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敏,白 峰,王 艷,牛永鋒
(安陽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大豆細菌性斑點病以危害大豆葉片為主,在河南省大豆種植區(qū)均有分布。夏季低溫多雨利于該病害發(fā)生,造成大豆嚴重減產[1]。2016 年和2020 年河南省7—8 月遭遇連續(xù)大雨,導致該省大豆種植區(qū)細菌性斑點病大面積發(fā)生,對河南省大豆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其中易感品種減產5%~10%,嚴重地區(qū)減產達30%~40%[2]。為科學防治大豆細菌性斑點病,減輕其對大豆生產造成危害,本文對河南省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的發(fā)病癥狀、病原菌、傳播侵染途徑、發(fā)病條件及防治方法進行總結,以期為河南省大豆細菌性斑點病防治提供參考。
大豆細菌性斑點病以為害葉片為主,兼具為害幼苗、莖及葉柄,發(fā)病嚴重時還可為害豆莢與籽粒。幼苗染?。鹤尤~生近圓形或半圓形褐色斑。葉片發(fā)?。撼跗谠谌~片上形成水漬狀斑點,病斑呈褪綠色后轉變?yōu)辄S色至暗褐色多角形病斑,病斑邊緣呈黃綠色暈圈,中間干枯呈黑褐色。嚴重時多個病斑匯合成不規(guī)則干枯大斑,病部組織枯死脫落,葉片呈破碎狀,病株下部葉片脫落較早。在潮濕環(huán)境下病斑背面產生白色菌膿,干燥后呈膜狀。夏季大風雨后,如遇連陰低溫多雨天氣則癥狀更為明顯,莖和葉柄上生成黑褐色病斑。莢染?。菏紫瘸霈F(xiàn)小型水漬狀病斑,后逐漸擴展至莢的大部分并變?yōu)榘岛稚“?。種子染?。翰×Ns,病部呈不規(guī)則狀褐色斑點,表面覆蓋一層細菌黏膠[1,3]。
細菌性斑點病病原菌為薩氏假單胞菌大豆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avastanoi pv.glycinea)[4],其菌體一端著生1~4 根鞭毛,短桿狀,革蘭氏染色呈陰性[5]。該病原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4~26 ℃,在PDA 培養(yǎng)基上呈圓形、白色、光滑、邊緣整齊稍隆起的菌落。
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病菌主要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冬或種子帶菌,第2 年適宜環(huán)境下成為初侵染源開始傳播。田間昆蟲攜帶該病菌時也可進行傳播。該病原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動,借助風雨進行傳播。當葉面上有露水時病原菌通過游動傳播侵染葉片。因此,連陰多雨或暴風雨天氣利于該病菌傳播,其在夏季低溫多雨時傳播較快,氣候干燥時停止傳播。
3.2.1 連作種植
常年種植大豆地塊田間病菌數(shù)量多、發(fā)病幾率大、危害嚴重。
3.2.2 土壤墑情及肥料
當田間過于干旱或未及時灌溉情況下,大豆長勢弱、抵抗力差,病菌易侵染。如遇連續(xù)陰雨天氣,田間排水不良導致田間濕度過大時易感染該病菌。此外,大豆生長過程中養(yǎng)分不足、植株長勢較弱時易侵染發(fā)病。
3.2.3 種植密度
大豆生長中后期種植密度過大時,通風性和透光性差不利于大豆正常生長,導致病害發(fā)生。
4.1.1 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上季大豆采收后或當季大豆播種前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對已發(fā)生過細菌性斑點病的地塊采取重點清運措施,破壞病菌生存場所,減輕田間病害侵染。
4.1.2 結合秋整地對土壤進行深耕處理
秋大豆收獲后及時進行深翻可促進豆株枝葉腐爛,縮短病株殘體中病原菌存活時間。翻耕深度為20 cm 以上,保持耕深一致、扣垡嚴密,作到不漏耕、不重耕。
4.1.3 選用抗(耐)病品種
種植抗(耐)病品種為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不同大豆品種對環(huán)境適應性及防御性不同,目前河南省已育成抗細菌性斑點病大豆品種,如洛豆16095、安豆203 等。
4.1.4 播種無病種子
感病種子為該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源,發(fā)病豆田種子帶菌率為4%~20%,播種無病種子可起到較好防治效果。在無病大豆田留種,降低種子帶菌率。播前精選種子,淘汰病粒。
4.1.5 合理輪作
建議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 年以上輪作,可有效減少田間帶菌量,控制初侵染源。河南省可采取玉米-小麥-大豆-小麥-雜糧等輪作方式。
4.1.6 合理密植、灌排水
大豆種植過程中需合理密植,保證大豆生長中后期田間通風性和透光性。河南省大豆適宜種植密度為17.25 萬~18.75 萬株/hm2。此外,應合理灌排水。干旱時及時灌溉,保證大豆生長所需水分;連續(xù)陰雨天氣時及時排水,避免田間積水。
4.1.7 合理施肥
底肥:施30 000~45 000 kg/hm2腐熟農家肥或750 kg/hm2生物菌肥。
種肥:施150~225 kg/hm2過磷酸鈣。在薄地里施種肥時可適當添加少量氮肥。
追肥:大豆生長期間合理追肥。初花期追施尿素75~150 kg/hm2。除根部施肥之外,還可噴葉面肥補充養(yǎng)分。采用1 kg/hm2磷酸二銨+7.5~15 kg/hm2尿素+ 22.5~30 kg/hm2過磷酸鈣+ 3~4.5 kg/hm2磷酸二氫鉀,對水750~900 kg/hm2葉面噴灑。自結莢開始,每隔7~10 d 噴1 次肥,連續(xù)噴2~3 次。
4.2.1 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時,在防治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的同時還需兼防其他大豆病害(如根腐病、根蛆和孢囊線蟲等)。一般采用農用鏈霉素(50 萬~100 萬單位)浸種30~60 min 后晾干,用含福美雙的殺菌種衣劑按藥、種1∶50~70 或35%的克多福種衣劑按藥、種1∶75~100 進行包衣防治。
4.2.2 田間噴霧
當大豆田發(fā)生細菌性斑點病時需及時噴藥防治,早噴防治效果佳。發(fā)病早期采用80%乙蒜素乳油殺菌劑1 500 倍液、45%代森銨水劑1 000 倍液、30%王銅懸浮劑600~1 000 倍液、30%噻唑鋅懸浮劑800 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800~1 000 倍液噴施對大豆細菌性斑點病防治效果佳。也可采用農用鏈霉素(100 萬單位或72%可溶性粉劑4 000 倍液)5~7 d 噴施1 次,連續(xù)噴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