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隨著氣象臺發(fā)出的預警,暴雪、寒潮、大風正在悄然到來,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已經立冬了。
立冬,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按順序排列為十九。從立春到立冬,中間經過了春夏秋18個節(jié)氣,立冬的到來,昭示著冬季的起始。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jié)”之一,被視為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貫穿著一年365天。而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是千百年來從事耕種的華夏兒女們,在勞動實踐中總結歸納出的“規(guī)律”與“特征”。
立冬后最大的變化自然是氣候,一場秋雨一場寒,立冬前最后一次秋雨,會把冷空氣帶給大地,從此,風被稱作“寒風”,冷被形容成“刺骨”。冬季會迎來漫天白雪飛舞飄揚,或驚嘆“燕山雪花大如席”。北方的城市,更是會白雪皚皚、寒風凜冽、滴水成冰。人們在“縮手縮腳”中挨過漫長的冬季。這些年物質條件好了,有些東北老年人一到冬天就去南方城市做“候鳥”,避開冰天雪地的日子,待到春暖花開時再打道回府,這也是一種享受。
不過許多人還是喜歡冬天,喜歡紛紛揚揚飄飄灑灑的雪花,喜歡穿著各種面料的保暖衣在冰凍的土地上行走,還喜歡看著在寒冷的空氣中飄逸的各種氣體,更喜歡在鋪滿白雪的高山大地上運動。許多人愿意在溫暖的圖書館、室內運動場、教室里一邊學習、思考、鍛煉,一邊望著玻璃窗外的冰天雪地無限遐想。更有人會借助李白的《立冬》來抒發(fā)此時此刻的心情: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在南方大多數地區(qū),立冬到來后,并不像北方那樣寒氣迅速襲來,“老天爺”也沒那么不講情面,馬上“變臉”。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氣候還是經常出現(xiàn)。一些喜歡旅游的人,會選擇這個時段去風光依舊迷人的城市、鄉(xiāng)村,再享受一陣“春光明媚”的日子。這種現(xiàn)象被稱作“小陽春”?!鞍嗽屡旁聹?,十月還有小陽春”。同樣是立冬,南北卻是“兩重天”。大自然從來都是平衡高手,有冷必有熱,有喜總有憂,不偏不倚,維系著整個生態(tài)。
冬季是萬物“休眠”和“修整”的季節(jié),絕大部分的生物在寒冷來襲時,會盡可能減少消耗,很多植物會變成“枯枝”,動物們會進入冬眠狀態(tài),候鳥更是會選擇去溫暖的地方棲息、繁殖。人類雖不像動物那樣靠“蟄伏”度過寒冷,但講究補充和調節(jié)。“立冬補冬,補嘴空”,注重養(yǎng)生,是人類冬季的“加油站”。特別是在農田里忙活了一年的農民,好容易等到了歇息的時候。這是大自然“賜予”的良機,要好好利用和對待。而增加營養(yǎng)、犒賞一下自已和家人,以便有個好身體來年再大展宏圖,這正是“養(yǎng)生”的目的。如今已經看不到這樣的情景了,退回大半個世紀甚至再長一些時間,一到冬季,許多農村家家戶戶都關門閉戶,“老婆孩子熱炕頭”,吃著春秋時節(jié)收獲的果實,過著愜意生活,好不樂呵。那是一幅溫馨而美好的圖畫。
現(xiàn)在想吃的好點已是稀松尋常之事,美食遍布大地,沒人刻意在乎吃什么,但立冬吃餃子是許多人,特別是北方人的重要選擇。為什么立冬要吃餃子而不是吃別的?自然有說法。一日,水餃外形似耳朵,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二日,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罢f法”約定俗成,融會貫通往往就演變成習俗、傳統(tǒng),這種力量不可小覷。
以前常聽人嘮叨,冬天好,大雪可以把空氣中的灰塵洗凈,嚴寒刺骨的天氣能把飄逸在空氣中的各種病毒凍死。顯然這是一種美好的期望。與之相反的是,冬季人體免疫力下降,各種疾病反而容易纏身。不過也別怕。多曬些太陽,多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鍛煉,會更健壯,更有精神氣,會看到更多的好光景。
其實,立冬只是昭示著冬天的到來,冬至才是天寒地凍的開始。冬至之后進入三九天,那是冬季里最冷的日子。等九九八十一天都過去了,便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小時候知道冬至,就是因為這一天可以吃餃子。它似乎比立冬吃餃子的儀式感更強烈,也更能引起人們的重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條件有限,每天巴望的就是嘴巴上能過過癮,肚子里能解解饞。后來隨著生活的提高,餃子已成了家常便飯。但冬至那天還是要吃餃子。這是傳統(tǒng),約定俗成的“食譜”。當然這里面也包含著許多寓意?,F(xiàn)在有條件的人家把冬至整得跟過年似的,盡管不一定是公休日,但兒女們都會與老人聚到一起,有酒有肉,好不熱鬧。對我而言,這天恰好是岳父的生日,只要不外出,必定要回岳父家慶生。連襟、姨子一大家子湊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熱鬧無比。那天一般要吃兩種面食,長壽面和餃子,算是都照顧到了。其實冬至另一層含義就是“團聚”,就像春節(jié)、中秋一樣,中華民族最美好的一面,就是家和萬事興、團聚和諧美。
這些年冬至熱鬧,應功歸網絡。提前好幾天微信里便有了關于冬至的各種信息,又是詩詞又是散文,還有音樂和朗誦,趕到冬至那天,整個刷屏,滿眼全是傳統(tǒng)文化,家家都在吃餃子。網絡的威力確實強大,原本不想吃餃子的人家也不得不改變主意。因為微信群里你呼我應,讓人看了心里蠢蠢欲動,好像不隨大流、不從眾,就沒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似的。
中國的節(jié)氣很多,但真正有點儀式感的除了清明就是冬至了。清明不必說,寓意含義象征性意味深長。所以備受重視、備受關注。冬至,望文生義,是寒冷的來臨,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照說這一天“黑暗”逞強,“光明”示弱,人們不應該如此“隆重”。但恰恰相反,這一天被尊為“冬至大似年”。古時候這一天人們忙著“祭祖”“祭天”,朝廷放假,君不聽政,民間歇市,舉國歡慶。這一天,陰之極致,陽氣始生。大自然新的循環(huán)又開始了!“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的詩,展示出一幅大地回春的景象。
冬至的到來,讓大地一派“蕭瑟”,“數九寒天”,就此拉開帷幕。其中坊間所說的“三九四九凍死人”,就在其中。一年四季中冬季是比較令人痛苦、難熬的季節(jié)。寒冷讓白晝變短,光照時間無形中大大縮水,冷空氣的肆虐,使溫度降得更低,大大提高了生物生存的危險性。城市里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會因為寒風凌厲,而變得冷冷清清。多年前本人曾在一個冬天去過加拿大的多倫多,那里冬季平均氣溫-14℃,出門一會兒兩只耳朵就被凍得生疼。風刮在臉上,真如小刀割肉般不舒服。許多人都說,如果冬天去多倫多旅游,看到的一定是空曠的馬路,蕭條的街區(qū)和摻著冰雪的泥濘。極端寒冷會讓一個現(xiàn)代化城市黯然失色。
小時候留在腦海里的冬天,就是出門要捂得嚴嚴實實。上學時穿著棉襖、戴著帽子、圍巾、手套。手套五花八門,有的是用毛線織的,有的是用棉布塞上棉花做的,奢侈點的是商店里買的尼龍手套。教室里沒有暖氣,條件好點的生一個爐子。但教室太大,爐子太小,而且沒有足夠的煤柴可供應,所以很多時候爐子就是一種擺設。如果沒有足夠的衣服穿在身上,四節(jié)課下來不凍感冒就是福氣。
家里也好不到哪里去。當時最羨慕的就是哈爾濱、北京、天津一些北方大城市有集中供暖。曾聽東北的親戚說過,他們那里的供暖讓家里的溫度比夏天還熱,沒辦法只能開著窗縫循環(huán)空氣。那不經意的閑話,讓我們這些在屋里不得不穿著毛衣、棉襖的人聽了,真是“羨慕嫉妒恨”。
冬天最愁的是早上起床穿衣。從溫暖的被窩伸出胳膊,空曠冰冷的室內,立時就讓人感到寒氣逼人。真不想離開被窩,但又不可能。于是咬著呀,嘴里一邊哆哆嗦嗦地喊叫著,一邊迅速套上秋衣、穿上毛褲。雖然僅用短短的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但這之前勇氣的醞釀卻要費一番功夫。寫到這里想起那些逝去的親人,有父母,有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當年許多人家最早起床的是他們。冒著寒冷,劈柴、拌煤、掏爐灰,然后生上火。等屋里暖和起來,才呼喊孩子起床穿衣。那情景那溫暖,許多人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冬天雖然寒冷,但也充滿情趣。堆雪人、玩雪球,只有在冬天才會實現(xiàn)。多少人的記憶中,當睡了一夜早上睜開眼時,窗外屋外已是皚皚白雪一片。那厚厚的、潔白得像牛奶般的雪,往往會引來一片歡快的叫聲。許多孩子會跑出家門,捧上一大把雪抹在臉上、搓在手中,像是在歡迎大自然的饋贈。此時的大地熱鬧起來,無論是大人孩子,都會在鋪滿雪的路上,空地上忙碌著。掃雪、玩雪各取所需,冬天給人帶來了歡樂。
大城市咖啡館里雪天經常會人滿為患。人們坐在窗前,一邊享受著咖啡的美味,一邊捧著雜志、電腦,一邊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絲毫沒有寒冷的意味,倒是一派春意盎然。
現(xiàn)在人們不再為冬天的寒冷有更多的擔心了,集中供暖讓室內猶如春天般愜意;質地優(yōu)良的面料讓更多愛美之人既體面又保暖;還有學校里幾乎都有了暖氣,孩子們不會因寒氣伸不出手,影響書寫、聽講;大街上,商場里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季節(jié)擋不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和追求。時代的變化,讓今日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
立冬到冬至,甚至整個冬季,都是休息養(yǎng)生,積蓄能量的大好時機。古人日:氣始于冬至。從養(yǎng)生學上解釋,冬至過后,也是人體補充營養(yǎng)的開始。正所謂養(yǎng)精蓄銳,強生健體。實際這就是各種生命體的“自我調節(jié)”和“緩沖”。從氣象學來說,過了冬至,白天會一天天長起來。盡管這個時間有些漫長、遙遠,但“光明”在前、“溫暖”在即,人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冬至到來,也是“希望”的開始。從這一天人們可以“數九”,過一個“九”,意味著離冰雪融化的日子就近一天。當“立春”到來時,雖還有“大雪晴天”,但此時大地被雨雪澆灌浸透著,百草萌動、春木發(fā)枝、萬物更生。久違的春和景明,百花齊放的日子又在悄然向人們走來,整個世界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此刻人們會感慨萬分、心存感激:沒有冬至的到來,哪有眼前這新氣象、新生活,又怎么會有這美麗而壯觀的景色?
立冬和冬至雖都是節(jié)氣,但更是文化。人們鐘情于其,目的只有一個,讓生活更幸福,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