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囡 駱雨辰 孔祥照
(首都醫(yī)科大學燕京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系解剖學組,北京 101300)
筆者在2023年本科開設局部解剖學課程的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1例雙側坐骨神經高位分支變異標本,有關坐骨神經與梨狀肌位置關系變異,臨床上有不少報道,但1具標本上同時出現(xiàn)雙側坐骨神經變異較為少見,現(xiàn)報道如下。
標本為男性,身高175.00 cm,體質量約76.00 kg,臀部皮膚未見明顯創(chuàng)傷。左側梨狀肌長度為6.48 cm,梨狀肌最寬處為2.37 cm。左側坐骨神經在骨盆內已分為腓總神經和脛神經,出骨盆時腓總神經從梨狀肌肌腹穿出,穿出處直徑為4.65 mm,脛神經從梨狀肌下孔穿出,穿出處直徑為9.32 mm(圖1A)。右側梨狀肌長度為6.59 cm,梨狀肌最寬處為2.68 cm。右側坐骨神經在骨盆內也已分為腓總神經和脛神經,出骨盆時腓總神經和脛神經均從梨狀肌下孔穿出,穿出處腓總神經直徑為4.84 mm,穿出處脛神經直徑為9.56 mm(圖1B)。
圖1 雙側坐骨神經變異
坐骨神經以一總干穿梨狀肌下孔者最常見,約占66.3%;坐骨神經在骨盆內分為2支,脛神經出梨狀肌下孔,腓總神經穿梨狀肌肌腹者約占27.3%;其他變異型約占6.4%。參考Beaton、Anson和潘銘紫教授分型法,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的位置關系共分為Ⅰ~Ⅶ型。本例標本左側為Ⅱ型變異,右側未包括上述變異型,可供教學參考。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位置關系復雜多樣,了解坐骨神經的變異對臨床上診治梨狀肌綜合征導致的坐骨神經痛有重要意義,也可為國人體質調查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