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懿
迷離的夜色裹挾著微涼的風拂去了些許塵埃,陣陣墨香撲鼻而來,那支兼毫筆透過玻璃,折射出靈韻的光。
初識軟筆書法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偌大的書法工作室冷冷清清的,唯有一張古舊滄桑的工作臺和一位清瘦矍鑠的老人,他正端坐在臺燈下凝神書寫著一撇一捺,一朵朵“繁花”在筆下綻放。
老人的手指關(guān)節(jié)粗大,上面布滿了老繭,中指骨節(jié)更是腫脹,看上去有些觸目驚心。我蹙起眉,不解地問:“爺爺,您手怎么了?”他搖搖頭,笑著說:“這筆同我相處久了,聽我的話。素木筆下,唯有不朽,方能開出錦繡之花?!闭f到這兒,老人有些落寞,“可惜現(xiàn)在只有我這樣的老頭還在堅持著,很少有年輕人愿意沉下心來干這行了,這錦繡花,也快凋零了?!痹S是年紀小,我怎么也看不出這字與錦繡的聯(lián)系。
再遇軟筆書法,已是四五年后。工作室里陽光正好,古舊的工作臺仍在,老人卻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四五個年輕人,一雙雙手早已沒有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白凈,眼眸中透露出堅定、沉穩(wěn)的色彩。墻上掛著幾幅字畫,那運墨收筆的氣勢不禁讓我發(fā)出贊嘆。國畫與書法的融合令我眼前一亮——兩只仙鶴在一輪紅日前展翅飛翔,仙鶴腳下繁花似錦,同那蹁躚驚鴻的字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閉上眼,仿佛能看見落筆如云煙的秀氣。
那位老人不知何時來到我身旁,自豪地笑道:“這些作品不錯吧!都是我徒弟的作品,他們不僅會書畫,還會設(shè)計,加入了許多新元素,很受年輕人的歡迎呢!”我對他豎起大拇指,剛想開口,卻被一個小孩搶了先:“老師,快來看我的作品!”一個年輕人聞聲而去。老人對我眨了眨眼,示意我跟上。原來工作室另一邊新加了一張大桌子,幾個小孩正學著老師,拿著毛筆有模有樣地勾勒著。一個小男孩滿臉驕傲地舉著一幅牡丹爭艷的畫作,旁邊寫著“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幾個大字?!罢媸菚嫴环旨野?!”老人笑著輕撫孩子的頭。這一刻,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書畫開出了新時代的錦繡之花!
兼毫筆下,錦繡花開,留香三千余年,傳承仍在繼續(xù)……
【甘肅酒泉市第六中學七年級6班】
點評
如果說書畫藝術(shù)的傳承是一曲永不停歇的詠嘆調(diào),那么小作者在文中的巧妙構(gòu)思則是一曲對中華文化的贊歌。習作通過“初識”和“再遇”兩次軟筆書法的場景,以一位書畫老者與“我”的交談為主線,運用對比手法,贊美了老人對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shù)的執(zhí)著堅守,以及年輕人、小孩子的一脈相承。
小作者娓娓道來間不乏對精彩場景的描寫,用小小一支毛筆開出了中華書畫藝術(shù)的傳承之花,令人回味無窮。
(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