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孤獨的對話

2023-12-25 22:40鐘明蔚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6期
關鍵詞:老齡化社會日本文學孤獨

【摘要】孤獨是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主題,亦是當代社會熱度不減的關鍵詞之一。日本第136屆芥川獎獲獎作品《一個人的好天氣》講述了一老一少兩位女性同住一年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知壽與吟子在年齡和面對孤獨的態(tài)度上形成鮮明對比,卻最終走向和解。本文從社會背景、生死觀念、現(xiàn)實意義等方面分析了一老一少的人物設置與其互動情節(jié)的意義,以及作家對于孤獨、老齡化社會與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系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孤獨;老齡化社會;日本文學;青山七惠;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I3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6-001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03

日本當代女作家青山七惠2007年憑借《一個人的好天氣》獲得第136屆芥川獎,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她的作品多以年輕女性的成長為主題,繼承了日本私小說的文學傳統(tǒng),尤其是心境小說中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時基于當代社會的現(xiàn)實背景,表達對小人物的關懷和對社會的反思?!兑粋€人的好天氣》講述的是年輕女孩知壽面對人生的困境與迷茫,與孤獨和解的故事。

小說中老太太吟子的角色與主人公知壽相互對照,在情節(jié)推動和人物塑造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除了探討年輕人的孤獨之外,作者也充分關注了老年群體,不僅揭露了當代社會的某些弊病,亦對“孤獨”這個永恒的話題進行了獨到的闡釋。

青山七惠的作品多著眼于當代社會女性的生存現(xiàn)實,學界對青山七惠的研究更加關注其女性主義的表達與當下日本社會年輕人如何自立的主題。而除此之外,這部作品還有一大主題便是對當下社會人際關系尤其是對孤獨問題的探討。這一頗具普適性的主題賦予了作品更強大的生命力,亦是青山七惠作品不可忽視的一大主題?!兑粋€人的好天氣》以“一個人”為題,卻為何設置兩個看似天差地別的人物形成對照?青春少女與遲暮老人的沖突與和解有著怎樣的意義?先行研究中對該作品巧妙的人物設置和相關情節(jié)上的分析較少,因此本文嘗試以跨代同居的情節(jié)為切入點分析主人公心理問題的解決,試探究文中有關孤獨的主題和啟示。

一、無緣社會中的兩代人

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主人公“我”(三田知壽)的成長經(jīng)歷,同居老人荻野吟子則是僅次于主人公的重要角色,以第二個視角觀察主人公的成長歷程。若把一老一少兩個角色放到現(xiàn)實背景下,可見小說是從兩代人的立場對當下社會的人際關系展開了思考。

城市化、數(shù)據(jù)化的洪流沖淡了人情,交通和通信手段日漸發(fā)達,持久而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卻日漸難得。陪伴的成本變高,孤獨成為許多獨居青年和空巢老人的日常。當代日本陷入“無血緣”“無社緣”“無地緣”的危機,NHK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的沖擊》將其總結為“無緣社會”危機。[1]傳統(tǒng)社會的血緣、社緣和地緣走向淡化:由于傳統(tǒng)的大家庭結構向小家庭結構演變、非正式雇傭增加、城鄉(xiāng)經(jīng)濟不平衡加劇等原因,人們與家庭成員的關系不再如從前般緊密、與同事、鄰居的聯(lián)系逐漸減少。根據(jù)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老齡少子化、孤獨死、自殺率增高等社會問題與無緣社會不無關系。[2]

文中的知壽成長在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幼時母親忙于工作,對她疏于關愛。長大成人后的知壽性格孤僻而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愛和理解,卻不愿對他人敞開心扉。知壽高中畢業(yè)后放棄升學,獨自赴東京打工,安全起見在母親的要求下與70歲的遠房親戚吟子同住。吟子在知壽到來之前常年獨居,很少與親戚朋友聯(lián)絡。然而她性格開朗熱情,似乎絲毫不為獨居生活而郁郁寡歡。東京對于初來乍到的知壽來說充滿了陌生與孤獨感:職場中脆弱的人際關系讓她無所適從、大都市的快餐式愛情紛紛以失敗告終,她選擇用自我封閉來避免孤獨的傷害,盡可能地避免與外界的接觸,包括對于自己而言若即若離的母親,她亦無法理解非親非故的吟子對她日常生活上的關心。

而吟子把孤獨看作一種常態(tài),她樂于助人,把生活經(jīng)營得豐富多彩。她給予素未謀面的知壽足夠的包容和恰到好處的關愛,察覺到知壽的敏感和抵觸之后,適時與她拉開距離,讓她不至于產(chǎn)生過多的社交壓力;在她陷入失敗的悲傷時給予她安慰和懷抱,逐漸讓知壽放下心防,成了她在他鄉(xiāng)的依靠,治愈了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知壽與吟子是社會中的兩個邊緣人物,卻也是許多普通人內心的寫照,是當代社會人際關系問題的縮影。

二、關于孤獨的對話

在無緣社會中成長起來的知壽與傳統(tǒng)的“有緣”社會走來的吟子相遇,相處,逐漸成為彼此的依靠,她們都面對著人生的孤獨,知壽把孤獨看作傷害,緊閉內心卻被孤獨再次刺傷,吟子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用強大的內心與孤獨達成了和解。她們面對孤獨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最終在吟子的陪伴與影響下,知壽逐漸敞開心扉,決定追求內心的強大,于是離開吟子家迎接新的人生。

作者由此做出了她對孤獨的闡釋:孤獨不是局限于某個年齡層或某類人群的特殊情緒,而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的課題;并寄托了一種從無緣到有緣,從人際關系的淡泊冷漠到再次相連的希望。這也是作者設置相互映襯的兩個角色,吟子與知壽的原因所在。文中有較多的篇幅用在一老一少的互動和對話上,吟子作為理解孤獨的“前輩”引導著剛剛走向社會的知壽,影響了知壽關于“內與外”“生與死”的看法,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內與外的對話

日本社會學者中根千枝提出,任何社會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內外意識,人們對于自己集團內部和外部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但日本社會內外意識的特點是其具有排他性,即一旦歸屬于某集團,便與內部成員保持緊密聯(lián)系,對外部較為排斥。[3]論其對個人心理上的影響,這種內外意識在現(xiàn)代社會普遍淡化的人際關系之下,更會激化社交恐懼癥等心理問題。

土居健郎在《日本人的心理結構》一書中分析到,日本社會原本有著可以互相依賴的土壤,內部的人是可以依靠的,外部的人則不可,但隨著明治維新以后的近代化,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逐漸由重視共同體到重視利益轉變,社會關系復雜化,人們要找到可以依賴的對象越來越難。[4]現(xiàn)代人際關系的不穩(wěn)定性使得人們越來越難找到可以依靠的內部社會,而面對外部社會,又始終不能信任甚至產(chǎn)生排斥心理,這種內外意識使得一些原本不擅長人際交往的人更加陷入無法掙脫的孤獨泥潭,正如小說中的知壽。關于這種現(xiàn)象,作者借一老一少人物之口展開了討論。

知壽孤獨感的來源,除了原生家庭的陰影,還有她與社會的“失聯(lián)”。文中,作者把吟子家的位置設置在電車線路旁的古舊小院,頗具象征意義。知壽經(jīng)常在院子里對著電車發(fā)呆,想象著上面乘客們的生活,卻始終無法想象自己融入其中的場景,結尾,走出內心困境的知壽乘上了那列電車前往新的目的地。

電車象征著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隔離帶,過去,知壽的內部世界即原生家庭已經(jīng)分崩離析,面對若即若離的母親,即將成年的知壽急切地想要自立,身心的依靠都僅剩自己。在吟子的幫助下她克服內心的陰影,把吟子家視作人生中新的避風港,然而此時她明白,一味依靠吟子、與屋外的世界劃清界限是無法真正融入世界的。她需要丟棄過于嚴重的排他的意識,避免走向極端。文末,知壽通過自己的努力即將正式入職公司,離家之前她問吟子:“外面的世界很危險吧?”吟子告訴她“世界不分內外的呀。這世界只有一個”。[5]132

在知壽眼里,自己的舒適圈是安全可靠的,未知的外部世界則相反,而吟子則不然,她對變化萬千的世界保持熱情與好奇心,也會主動結交新朋友來充實她的生活,努力避免自己與社會的隔絕。而更重要的是,與年輕的知壽相比,她經(jīng)歷過人生的歷練,懂得內心的強大和充實才是真正的精神依靠。在她的眼里,沒有內與外,只有自己和世界,而自己的悲歡喜樂、生老病死亦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她欣然擁抱世界的同時,也在擁抱了自己;她歡迎知壽這個新成員的到來,知壽的到來也溫暖了她的晚年。她一方面邀請知壽體驗她豐富的老年生活,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打破知壽封閉的自我圈子;另一方面,在知壽苦惱于自己與他人的不同,無法直面內部與外部的沖突時,吟子開導她“嵌不進模子里才是人之常情”[5]88,不必為了迎合他人而否定自己的一切,積極地嘗試和探索,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和價值所在。

內外意識是日本社會的一大特點,文中關于內外世界的討論,也可以看到作者對日本人傳統(tǒng)的內外意識的反思,也是作者對于如何面對孤獨這個問題的回答:面對孤獨在于強大自己,人不應該依賴于內部或者外部,而是要打破內外的界限,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同時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同時作者也以此升華了吟子這位老人的形象,對老齡化社會投以關切的目光和積極的希望。

(二)生與死的對話

跨代同居的故事安排體現(xiàn)了兩個角色各自年齡的特點,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知壽理解吟子的過程,也是她理解生命和死亡的過程。少女知壽象征著生的一端,老人吟子象征著死的一端。

故事的開始,知壽走進吟子的老宅,屋內掛滿了吟子曾經(jīng)養(yǎng)過的貓的照片,氣氛沉悶而壓抑,她對吟子的第一印象就是垂垂老矣的古怪老嫗。而隨著相處時間漸長,知壽對死亡的理解亦逐漸加深。尤其是經(jīng)歷吟子的突然病倒后,知壽感受到衰老和死亡并不遙遠。和吟子面對面時,知壽總覺得“在活到了這個歲數(shù)的人面前,恍惚覺得對方不會繼續(xù)老化,只有自己朝著前方的蒼老飛速地墜落下去”[5]45。眼前的老人看似與自己毫不相干,卻又宛若鏡子另一面的自己,暗示著人生的結局。她不禁思考,若是有一天自己也會迎來獨居的晚年,該如何自處。但吟子給知壽看到的并不是孤苦伶仃的寂寞晚年,正是一個人的好天氣。

她在走向死亡的吟子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老人歷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愛恨和離別,品嘗過無數(shù)次孤獨的滋味,孤獨已然成為人生的一部分,人不能擺脫孤獨,但永遠可以積極面對孤獨。文中沒有具體交代吟子的人生經(jīng)歷,但從她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中不難看出,是她對生命的熱愛照亮了人生的前路,溫暖了自己的晚年和知壽的青春。認識到這一點的知壽不禁感慨,“可能的話,我還是愿意永遠那么年輕,不經(jīng)受世事磨難,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想盡量鍛煉自己的肌膚,成為一個能夠經(jīng)受任何磨難的人?!盵5]41因此,她更加堅定地選擇離開吟子,鍛煉自己的羽翼,開啟新的人生。

知壽面對老人吟子,由一開始的陌生,到熟悉并理解,這期間伴隨著她對衰老的不解、好奇,對無常與死亡的恐懼和敬畏。面對未知的人生,她得到了鼓舞,勇于面對孤獨,追求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知壽通過理解死亡從而體會到熱愛生命的過程,體現(xiàn)了日式的死亡美學:死是生的另外一種形式,死亡與美緊密聯(lián)系;[6]以及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學和熱愛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

三、跨代同居模式的現(xiàn)實意義

老齡化社會下,老年人的孤獨死等問題凸顯,小說也體現(xiàn)了老齡化社會下作者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小說為讀者刻畫了一位充滿智慧、幽默、樂觀的老人形象,描繪了一幅優(yōu)雅從容的晚年圖景。年輕主人公知壽的到來,也是吟子夕陽生活中的一抹色彩。

小說中有關老人吟子對年輕女孩知壽的影響的方面著墨較多,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跨代同居也不失為一種新型養(yǎng)老模式的探索。在日本,多地政府鼓勵大城市求學、務工的獨居青年與當?shù)鬲毦永先斯蚕矸课荨@缧≌f獲獎五年后日本福井大學和福井政府共同推出的一項鼓勵年輕大學生與老人共居的寄宿項目,一方面,鼓勵獨居老人向年輕人出租空余的房間,重新利用住房資源的同時,年輕人可以與老年人共同分擔生活壓力、為老年人消除寂寞感以及幫助應對突發(fā)疾病和意外;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可以通過這段經(jīng)歷緩解心理壓力、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感,有助于解決空心病等心理問題。[7]荷蘭、美國等歐美國家也正在對跨代同居模式進行探索。例如荷蘭一些養(yǎng)老院鼓勵年輕大學生免費入住。[8]美國的Nesterly(“空巢計劃”)社交平臺招募年輕志愿者與老人合租,為老人提供生活幫助、解決陪伴難題。[9]近年來,該模式亦在我國社會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例如2021年的紀實綜藝節(jié)目《屋檐之夏》,邀請三位獨居老人和多位滬漂青年體驗短期的共居生活并進行觀察記錄,呼吁增強代際交流。[10]

誠然,跨代同居的模式面臨著諸多現(xiàn)實挑戰(zhàn),但打破代際隔閡、鼓勵代際互動,實現(xiàn)年輕一代和老年人的互惠這一理念是值得借鑒的。既然孤獨是現(xiàn)狀,那么溝通則更是必要,小說中獨特的人物設置是基于老齡化社會與跨代同居模式的探索這一社會現(xiàn)實,更是寄予了作家用關愛融化冷漠,用溝通架起橋梁的希望。

四、結語

本文從社會背景、內外意識、生死觀念、現(xiàn)實意義四個方面探討了《一個人的好天氣》中,一老一少人物設置與其互動情節(jié)的意義,分析主角知壽如何在吟子的影響下,走出孤獨的局限,探究了其背后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思考。靜觀知壽和吟子的一年四季,讀者亦參與了這場有關孤獨的對話。知壽與吟子分別代表著無緣社會中兩大獨居人群,她們同樣經(jīng)歷著人生中的孤獨時期,卻代表著兩種面對孤獨的態(tài)度,最終在吟子的影響下,知壽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勇敢出發(fā),故事在這里走向結局。然而現(xiàn)實之中,有無數(shù)人會面臨與她們相似的難題。作家基于社會現(xiàn)實,著眼于平凡日常生活,喚醒了讀者心中質樸而純粹的溫柔和善意,也寄托了作者的期望:令人感到孤獨的不是地域的分離,而是心的隔絕,令人變得空虛不安的不是獨居的現(xiàn)狀,而是尚未強大的內心。人生的變幻莫測就如同天氣的陰晴不定,離別相聚、酸甜苦辣皆是日常,擺正心態(tài),勇敢向前,才能獲得自我的成長,迎來屬于自己的好天氣。

參考文獻:

[1]NHK特別節(jié)目錄制組.譯文紀實系列·無緣社會[M].高培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4.

[2]陸貝旎.日本“無緣社會”的成因及對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2,(06):89-93.

[3]中根千枝.タテ社會の人間関係[M].東京:講談社,1967:48-49.

[4]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結構[M].閻小妹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78-79.

[5]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M].竺家榮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6]李沛紅.日本文學中的極致審美——死亡美學[J].青年文學家,2019,(18):118-119.

[7]葉麗珍,曾素梅.論“共享房屋”的新經(jīng)濟模式——以獨居老人與年輕人的共住問題為例[J].大眾投資指南,2018,(14):18-19.

[8]石順江.老少共居:荷蘭養(yǎng)老院的新思路[J].老同志之友,2016,(24):39.

[9]Nesterly.How does Nesterly work?[EB/OL]. https://www.nesterly.com/,2020-05-21.

[10]李阮.從代際區(qū)隔到代際互惠:銀發(fā)綜藝節(jié)目《屋檐之夏》的雙向治愈探索[J].視聽,2022,(06):51-53.

作者簡介:

鐘明蔚,女,廣東肇慶人,天津財經(jīng)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日本文學。

猜你喜歡
老齡化社會日本文學孤獨
基于老齡人群需求的區(qū)域性公共自助醫(yī)療一體機研究分析
真人圖書館與高校教師第三年齡人力資源開發(fā)
比較視野中的日本艷情文學觀
論日本文學
圈套里的個性化講述
文化視野下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淺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人口老齡化與圖書館報刊服務探究
從《山河故人》看賈樟柯的變化與堅守
以房養(yǎng)老模式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