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人
從熊貓盼盼到功夫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中華國寶大熊貓風(fēng)靡全球,廣受喜愛。
迄今為止,古生物學(xué)家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大熊貓成員—— 始熊貓的化石出土于我國云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zhì)年代約為800 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
200 萬至300 萬年前,第四紀(jì)冰期降臨時,地球開啟寒冷模式,和大熊貓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大熊貓卻改變體形,改變習(xí)性,靠竹子為生,熬過了漫漫寒冬,成為自然進化的勝利者,成為“活化石”,繁衍至今。
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食肉目熊科哺乳動物,也稱大貓熊,一般稱為熊貓、貓熊。
大熊貓體形肥碩,頭圓尾短,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體長120—180 厘米,尾長10—20 厘米,白色。體重60—110 千克。頭圓而大。軀干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現(xiàn)存的大熊貓臼齒發(fā)達(dá),除了五趾外,爪子上還有一個“拇指”。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qū)和陜西南部的秦嶺地區(qū)。202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發(fā)表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稱,野外大熊貓數(shù)量從40 年前的1 114 只增加到1 864 只,并將大熊貓受威脅程度從“瀕?!苯禐椤耙孜!薄?/p>
阿爾芒·戴維
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
在古代,信息溝通不便捷,人們常以訛傳訛,因此疑似大熊貓的名字在文獻(xiàn)里有好幾種,比如貔貅、貘、騶虞……《詩經(jīng)》里說,騶虞“白虎黑紋,不食生物”,指的大概就是大熊貓。
1869 年3 月,法國博物學(xué)家阿爾芒·戴維神父(1826—1900)在四川雅安寶興縣鄧池溝教堂附近進行科學(xué)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白熊、花熊的蹤跡。
通過當(dāng)?shù)孬C人的幫助,他采集到了白熊標(biāo)本,毛色有黑有白,腳掌底部多毛,樣子像熊。隨后,他將它的標(biāo)本和骨骼運到了法國。
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xué)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對標(biāo)本進行了鑒定,最終認(rèn)定這種“黑白熊”是一個新物種,并定名為“貓熊”。鑒定報告發(fā)表在1869 年出版的《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新文檔》(第五卷)上。
其實,“熊貓”之名是個美麗的誤會,大熊貓的拉丁文直譯是大貓熊??箲?zhàn)期間,在重慶舉辦的一次展覽上,博物館展出了大熊貓標(biāo)本,工作人員按照西方文字從左到右的書寫習(xí)慣寫下了它的拉丁文名,又依舊時中文從右至左的書寫習(xí)慣寫下了“熊貓”這兩個字,結(jié)果造成了游人和媒體的誤讀。這一誤讀反倒約定俗成,沿用至今。
大熊貓幾乎完全以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 多種植物中,竹類占一半以上,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它們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 種。
大熊貓的前掌上的5 個帶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它們還有一個第六指,即從腕骨上長出來那個強大的籽骨,起著“大拇指”的作用。這個“大拇指”與其他5 趾配合,能讓大熊貓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東西、爬樹等。
大熊貓既然主要以竹子為生,那為什么又說它們食肉,甚至食鐵呢?
答案在于它們的本性:大熊貓是熊科大熊貓亞科哺乳動物,進化路徑是,2 億多年前的古代兩棲類爬行生物— 哺乳類(中生代的末期)— 哺乳綱類(始新世時期)— 熊屬動物(中新世時期)。最早的熊科動物是始熊貓。始熊貓基本上是純食肉動物。第四紀(jì)冰期降臨后,為了生存,大熊貓被迫進化,開始大量攝入素食,并以竹子為主食。不過,它們偶爾也“吃葷”,捕捉鼠類等小動物。由于長期食用竹子,它們牙齒越來越鋒利,咬合力越來越大,因此被人們比喻為食鐵獸。
值得一提的是,圈養(yǎng)大熊貓主要以某種或幾種低山平壩竹為主食。除竹類外,圈養(yǎng)大熊貓還可獲得少量的精飼料、水果、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
大熊貓的繁殖率比較低。在出生時,大熊貓的新生兒發(fā)育相當(dāng)不成熟,初生體重僅僅是它母親體重的0.1%。
剛出生的大熊貓皮膚是粉紅色的,帶有稀疏的白毛。在它剛出生的前幾周里,大熊貓媽媽會一直將它抱在懷里,幾乎寸步不離,移動時,就把它銜在嘴里。
幼崽的叫聲是母崽間溝通的工具:想吃奶、想排便、受冷、過熱或有其他不適時,幼崽會發(fā)出不同的叫聲,用來提醒媽媽,以滿足它的各種需要。
每天,大熊貓會花一半的時間進食。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shù)用來睡覺。
在野外,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大熊貓會睡2—4 小時。它們或平躺,或側(cè)躺, 或俯臥, 或伸展,或蜷成一團,睡姿千姿百態(tài)。
它們善于爬樹。臨近求婚期時,逃避危險時,或回避強者時,它們通常會爬到樹上。
大熊貓與小熊貓有著相似的外觀、生活習(xí)性及地理分布,但它們并無緊密關(guān)系:大熊貓為熊科動物,而小熊貓為小熊貓科動物。換言之,它們的名字中雖然都有“熊貓”兩個字,但它們屬于不同的科。
小熊貓(Ailurus fulgens),小型哺乳動物,原產(chǎn)于中國西南地區(qū)。皮毛紅褐色,尾巴長而蓬松,前肢較短。體形比家貓略大,軀干更長且體重較重。是一種樹棲動物,以竹筍為主食,雜食禽蛋、鳥類、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是一種獨居動物,黃昏到黎明是其主要活動期,白天大部分時間里處于靜棲狀態(tài)。
小熊貓最初被列為浣熊科或熊科,后來系統(tǒng)發(fā)生學(xué)將小熊貓所屬的小熊貓科列為一個獨立演化的支系,且和鼬科、浣熊科同屬鼬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