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平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界定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要素的時候,明確了家國情懷的地位與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就成為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抓手之一。下面筆者以統(tǒng)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fā)展》的教學為例闡述相關觀點。
一、家國情懷的理論理解
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與社會責任”。從宏觀層面來看,對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指導歷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方面有著很高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可以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本質上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問題,熱愛家鄉(xiāng)與祖國,同時放眼世界。也就是說應著力于國家富強,要形成對家鄉(xiāng)和國家、民族的高度認同,這樣才能體現(xiàn)歷史學習的價值追求。
同時,將家國情懷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其他要素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家國情懷更多地指向學生的情感要素,強調通過情感的激活來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同時基于愛家愛國情感的厚積,讓學生能夠形成影響自身言行的積極情感。這就是家國情懷最本質的含義。
二、家國情懷培育例析
由于家國情懷是指向情感的,而對于情感的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通過抒情的方式實施教學。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對于當下的初中學生而言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真正有效的家國情懷培育,應當更多地建立在學生的充分體驗基礎之上。有同行指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又可以加強歷史事件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更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體驗是學生獲取信息、形成認知并實現(xiàn)情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當然,由于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使用體驗式教學法,并不意味著要讓學生真正去“體”,而是可以在教學手段的輔助之下,讓學生有一定的“體”感?!膀灐笔侵赶驅W生心理活動的,伴隨著的是學生的自主建構過程,在學生通過體驗獲得認知之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情感發(fā)展,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宋代經濟的發(fā)展》的教學中,筆者注意到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并不熟悉,于是就通過現(xiàn)代教學手段,即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幅“蘇湖熟,天下足”的場景,然后讓學生認識到這就是兩宋時期,我國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在兩宋時期,我國的農業(yè)成就居然如此不凡,我國的手工業(yè)已經達到了興盛的地步,我國的商業(yè)貿易之繁榮已經遠遠超越了前代,開封與杭州的人口多達百萬,且有著廣泛的海外貿易……這都是一個朝代興盛的重要標志。
學生在感知到這些內容之后,會自發(fā)地思考:為什么宋代的經濟會如此繁榮?伴隨著對這一問題的探究,學生認識到了這是因為當時社會制度的開放包容,同時也因為我國人民勤勞能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這些認識就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家國情懷。
三、家國情懷教學前瞻
在上面的例子當中,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不是一個顯性的過程,而是一個在感知的基礎上不斷地感悟進而獲得認識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沒有提到一次家國情懷,但是學生所形成的認識足以奠定他們對家、對國的深厚感情。
在這樣的案例基礎上,對家國情懷的教學進行前瞻,筆者以為需要堅持的教學思路就是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自主體驗的基礎上形成有效建構,進而形成家國情懷。這樣,家國情懷才能夠成為學生對家鄉(xiāng)、國家以及中華民族的認同表征。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學生體驗與建構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形成應有的人文追求與社會責任,則是家國情懷培育的畫龍點睛之筆,這在教學當中不可或缺,其也是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的關鍵要素??偠灾?,學生的自主建構與教師的必要引導,應當是家國情懷形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