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摘要: 為探究濃度、壓強、溫度對“CO2(g)CO2(aq)”平衡移動的影響,用改裝的氣壓式噴壺制作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鼓入氣體類型、開閉排氣閥門、水浴加熱等方式控制瓶內(nèi)CO2的濃度、壓強、溫度,用溴百里香酚藍溶液的變色識別平衡移動。該裝置還能完成三個拓展實驗和趣味實驗,具有成本低、易組裝、時間短、多功能的特點,適合學生分組實驗。
關鍵詞: 氣體溶解平衡; 平衡移動; 氣壓式噴壺; 實驗設計
文章編號: 10056629(2023)11007904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1 問題的提出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原理”部分的重要概念,是發(fā)展學生“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重要載體。同時,由于化學平衡的概念具有抽象性,是教學中的難點,需要實驗來幫助學生直觀感知?;瘜W平衡可分為“化學反應平衡”和“相平衡”,其中高中階段常見的“相平衡”又包括“沉淀溶解平衡”和“氣體溶解平衡”。已有很多文獻針對“化學反應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做出改進和創(chuàng)新,例如前者有2NO2N2O4反應、 Fe3++3SCN-Fe(SCN)3反應、 Cr2O2-7+H2O2CrO2-4+2H+反應的平衡移動,后者有碘化鉛、氫氧化鎂等沉淀的溶解平衡[1~3]。
但是,很少有文獻設計“氣體溶解平衡”的實驗。為數(shù)不多的實驗有周繼敏[4]設計的數(shù)字化實驗,用壓強傳感器測量注射器中“二氧化碳水”體系在壓縮、負壓時的壓強變化,發(fā)現(xiàn)壓縮時壓強先增大后減小,負壓時壓強先減小后增大,以此證明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筆者認為,這個實驗沒有排除傳感器示數(shù)波動的影響,因為傳感器在壓強突然增大或減小時,本來就可能有短暫的不穩(wěn)定;而且實驗儀器成本較高。
在常規(guī)課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用“打開汽水瓶噴出大量泡沫”的生活經(jīng)驗證明“壓強變化導致平衡移動”,但其實在打開汽水瓶時,不僅壓強發(fā)生了變化,氣相二氧化碳濃度也降低了,甚至溫度也會降低,并沒有達到“控制變量”的實驗要求,結論不太嚴謹。
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氣體溶解平衡移動實驗做進一步改進,這樣能夠與“化學反應平衡”實驗和“沉淀溶解平衡”實驗共同構成“化學平衡”完整的實驗體系。本文介紹的實驗能夠探究壓強、濃度、溫度對氣體溶解平衡移動的影響,具有低成本、簡單快捷、適合學生分組動手完成的特點。
2 實驗原理
在“二氧化碳水”體系中,主要存在三種平衡:氣體溶解平衡為CO2(g)CO2(aq), ΔH=-19.75kJ/mol,化學反應平衡為CO2(aq)+H2O(l)H2CO3(aq),電離平衡(僅考慮一級電離,二級電離可忽略)為H2CO3(aq)H+(aq)+HCO-3(aq)。實際上,氣體溶解占據(jù)主導地位,而與水反應、電離都非常微弱。經(jīng)文獻計算[5],常溫常壓下CO2(g)溶于水并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約99.4%仍然為CO2(aq),只有約0.6%轉變?yōu)榱薍2CO3和HCO-3[6]。因此,本實驗只考慮體系內(nèi)的CO2(g)CO2(aq)平衡。
溴百里香酚藍常用于CO2溶液指示劑,其變色范圍在pH 6.0(黃綠)~7.6(藍)之間非常靈敏,且在pH<6.0時更黃,pH>7.6時更藍。隨著CO2從沒有溶解到溶解得越來越多,溴百里香酚藍溶液的顏色會呈現(xiàn)藍色→綠色→黃色的變化。
3 實驗試劑與儀器
實驗試劑:0.1%溴百里香酚藍溶液,配置方法為稱量0.1g溴百里香酚藍粉末,先溶于5mL乙醇,然后加入95mL蒸餾水(pH約為7)??諝猓ê屑s0.03%二氧化碳)、人體呼出氣體(含有約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劑(氫氧化鈣顆粒)。
實驗儀器:600mL左右的無色透明飲料瓶(如可樂瓶)、塑料加壓噴霧器(前2種材料共同組成氣壓式噴壺,可網(wǎng)購)、導管、氣泡石(直徑應小于飲料瓶瓶口)、儲氣囊(可用塑料袋代替)、水槽、塑料白板。
4 實驗裝置
實驗裝置見圖1,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加壓噴霧器(包括進氣口、出氣口、導管、閥門、打氣筒、活塞、推拉桿等)、飲料瓶、儲氣囊。
首先,對市場上購買的加壓噴霧器做以下改裝。(1)原本的噴壺進氣口沒有導管,這是因為原本噴壺不需要氣體進入溶液。但本實驗中為了加快平衡移動的速率、盡快建立新的平衡,不僅在進氣口增加一個伸入液面下方的導管(用實線表示),還在導管末端連接一個氣泡石,大大增加氣泡與液體的接觸面積。(2)原本的噴壺出氣口連接有伸入液面下方的導管(用虛線表示),這是因為原本噴壺在按壓閥門后需要讓液體噴出。但本文實驗中需要把瓶內(nèi)氣體噴出,液體不用噴出,因此拆除該導管。
其次,在飲料瓶內(nèi)倒入3~5cm高度的0.1%溴百里香酚藍溶液,把加壓噴霧器旋緊在飲料瓶的螺紋瓶口上。
最后,在塑料袋中收集大約一半體積的人體呼出氣體和一半體積的空氣(以下簡稱“混合氣”),使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例如邊長20cm的塑料袋大約要三四口氣才能吹鼓,可以先在塑料袋內(nèi)充滿空氣,再吹進兩口氣,形成混合氣。待塑料袋鼓起來后用夾子夾緊袋口,備用。需要鼓入混合氣時,用橡皮筋把袋口箍在打氣筒的進氣端,用手捏緊即可。
5 基礎實驗的步驟、現(xiàn)象和結論
本實驗可分為5個基礎實驗、2個拓展實驗和1個趣味實驗?;A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濃度、壓強、溫度3種條件對氣體溶解平衡移動的影響,這是平衡移動教學的重點。實驗的總體設計如表1,前一個實驗的最終狀態(tài)就是后一個實驗的初始狀態(tài),因此可以在一個氣壓式噴壺中一次性完成所有基礎實驗。通過觀察宏觀水平的指示劑顏色判斷微觀水平的CO2(aq)濃度,根據(jù)條件變化前后CO2(aq)濃度的變化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實驗1展示了“二氧化碳水”體系的氣體溶解平衡建立過程,實驗2展示了增大氣體濃度導致平衡正向移動,實驗3和實驗4展示了增大(減?。簭妼е缕胶庹颍嫦颍┮苿樱瑢嶒?展示了提高溫度導致平衡逆向移動。
6 拓展實驗的步驟、現(xiàn)象和結論
6.1 拓展實驗1
拓展實驗1的目的是作為基礎實驗的補充,探究充入不參與溶解平衡的氣體對平衡移動的影響,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壓強的實質是指氣體分壓。拓展實驗1的步驟為:
(1) 模仿基礎實驗2的步驟,建立平衡狀態(tài)B作為初始狀態(tài),即瓶內(nèi)處于常壓、室溫、充滿混合氣的狀態(tài),此時溶液為綠色。
(2) 用儲氣囊(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氣,放入氫氧化鈣顆粒后扎緊袋口搖晃幾下,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把儲氣囊口固定在打氣筒的進氣端。
(3) 關閉閥門,封閉裝置。推拉活塞,鼓入去除二氧化碳的空氣,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拓展實驗1的現(xiàn)象是,雖然可以感覺瓶子充氣后變得硬邦邦的,但溶液顏色不變。實驗現(xiàn)象說明雖然充入不參與溶解的氣體能夠導致壓強增大,但二氧化碳的分壓不變,因此平衡不移動。
6.2 拓展實驗2
拓展實驗2的目的是探究改變體積對平衡移動的影響,讓學生理解減小體積實質上也會增大壓強、造成平衡移動。拓展實驗2的步驟為:
(1) 模仿基礎實驗2的步驟,建立平衡狀態(tài)B作為初始狀態(tài),即瓶內(nèi)處于常壓、室溫、充滿混合氣的狀態(tài),此時溶液為綠色。
(2) 關閉閥門,封閉裝置。用力捏扁瓶子,并振蕩幾下,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拓展實驗2的現(xiàn)象是,溶液顏色從綠色變成黃色。實驗現(xiàn)象說明,體積減小能夠導致平衡向著正反應方向(總氣體體積減小方向)移動。同時,實驗者能夠直觀感受到瓶子捏扁時內(nèi)部氣壓增大了,因此減小瓶內(nèi)氣體體積,與增大壓強是等效的。
7 趣味實驗的步驟、現(xiàn)象和結論
趣味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實驗中顏色變化帶來的樂趣,然后運用剛剛學習的氣體溶解平衡知識解釋現(xiàn)象。趣味實驗的步驟為:
(1) 模仿基礎實驗3的步驟,建立平衡狀態(tài)C作為初始狀態(tài),即瓶內(nèi)處于封閉加壓、室溫、充滿混合氣的狀態(tài),此時溶液為黃色。
(2) 倒置實驗裝置,使水浸沒出氣口。
(3) 按壓閥門,噴出水霧到塑料白板上,觀察噴出水霧的顏色變化。
本實驗的現(xiàn)象是,瓶內(nèi)黃色的溶液在噴出后,在塑料白板上聚集為藍色的小水珠。學生可以用基礎實驗得到的結論來解釋本實驗的現(xiàn)象:與瓶內(nèi)溶液相比,水霧噴出后壓強減小,且周圍二氧化碳濃度也減小,這2個因素都導致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此外,師生還可以自己設計更多的趣味實驗,例如在環(huán)境中放干冰、使噴出的藍色溶液變黃等。
8 實驗創(chuàng)新點
(1) 用氣壓式噴壺改裝成實驗裝置,加壓時不漏氣、成功率高,而且成本很低,網(wǎng)購氣壓式噴壺僅3元/個。
(2) 在進氣導管處連接氣泡石,增大了氣體與液體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快速建立新的平衡,縮短實驗時間。
(3) 實驗具有集成化的特點,可以用一個裝置一次性完成多個實驗。
參考文獻:
[1]劉長勝. 壓強影響2NO2(g)N2O4(g)平衡的實驗設計[J]. 化學教學, 2014, (4): 46~47.
[2]張禮聰. 實驗引領下“沉淀溶解平衡”教學[J]. 化學教學, 2014, (5): 42~43,46.
[3]杜博, 沈子稚, 肖艷. 基于“證據(jù)推理”素養(yǎng)的沉淀溶解平衡教學設計——探究氫氧化鎂處理印染廢水的原理[J]. 化學教學, 2021, (6): 61~65.
[4]周繼敏, 李銀濤, 王濤等. 通過實驗探究建構科學規(guī)律的教學——以“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為例[J]. 化學教育(中英文), 2019, 40(9): 37~40.
[5]鄭萍, 陳明元. 相平衡與CO2在水中的擴散速率[J].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15(2): 70.
[6]陳明元. 中學化學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問題[J]. 化學教學, 2014, (9): 93~94.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重點自籌課題(編號2021JY14ZB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