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后珍,呂巖,孟碧霞,段旭東
(1.東北石油大學 環(huán)渤海能源研究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2.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揚州 225000;3.東北石油大學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4.凱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318)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運載貨車已成為各類大型建設項目的關(guān)鍵運輸工具。半掛車作為重要的運載車輛,主要運用于運輸體積大且不易拆分的大型貨物,如鏟車、挖掘機等。大件貨物質(zhì)量集中,在裝卸過程中掛車容易產(chǎn)生傾翻現(xiàn)象,損壞車體,造成安全事故。
自20世紀60年代起,Schmid[1]建立了五軸半掛汽車列車非線性動力學模型,利用計算機仿真分析技術(shù)進行了相應的動力學特性仿真分析。該模型的自由度為29,極大地豐富了汽車列車的模型。 Zanten等[2]提出了車輛動力學控制系統(tǒng)(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VDC),通過 VDC 調(diào)節(jié)發(fā)動機扭矩、車輪制動壓力,進行車輛的操縱穩(wěn)定性研究,使得輪胎保持線性側(cè)偏特性,減少車輛制動距離。
與國外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相比,我國汽車工業(yè)起步較晚,但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的不斷積累,國內(nèi)眾多學者已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張京明等[3]根據(jù)汽車動力學理論,對中置軸掛車列車的操縱穩(wěn)定性展開研究,分析了列車多個運動關(guān)系。分別運用Matlab/Simulink、TruckSim建立了中置軸掛車列車的動力學仿真模型,結(jié)合試驗、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理論以及虛擬樣機技術(shù)等優(yōu)化了影響掛車列車穩(wěn)定性的相關(guān)參數(shù)。曲桂嫻等[4]利用TruckSim仿真軟件建立了半掛汽車列車動力學仿真模型,基于蒙特卡羅可靠性分析法,建立了列車多個失效模型的功能函數(shù),對實際路段中的車輛進行仿真試驗,對影響半掛汽車列車運行安全的相關(guān)參數(shù)進行數(shù)值分析,最終對半掛汽車列車在特定路段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建議。周淑文等[5]以車輛動力學為基礎,對牽引車和半掛車動態(tài)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緊急避障的控制過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半掛汽車列車高速緊急避障時的操縱穩(wěn)定性,保證車輛行駛安全的方法。常勝等[6]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汽車列車操縱穩(wěn)定性仿真分析方法,建立了半掛汽車列車操縱穩(wěn)定性動力學方程。鄒逸鵬等[7]通過建立高速磁浮列車的垂向動力學模型,開展行駛速度、軌道不平順波長、車重、懸浮架重及一二系懸掛參數(shù)對平穩(wěn)性影響的研究。劉榮等[8]以有限元分析為基礎,對半掛車支承裝置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肖飛等[9]利用仿真分析軟件進行了商用載貨車的整車模型虛擬仿真,結(jié)合Matlab軟件擬合非線性模型,對其進行優(yōu)化。
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動力學分析法對半掛車展開研究是有效且有意義的。目前有關(guān)利用動力學原理解決傾翻類問題的文獻相對較少,為解決該問題,本文從運動仿真分析的角度,探究半掛車運輸和裝卸重型設備時產(chǎn)生沖擊引起掛車后仰傾翻的原因,并設計解決方案,以提高半掛車在運輸裝卸時的穩(wěn)定性。以某公司生產(chǎn)的半掛車車型為研究對象,并以裝載鏟車為示例,通過CAD軟件進行二維及三維建模,通過運動仿真軟件對半掛車及部件進行運動仿真分析。
本文以鏟車的上下運輸裝卸為例,模擬在半掛車靜止狀態(tài)下,鏟車緩速登上半掛車車身的運動過程。建立運輸車輛力學簡化模型,包含駕駛室及牽引車車身等在內(nèi)的車輛模型,并在建模中做出以下假設:
(1)汽車沿左右中心線中心對稱,不考慮左右車輪的相干性。
(2)除阻尼元件、彈性元件以外,駕駛室、車軸、車架、鏟車等均簡化為剛體。
(3)鞍座、懸架等簡化為無質(zhì)量或輕質(zhì)量彈簧和阻尼器,彈性力和阻尼力呈線性變化。
(4)忽略路面不平及其以外的其他激勵。
為分析半掛車的平順性,建立車輛的振動力學模型。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由鞍座進行約束和連接。半掛車的垂直運動和俯仰運動的有效自由度為1,半掛車的垂直運動位移Zt、動角θt、 牽引車的垂直運動位移Zp及俯仰運動角θp的數(shù)學關(guān)系為[10]:
Zt-dθt=Zp+cθp
(1)
式中:c為牽引車質(zhì)心至鞍座的縱向距離;d為半掛車質(zhì)心至鞍座的縱向距離。
根據(jù)上述假設,建立六軸半掛車振動力學模型。參照車體結(jié)構(gòu),采用1/2車模型,相關(guān)車輛參數(shù)見表1。
表1 六軸半掛車車輛參數(shù)
{G}={mq,0,mj,0,mq1,mt+mq2+mq3,
0,mb,0,mb1,mb2,mb3g}Tg
(2)
(3)
(4)
式中:[k]為剛度矩陣。
在鏟車登上半掛車的過程中,由車輛振動引起的半掛車主要動載有:牽引車前、中、后輪動載Fq1、Fq2、Fq3;半掛車的前、中、后輪動載Fb1、Fb2、Fb3;鞍座處的動載Fan;駕駛室前、后懸置處動載Fj1、Fj2。動載之間有以下關(guān)系:
(5)
(6)
(7)
(8)
(9)
動撓度是一種相對變形,由汽車振動時彈性元件產(chǎn)生。為探究半掛車在理想條件下,從靜平衡位置至受載之后發(fā)生變形的過程,現(xiàn)假設牽引車的平衡懸架、前懸架的動撓度為fpd、fqd,半掛車的前懸架、中懸架、后懸架動撓度為fb1、fb2、fb3,駕駛室前、后懸置處動撓度為fj1、fj2, 鞍座處動撓度為fan,動撓度關(guān)系為:
(10)
(11)
(12)
fan=zb-l2θb-zp-l1θp
(13)
位置約束方程、加速度約束方程及鏟車的剛體動力學方程分別為:
Φ(q,t)=0
(14)
(15)
(16)
得到動力學模型的Lagrange方程組為:
(17)
運動學分析研究內(nèi)容包括系統(tǒng)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約束反力,因此只需求解系統(tǒng)的約束方程:
Φ(q,tn)=0
(18)
利用吉爾(Gear)預估-校正法計算上述方程,根據(jù)Taylor級數(shù)以實時系統(tǒng)的狀態(tài)矢量值預估下一時刻系統(tǒng)的值。通過約束方程Newton-Raphson迭代可以求得任一時刻tn的位置[11];由約束方程求一階、二階時間導數(shù)可以得到tn時刻的速度和加速度。
(19)
ΦqjΔqj+Φ(qj,tn)=0
(20)
(21)
(22)
式中:時間步長h=tn+1-tn;Δqj=qj+1-qj代表第j次的迭代結(jié)果。
將鏟車登上半掛車車身的運動過程看作爬坡過程,其在加速和上坡條件下,所受阻力為(忽略空氣阻力):
(1)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通過摩擦產(chǎn)生滾動阻力F1。
(2)車輛重力在平行于坡道平面上的分力即上坡阻力F2。
(3)鏟車在加速行駛時產(chǎn)生的慣性力F3。
F1=fGf
(23)
F2=Gsinα
(24)
(25)
根據(jù)受力平衡原理,鏟車在勻速直線行駛過程中產(chǎn)生的縱向力的平衡方程為:
F3=Fj-(F1+F2)
(26)
式中:Fj為車輛的計算牽引力。
由式(26)可知,當Fj>F1+F2時,車輛開始起步和加速;當Fj=F1+F2時,鏟車勻速行駛;當Fj 通過三維建模軟件建立半掛車與鏟車的簡化模型,將模型導入仿真軟件后,定義材料屬性(泊松比、彈性模量、密度等)并添加相應約束、接觸和運動副。設置初始狀態(tài)為靜止狀態(tài),鏟車啟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在緩速登上半掛車后減速,最終停在半掛車上。 本文設計所采用的試驗參數(shù):半掛車估計沖擊力為60 t;駐車制動剎車,牽引車及掛車輪胎與地面摩擦系數(shù)中靜摩擦為0.3,動摩擦為0.2;鏟車與地面及掛車面板的摩擦系數(shù)中,靜摩擦為0.7,動摩擦為0.6。 在運動仿真界面,分析半掛車在牽引車牽引和保持靜止的狀態(tài)下,重型爬行設備運輸?shù)脑记闆r。從牽引車往半掛車方向,將車輪分別命名為第一至第六排輪。通過觀察運動仿真動畫可以發(fā)現(xiàn),鏟車在登上掛車時,掛車車體產(chǎn)生明顯傾翻(圖1),在分析第六排輪受軸向力的情況(圖2)時發(fā)現(xiàn),由于車輛顛簸導致受力波動頻繁,且在掛車傾斜的瞬間,受力幅值出現(xiàn)較大波動,第三排輪處出現(xiàn)明顯位移(圖3),這顯然會損傷車體和鏟車設備,故無法投入使用。 圖2 第六排輪受力變化 圖3 第三排輪豎直方向位移變化 為解決重型裝備運輸過程中,沖擊力過大導致半掛車傾翻,進而損壞車體的問題,本文設計斜板支撐裝置,將其安裝在半掛車尾部,以保持車輛運輸?shù)姆€(wěn)定性與平順性。同時,為滿足負載在6~60 t內(nèi)掛車貨物運輸,設置裝置承受極限載荷為60 t。 設計支腿輔助支撐的方式,將其安裝在掛車尾部,以平衡鏟車登上半掛車時的沖擊力。依據(jù)支承裝置設計標準,設計單動型支腿,輔助支腿三維模型見圖4。在支撐外殼體處設置齒輪箱, 通過曲柄搖桿控制支腿升降。左支腿結(jié)構(gòu)與右支腿相同,兩支腿可實現(xiàn)獨立升降。 圖4 輔助支腿三維模型 2.3.1 支承裝置主要零部件分析 (1)支承管 支承殼體形狀包括使用較多的圓管和方管,還有八角管等,此次選擇方形支管支承殼體。管體材料為Q235鋼。 (2)傳動機構(gòu) 支承裝置的傳動機構(gòu)采用齒輪傳動,根據(jù)文中半掛車需滿足6~60 t貨物的承載需求,單個支腿的最大負載為30 t,采用二級齒輪傳動方式,升降速度較單級齒輪傳動慢,但傳動比大,可以減小手部操縱力。 (3)升降機構(gòu) 升降機構(gòu)主要有螺母與螺桿組成,由于重型半掛車操縱力大,故半掛車左右兩邊各設置升降機構(gòu)獨立操作。 (4)接地裝置 支承裝置底座分為A、G、R、S、T 這5種類型,其中,A、G、R結(jié)構(gòu)接地面積大,更適用于承載壓力大的半掛車。本文選擇A型底座。 輔助支腿的結(jié)構(gòu)組成和裝配方式見圖5。 圖5 輔助支腿三維模型 由于支承裝置承受較大載荷,現(xiàn)對螺桿-螺母進行計算校核。單個支承裝置取軸向載荷F=300 kN,相關(guān)參數(shù)選取根據(jù)《機械設計手冊》[12]。螺桿材料選擇45鋼(調(diào)質(zhì)),許用應力σs=360 MPa,螺母材料選擇ZCuAl10Fe3。查《機械設計手冊》表12-1-10得許用彎曲應力σbp=40~60 MPa,取值為50 MPa;許用切應力τp=30~40 MPa,取值為35 MPa。支承裝置升降為低速,由《機械設計手冊》表12-1-9得許用壓強Pp=18~25 MPa,取值為21 MPa。 根據(jù)耐磨性公式計算螺桿螺紋中徑為: (27) 根據(jù)《機械設計手冊》表12-1-4,取Ψ=2.0,求得d2=67.6 mm。由GB/T 5796.3—2022選擇T型螺紋,中等精度,螺旋副標記為Tr70×4-7H/7e。螺母高度H=Ψd2=136 mm,則螺紋圈數(shù)n=H/P=34。 根據(jù)《機械設計手冊》進行自鎖性校核。單頭螺紋導程S=P=4 mm,螺紋升角由《機械設計手冊》第三卷表12-1-7得到,螺母材料的摩擦因數(shù)f取值范圍為0.08~0.10,本文取f=0.09,則: (28) (29) 由式(28)、式(29)可得λ=1°4′22″,ρ′=5°19′23″,λ<ρ′,故自鎖可行。 螺桿強度校核:螺桿材料對應的許用應力σs=360 MPa,由《機械設計手冊》第三卷表12-1-10可得許用拉應力σp的取值范圍為72~120 MPa,本文取σp=100 MPa。由表12-1-3知螺紋摩擦力矩為: (30) 解得Mt1=554 866.96 N·mm,代入《機械設計手冊》12-1-4中式(4)可知: (31) 式中:σce為當量應力。由式(31)可求得σce=90.66 MPa,σce<σp滿足要求。 螺母螺紋強度校核:由于螺母材料強度較螺桿低,故只對螺母螺紋強度進行校核,由機械設計手冊表12-1-4,牙根寬度b=0.65,P=0.65×4=2.6 mm,基本牙型高H1=0.5P=2 mm,代入機械設計手冊表12-1-4中的式(7)和式(8),可得: (32) (33) 式中:τ為剪切強度;σb為彎曲強度。由式(32)、式(33)求得τ=15.32 MPa<τp,σb=35.36 MPa<σbp,滿足要求。 (34) 式中:a、b為材料直線公式系數(shù)。求得Fe=1 056 681.50 N,Fe/F=3.52,滿足穩(wěn)定條件。 2.3.2 模型導入及參數(shù)設置 將支腿裝配體文件導入運動仿真軟件,分別定義零件材料并添加接觸副、力副、旋轉(zhuǎn)副和移動副。支腿底座與地面接觸,考慮重力影響,設置系統(tǒng)初始狀態(tài)為靜止狀態(tài),半掛車與鏟車仿真模型與之前設置相同。 在安裝支腿裝置后,設置運輸極限載荷,再次進行運動仿真,裝備輔助支腿裝置運動仿真示意圖見圖6。由圖6可知,在鏟車登上半掛車時,半掛車及輔助支腿裝置并無明顯變形與位移,輸出掛車第六排輪受力情況,受力變化平穩(wěn),未出現(xiàn)較大波動(圖7)。輸出第三排輪豎直方向位移變化幅值為10 mm左右(圖8),可忽略不計。由此可知,安裝支腿支承裝置后,在施加極限載荷的條件下都可滿足使用要求,因此在一般條件下使用也能滿足使用要求。 (a) 實體模型 (b) 運動仿真模型圖6 裝備輔助支腿裝置運動仿真示意圖 圖7 第六排輪軸向力變化 圖8 第三排輪豎直位移變化 2.3.3 支承裝置試驗驗證 本文采用設計的輔助支承裝置,通過理論設計模型進行各零件的加工組裝,并依據(jù)《掛車支承裝置》標準進行現(xiàn)場試驗,以測試其性能?,F(xiàn)場試驗以某類型鏟車的運輸測試為主(包括極限載荷測試),分析各類貨物在上下運輸過程中輔助支承裝置運行情況,并在運輸完成后對輔助支承裝置以及掛車進行安全檢查,以檢測其受損情況。通過大量、反復測試發(fā)現(xiàn)輔助支承裝置阻尼減振功能良好,驗證了該裝置的合理性,達到了研究目標。 (1)本文通過車輛簡化分析,建立了車輛運動方程,對半掛車運輸大型貨物產(chǎn)生傾翻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2)通過增加輔助支承裝置,解決了半掛車在運輸重型設備時的傾翻問題。同時,增加了其在裝載過程中的平順性和穩(wěn)定性。 (3)通過樣車運輸裝載的運動仿真分析,驗證了所設計的輔助支腿裝置的可靠性。2 運動仿真分析
2.1 模型導入及參數(shù)設置
2.2 傾翻原因分析
2.3 支承設計及其動力學仿真
3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