你真的穿上他的鞋子,走過他走的路,可能你連路過都覺得難過。很多時候,在你看來稀松平常的事物,或許正是旁人心心念念的禮物;在你眼里不值一提的經(jīng)歷,或許就是旁人得來不易的幸福。
看過一個視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每天下班后,女孩都習慣去菜市場買菜,有時候,還會順便給家里的寵物狗買點雞胸肉。久而久之,她和肉攤老板也慢慢熟絡起來,老板每次招呼她都充滿熱情。
菜市場里,有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大爺,經(jīng)常拿著一個大袋子,去撿別人丟掉的菜葉。有一次,女孩買完肉準備離開時,不小心踢到了老人的袋子。老人聽見聲響,驚慌失措,趕忙向她道歉,她立馬解釋說是自己不小心??吹剿掷锪嗟娜?,老人笑著詢問價格,在聽到價格的那一刻,又搖了搖頭,直呼太貴了。
沒過多久,女孩又去肉攤買肉,正巧碰上老板在給肉分類,品質(zhì)最差的放在一旁打算低價處理。老人聽聞有便宜的肉,便過來小心翼翼地詢問價格。老板看了一眼他,敷衍道:“5元!”老人又看了看那些已經(jīng)不太新鮮的肉,近乎哀求地問老板能不能再便宜點,沒想到老板嘲諷道:“這樣的肉,別人都是買給狗吃的……”
短短一句話,讓老人怔在了原地,他嘴角顫抖著一言不發(fā),隨后落寞地離開了。旁人眼里廉價的肉,即使不再新鮮,卻已是他能觸碰到的最真實的幸福,可一瞬間,幸福就化為了塵埃。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但無論如何也別忘了:有一種善良,叫不嘲諷別人的幸福。
梁曉聲曾用四句話總結(jié)“文化”二字:“植根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奔毾雭恚@四句話其實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人活著,發(fā)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去吹滅別人的燈;人活著,守好自己的花園就好,不要去摧毀別人僅有的一朵花。
每個人都有專屬于自己的小確幸,美味佳肴也好,粗茶淡飯也罷,都是來之不易的禮物。當你不能感同身受他人的悲歡喜樂時,你還可以選擇善良。行走于世間,管住自己的嘴,不輕易打擾、不肆意妄言,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修行。
奧斯卡獲獎短片《鄰居的窗》,講述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一對步入中年的夫妻,在經(jīng)歷了歲月的打磨后,逐漸對生活失去了熱情,日子過得像一潭死水。一次晚飯后,他們無意間透過窗戶,看到了對面樓里小兩口的恩愛甜蜜。自那之后,窺望對面的窗戶,成了這對夫妻的生活調(diào)劑品。
看著那家人隔三岔五開派對,盡情享樂,他們羨慕不已,再與自己的生活對比,他們又深感苦悶。直到有一天,妻子突然發(fā)現(xiàn),對面的男人似乎生病了,剃光了頭發(fā),躺在病床上,沒過多久,運尸車來到樓下拉走了男人。
她從窗子里瞧見對面的女人孤身一人站在樓下,似乎很傷心,便下樓想給予一些安慰。女人看到她,哽咽著說:“我們一直很羨慕你們一家五口,經(jīng)常看到你們其樂融融,一起吃飯,平靜又安逸……”
她恍然大悟,原來當他們向往對方的生活時,自己這平淡無奇的日常,也成了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光。
站在幸福里尋找幸福,是很多人的常態(tài)。
有多少人,年輕時覺得別人運氣好,找到好工作,覓得良人,婚姻美滿幸福;中年時,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處處優(yōu)秀,自己家的孩子太過平庸;老年時,懷揣一顆攀比的心,仰望著別人的幸福,積攢著自己的煩惱。
看別人都是光鮮亮麗,看自己只有雞毛蒜皮。終其一生,無論得到了多少美好,都停不下苦苦追尋的腳步,甚至倍感煎熬。然而,“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p>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把握好當下。后半生無法得到的,要學會釋懷;已然擁有的,請好好珍惜。
羅翔教授曾談到一個很深刻的觀點:“一個農(nóng)夫來到城市,不懂交通規(guī)則,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規(guī)則;一個城里人到鄉(xiāng)下,分不清麥子和稻子,你也不能說他蠢,他只是不太理解。所以,遇到與自己觀點不一樣的人時,就應該本著一種求同存異的心,不要帶有知識的優(yōu)越感?!?/p>
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認知自有不同,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yǎng)。
一所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在演講過程中,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他上大學時,遇到一位室友,從第一印象來看,兩個人似乎方方面面都合不來:室友不拘小節(jié),他井井有條;室友經(jīng)常在宿舍邊聽音樂邊學習,而他喜歡安靜;室友癡迷的那些運動隊,他都很討厭……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后來,他們二人竟成了一生的摯友。
因為當他放下偏見后,才慢慢發(fā)覺,室友不僅頗有才華,還為人善良,經(jīng)常幫他輔導功課。盡管兩個人在很多方面常有爭執(zhí),但在爭論過后,彼此都會尊重對方的看法。
相識53年,他們互相尊重,相互學習,共同度過了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最后,校長感慨道:“不要因為表面印象就把別人一棍子打死,要學會尊重不同意見?!?/p>
人這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與你愛好不同,有人與你性格迥異,有人和你有著相反的生活習慣,有人和你作出不同的人生選擇。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審視別人的生活,很容易掉入“以己度人”的陷阱。
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說:“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并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地去理解?!?/p>
做一個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的人,當你活得通透了,看什么都順眼。
生活是自己的,與其時刻觀望別人的窗子,不如好好看看自己的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