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愛國主義教育法規(guī)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征標志、祖國壯美河山和歷史文化遺產、憲法和法律、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跡等方面。該部法律在明確面向全體公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突出強調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并對針對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如公職人員、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職工、村居民、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等分別作出相應規(guī)定。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在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特別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重大苦難、付出巨大犧牲,正是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支撐下,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奮起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開始了救亡圖存、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征程。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兒女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神州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fā)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素材解讀
將愛國主義教育寫入法律、形成制度,將促進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奮進新時代的澎湃力量。偉大事業(yè)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鑄就偉大夢想。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可以匯聚起無數個你我的力量,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前行。
適用話題
愛國主義、精神力量、堅定信念、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