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權(quán)
感受泉州不能只是看,還要去聞,去聽,去品。
照片所承載的視覺元素本身,就會有一定的失真。置身于泉州的寺廟當中,所驚艷到的絕不只是眼前的神像,或是帶有地域特色的紅磚古厝與燕尾脊;那篾香燃燒后縈繞在殿內(nèi)每個角落的氣味,混雜著擲茭、抽簽時與地面和簽桶發(fā)生碰撞的聲音,將會成為每個游客獨特的城市記憶。
泉州廟宇的特點眾多,但最值一提的建筑形制莫過于屋脊和飛檐。
詩經(jīng)有云“如鳥斯革,如翚斯飛”,與其他地方一樣,泉州廟宇的飛檐同樣有走獸。工藝除了石雕、磚雕外,更有灰塑、陶塑尤其是剪粘瓷雕。沿著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并分叉,形成燕尾脊,中間坐落著眾多色彩艷麗的神獸,紅瓦鋪頂,廣大而又精微,形成了閩南獨有的建筑美學。
恢宏氣派的通淮關(guān)岳廟就是其中的代表,同時也是泉州市區(qū)香火最旺盛的一個寺廟。燃燒后向上升騰的清雅之煙,不僅成為了彌散在泉州城里最好的香水,它似乎也像路由器的天線,與舉頭的神明建立起連接。
當心靈與神明有了連接,就能通過信杯與神“對話”了。擲信杯,也稱為擲筊。信杯多為木制,月牙形狀,有表里兩面,外突內(nèi)平,分別對應(yīng)陰和陽。兩個平面為“笑杯”,表示闡述不清或神明主意未定;兩個凸面為“陰杯”,表示神明不允,或事情不可、不行;當一平一突,意味著一陰一陽時,才是圣杯,表示請示之事可行。
當香客想得到更詳細的指引,會先通過擲信杯詢問該事是否可以求簽,得到神明準允便可抽簽;抽簽之后仍需再擲信杯詢問所抽之簽是否正確,若不是,則要反復(fù)抽取詢問,直到圣杯出現(xiàn)才可去解簽。
正是在信仰的驅(qū)動下,生活在泉州的人們通過他們的各種形式與神明達成溝通對話,也造就了這“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景象。當任何人漫步在泉州的街頭,稍加留心,便都能捕捉到各種意象,形成一種有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