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黎 杰
教育目標是國家對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總體要求,體育教育目標是國家對學校體育培養(yǎng)什么人的總體要求。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足開齊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1]的“四位一體”目標要求。該目標要求是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新的邏輯起點,深刻影響我國學校體育的價值追尋與改革方向。近年來,我國相繼發(fā)布的一些體育政策文件、規(guī)劃綱要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高度強調學校體育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事關億萬家庭的福祉,是每一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并由此催生了“幸福體育”的時代命題?!靶腋sw育”如何產(chǎn)生?其與“四位一體”目標要求具有怎樣的本質聯(lián)系?如何以“幸福體育”落實“四位一體”的目標要求?回答好這些問題,將為我們深入研究新時代學校體育教育目標的新定位、新內涵、新路徑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和實踐參照。
建國以來,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要求經(jīng)歷了從“身體第一”到“健康第一”,再到“四位一體”的演變歷程,并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xiàn)出不同的內涵特征和時代印記。
1.1.1 “身體第一”時代:以體質教育為主導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就提出了要實施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其中“增強體質”是針對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問題提出的任務和要求。1952 年6 月10 日,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寫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3 年6 月30 日,他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的談話中提出“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三好方針。毛澤東發(fā)出的“身體好”的號召,直接催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以“體質教育”為主導的青少年和學校體育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教育部頒發(fā)的《小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規(guī)定要在“體育方面使兒童具有強健的身體,活潑、愉快的心情以及衛(wèi)生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習慣”?!缎W體育教學大綱(草案)》《中學體育教育大綱(草案)》明確了學校體育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規(guī)定,目標就是推動學生身體強健、體質健康發(fā)展。1955 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生守則》提出,努力做個好學生,做到身體好、功課好、品行好、準備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此外,這一時期,學校體育強化“身體”和“體質”概念,也主要與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緊密聯(lián)系。例如,1950 年,北京各大高校進行了一次體檢,發(fā)現(xiàn)學生健康狀況很差,患肺病、胃病和神經(jīng)衰弱的不在少數(shù),很多學生在營養(yǎng)、衛(wèi)生條件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健康狀況不佳。毛澤東非常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多次批評學校教育不照顧青少年的身體,特別提出不能因為學習和課業(yè)負擔導致學生身體負擔太重,一方面要求“要增加營養(yǎng)、搞好衛(wèi)生、減少負擔、克服忙亂現(xiàn)象”,另一方面號召積極開展群眾性的學校體育活動,其目的是最終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具有健康身體和樂觀向上精神的建設者。
1.1.2 “健康第一”時代:以素質教育為主導 改革開放以后,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變。即相較于之前所單純強調以“身體第一”的體質健康,該階段更注重與體育相關的體質健康,更重視學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以及近視率、肥胖率等健康素質。1990 年我國頒布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提出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目標。但受經(jīng)濟體制改革“效益第一”以及高考“指揮棒”的影響,課業(yè)負擔日益成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打破“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1999 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大會通過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在強調學生“健康體魄”重要性基礎上,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表明該階段以實現(xiàn)了學校體育價值由“增強體質為主”向“健康第一”的飛躍。相較于之前所強調的身體健康,這一階段“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最大貢獻在于將發(fā)展學生體質從一維的“生物’健康觀向“生物、心理、社會”的“三維”健康觀推進[2]。其一,更加強調學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以及近視率、肥胖率等健康素質。其二,要求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形成其他幾育與體育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健康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其三,強調把加強體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例如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廣泛開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等,確保廣大青少年學生在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的同時,鍛煉和發(fā)展身體的各項素質和能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1.1.3 “四位一體”時代:以幸福體育為主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并進一步明晰了新時代賦予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新要求。2017 年,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新判斷,即“我國社會主義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于此相應的,新時代學校體育發(fā)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新時代全面提升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滿足學生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3]。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四位一體”的目標要求。“四位一體”強調將健康的內涵從一維的“生物”健康觀、“三維”的“生物、心理、社會”健康觀,進一步擴展,成為“四維”的“心理、身體、精神、意志”健康觀?!八奈灰惑w”目標要求學校體育立足于學生不同維度的發(fā)展需求,強調只有不同維度的發(fā)展需求得到滿足,學生才能產(chǎn)生相應的幸福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完整的人,實現(xiàn)學校為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的重要價值。2020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35 年,基本形成多樣化、現(xiàn)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镀胀ǜ咧畜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與《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在“四位一體”指導下,明確提出以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堅持育體與育心相融合,系統(tǒng)構建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體系,切實保障學生在學校體育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確保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具身化的發(fā)展需求基礎上,發(fā)揮學校體育的新使命。
1.2.1 新時代學校體育的價值異化與價值困境 我國學校體育經(jīng)過70 多年的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此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發(fā)展問題,集中反映在“中國學生體質連續(xù)多年下滑”“上了12 年體育課卻沒有很好掌握運動技能”“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4]等。由于長期存在的“學科主義”“功利主義”“應試主義”等傾向,致使學校體育帶給學生的獲得感、成就感、喜悅感相對偏低,造成學校體育的異化和體育價值目標的迷失,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學校體育存在價值主體的異化及主體意識缺失,導致學生的體育幸福感的喪失?!绑w育主體是具體的人,而體育存在則是主體的存在狀態(tài),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經(jīng)驗現(xiàn)象,是生命尋求突破和超越的自我形式?!盵5]在學校體育中,學生是主動的、主要的價值主體,而不是靜止的、呆滯的被動存在。我國學校體育由于受到“重學科、輕教育”“重技能、輕人文”“重教師、輕學生”等傾向,作為價值主體的“學生”被異化為與“體育”二元對立的存在,直接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參加體育鍛煉。其次,主體意識缺失容易引發(fā)學生對于體育的消極的情感認知,誘發(fā)其對學校體育價值的質疑。例如,在很多學生眼里,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根本任務僅為傳授知識技能。這種認知忽視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也就無法從情感、動機、認知、行為與體驗中獲得對自身生命力的感知,收獲挑戰(zhàn)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力量,贏得生命的連接與感動,建立“體育為人的健康幸福的一生奠基”的積極情感。最后,學校體育中價值主體的異化及主體意識缺失還導致人的意志狀態(tài)的喪失。學校體育要促進人的發(fā)展,就要以“人的生物生命為基礎,精神生命為中介,社會生命為延伸”[6]。但在現(xiàn)實中,多數(shù)人對于體育能夠改善人的自我認知、社會認知和心理結構的積極作用普遍缺乏認同,同時更缺乏將體育視為人的社會權利的認知,無法將其情感、信念、態(tài)度、意愿與行為、實踐、運動等進行審讀融合,導致其在體育過程中身與心、思與行、體與智等難以同向互補、充分融合,直接影響到學生各項品質協(xié)調全面發(fā)展,精神意志狀態(tài)的協(xié)調發(fā)展。
(2)學校體育面臨學生“發(fā)展需要”與“教育滿足”的矛盾沖突,導致體育與幸福關系的疏離。“人的生命力除了滿足身體的需要之外,還必須滿足道德的、精神的和社會的需要?!盵7]學校體育作為滿足學生個體及社會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種實踐活動,在其過程中面臨著“發(fā)展需要”與“教育滿足”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個體發(fā)展需要與教育滿足的矛盾。一般而言,學生個體的需要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具有鮮明的主觀性、差異性和層次性。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體育的需要主要包括:渴望成功、渴望被關注、渴望受尊重、渴望享受運動過程、渴望在競爭中展示自我、渴望學習到喜歡的運動項目等。但學校的體育課往往忽略學生的個體需要,因為其很難從根本上轉變“應試主義”“重智輕體”等對體育的影響,難以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因而,在學校中普遍存在學生“愛體育但不愛上體育課”、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二是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與教育滿足的矛盾。馬克思認為,人作為社會存在的人,必須具備“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的一定性質”。新時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及人才培養(yǎng)方向對學校體育提出新期待,要求學校體能夠助力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然而在現(xiàn)實中,我國因為長期忽視學校體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性功能和獨特作用,導致學校體育在“五育并舉”的育人結構中,常被置于與其他學科不對等、不等值的學科地位中,難以發(fā)揮其“以體育人”的獨特價值。
(3)學校體育缺乏意義的連結,導致個體幸福與幸福共同體關系的斷裂。馬克思認為,人無法脫離社會關系而得到自我解放和自身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體育是賦予青少年學生人生意義的形式,是實現(xiàn)關系連結的過程,也是獲得幸福的過程。體育作為人與人、人與群體、人與人類生命意義連結的重要形式,時刻傳遞著“共生”理念,傳遞平等、文明、和平的價值追求。學校體育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媒介。體育社會化的落腳點就是促使人通過體育疏離正確的體育態(tài)度、品德、習慣和價值觀,培養(yǎng)人遵守規(guī)則、尊重協(xié)作、和諧共生的社會品格,輔助人解決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適應社會、環(huán)境、他人,從物質的人發(fā)展成為“社會人”。但在現(xiàn)實中,學校體育在強大的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過度擠壓和犧牲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時間,擠壓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物理空間和資源空間,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在體育中發(fā)生積極連結,提升意義價值的環(huán)境和條件。由此,學校體育難以保障每個人通過體育拓展社交的領域、進行意義的連結,完成幸福共同體的構建與締造,獲得在體育中提升人生價值的巨大意義。
1.2.2 以幸福體育實現(xiàn)學校體育的價值回歸 學生的幸福成長是學校體育的價值承擔和價值使命。正如烏申斯基所言“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無需置疑的?!盵8]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要以人的健康幸福和構建幸福共同體作為永恒追求。近年來,我國相繼發(fā)布的一些體育政策文件、規(guī)劃綱要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高度強調體育是促進人民幸福,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yè)。這充分反映了體育促進人的健康福祉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催生了“幸福體育”的時代命題?!靶腋sw育”概念的提出,本質是追尋體育從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的價值復歸,強調在體育的過程中,充分滿足人的需要,充分彰顯人的能動性,充分實現(xiàn)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使人的身心獲得深層次的愉悅,達到人對幸福的追求和結果相一致而感到滿足的狀態(tài)和體驗?!靶腋sw育”作為一個實踐性的理論概念,強調學校體育要回歸主體價值、實踐價值和社會價值,明確體育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種權利,提出體育也是人構建幸福共同體,追尋社會和諧幸福發(fā)展的途徑?!靶腋sw育”本質上是以對幸福的追尋實現(xiàn)學校體育的價值回歸,體現(xiàn)在三個層次。
(1)回歸學校體育的主體價值,突出“以人為本”的育人目標。學校體育追尋“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即回歸學校體育的主體價值?;貧w主體價值主要是實現(xiàn)“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有機統(tǒng)一。第一,回歸學校體育的主體價值就是回歸人的“合目的性”。學校體育要將青少年學生真正作為體育的目的來對待,并堅決擺脫外在力量對青少年學生的束縛,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愿去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第二,“合規(guī)律性”就是要求體育應遵循將人、體育、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一致,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的同一性、技術本位和人文本位的一體性、身心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的統(tǒng)一性、時代需求和人民期待的融合性”[9]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全方位進步。
(2)回歸學校體育的實踐價值,明確學校體育是學生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種權利。學校體育首要是促進和維護學生的自由和尊嚴,主要體現(xiàn)為:一是尊重學生的體育選擇自由權。即將教育的選擇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體育運動的時間、內容和形式,享受“選我所愛、樂我所選”的自由。二是尊重學生的平等參與權。即在學校體育過程中不因性別、民族、年齡,特別是身體殘疾等原因使學生的體育參與權受到限制和制約,而是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個學生享受運動機會平等的權利。三是尊重學生的公平比賽(競賽)權。即建立公正合理的體育比賽機制,嚴格規(guī)定和執(zhí)行體育比賽中的規(guī)則,使人享受公平公正的體育競賽等。回歸學校體育的實踐價值,就是要把這些權利歸還給學生,成為其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
(3)回歸學校體育的社會價值,明確構建幸福共同體是體育的價值歸宿。馬克思指出,離開一切社會聯(lián)系和社會關系,人只能作為非現(xiàn)實的、抽象的人而存在,因而人始終是“社會的產(chǎn)物”[10]。體育的社會價值本質使追求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的幸福,主要的目的是在“我與我”“我與你”“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的關系維度中建立正向積極的連結和意義,使人獲得更廣泛更高層次的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體育創(chuàng)造和確證幸福生活,在本質上就是在體育過程中把人的幸福與社會的幸福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達到體育的多元價值和人的多樣性需求的合理滿足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貧w體育的社會價值,就是從私人領域進入公共領域,把豐富的社會關系歸還給人,使其在體育中通過與他人進行和諧的社會交往,獲得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積極情感,個人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與綜合進步。只有在全面豐富的社會關系中,個人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交往中,參能進一步獲得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并最終獲得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位一體”目標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轉化運用,是對建國以來黨的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的深化完善?!八奈灰惑w”徹底改變了原來學校體育只注重“增強體質”的目標,強調新時代通過體育培育時代新人,要關注學生的心理、人格、意志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目的論、方法論兩個層面。目的論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明確新時代學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新方向。方法論回答“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強調從“心理、體質、人格、意志”四個維度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方法。
“四位一體”的內容要求層層遞進,形成一個完整嚴密的整體目標,最終指向體育“為學生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基”。實現(xiàn)“四位一體”不是四個分目標的簡單相加,而是“心理—體質—人格—意志”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成為完整而又幸福的人。
2.1.1 強調“享受樂趣”以育心 習近平總書記將“享受樂趣”位于“四位一體”之首,主要是針對“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學生難以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等現(xiàn)實問題。心理學研究證明,個體只有在體育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感受和愉快的體驗,即體育的幸福感,才能使他們堅持體育鍛煉。體育的幸福感主要包括愉悅感、欣喜感、存在感、滿足感、獲得感、成就感等,是在體育活動中正向的欲望得到滿足的積極情緒[11]。長期以來,我國學校體育存在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認為體育課不好玩,甚至存在逃避體育課的現(xiàn)象,絕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學校體育單調枯燥,缺乏樂趣和吸引力。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體育的需要主要包括“渴望成功、渴望被關注、渴望受尊重、渴望享受運動過程、渴望在競爭中展示自我、渴望學習到喜歡的運動項目等?!盵11]從實踐操作層面看,學校體育可通過激發(fā)運動興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體育中“享受樂趣”,獲得幸福感。但“享受樂趣”并不等同于淡化運動技術教學,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學,放手讓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獨特的教學組織方式、比賽方式等,讓他們能夠實現(xiàn)玩中學、玩中練、玩中賽,內心的需求得到極大滿足,甚至能夠達到“苦中作樂、樂以忘憂”的幸福境界。唯有首先從體育中獲得樂趣,體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才可能幫助學生形成長期堅持鍛煉的動力,彰顯學校體育為學生一生的健康幸福奠基的重要作用。
2.1.2 強調“增強體質”以育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體質”,一方面是基于我國當下及長期以來青少年學生體質下降、肥胖問題、近視率居高不下的現(xiàn)實問題。另一方面是基于對學校體育本質功能與任務的深刻理解?!霸鰪婓w質”是學校體育最基礎的功能和任務,是實現(xiàn)更高目標的基礎。學校體育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如增強學生身體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身體基本素質,但又不止于“體質”,有著更高的價值意義?!霸鰪婓w質”是“身體第一”和“健康第一”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強調一種育體與育心相結合、育人與育才相統(tǒng)一的嶄新教育理念,同時也是新時代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價值目標與方法路徑。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毛澤東早年在《體育之研究》中提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也就是說只有將學生的體質增強了,才能更好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才能實現(xiàn)“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高層次目標。
2.1.3 強調“完善人格”以育德 “四位一體”強調“以德為先”的價值論,突出強調通過完善人格達到”以體育德”的目的?!八奈灰惑w”強調完善人格,就是要求將體育的德育功能融入學校教育過程中,堅持以德輔體,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價值情感育品德素養(yǎng)。蔡元培提出“健全人格、首在體育?!比烁袷莻€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征。從德育促進“完整的人”的角度看,“價值”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健康的情感形成于個體的價值觀之中,反過來作為一種內在動力激發(fā)人的動力。但反觀當下學校教育,可以發(fā)現(xiàn)青少年學生的價值情感,特別是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國家衛(wèi)健委數(shù)據(jù)顯示,2022 年我國兒童抑郁癥狀發(fā)生率超26%,12~16 隨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檢出率高達19%。這表明青少年學生缺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形成開朗、活潑、樂觀的健全人格。體育作為學校育人的積極手段,可以幫助學生轉移注意力和不愉快情緒,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霾,為其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有關研究證明,體育運動對人的情緒具有改善作用,例如可以通過釋放大腦中的多巴胺,使人產(chǎn)生愉快體驗,減少焦慮和抑郁。此外,體育能為其重塑自我人格提供有效途徑。學生可以在體育中與教師、同伴建立積極的情感鏈接和交往機會,更能在此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超越自己,增強自尊自信,還可以在體育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意識和行為,提高道德水平等。這些對完善青少年學生的自我人格具有無可替代的積極意義。
2.1.4 強調“錘煉意志”以育志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對青少年群體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這主要是針對學意志薄弱怕苦怕累怕困難,自制力不足易歇易停易放棄等現(xiàn)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青少年學生磨練意志,能夠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勇于挑戰(zhàn)等,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他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六個下功夫”,勉勵青少年學生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學校體育深入挖掘這些體育課程、教學資源中的價值元素,圍繞共產(chǎn)主義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等強化對青少年學生的理想指引和意志磨練,強調學生錘煉意志,實現(xiàn)體育“育志”的價值目標。強調“錘煉意志”,首先是引導青少年學生“立志向”。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其次是引導青少年學生“揚志氣”。揚志氣主要是發(fā)揚奮斗精神,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剛毅之氣,“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頑強氣概等。再次是引導青少年學生“煉意志”。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少年學生,要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幸福體育”既是一個哲學命題,又是一個實踐命題,既是作為“四位一體”的目的論,更是實現(xiàn)“四位一體”的方法論。
2.2.1 強調“立德”與“樹人”的同向互構 “四位一體”目標要求徹底改變了原來學校體育只注重“增強體質”的目標,揭示了學校體育應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是學校體育立德樹人功能在學校教育人才培養(yǎng)中的體現(xiàn),強調“立德”與“樹人”的同向互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就是要“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實質是實現(xiàn)“立育人之德”和“樹有德之人”的辯證統(tǒng)一。2020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學校體育定位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12]。關于“立德”,《意見》專門提出,要求學校體育幫助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fā)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xiàn)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獨特功能。”關于“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使廣大青年成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為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庇纱丝梢姡⒆阈聲r代的新起點,專門針對學校體育提出“立德樹人”,體現(xiàn)新時代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的總方向和總要求,承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努力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某跣氖姑??!兑庖姟分貜娬{學校體育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性工程”,其最大的新意就是將新時代學校體育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和構建幸福教育體系兩大主體有機結合起來,將學校體育的育人價值上升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理論高度,充分肯定學校體育與人的成長、體育與每個人幸福生活之間的關系,全面肯定體育是每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13]。
2.2.2 強調“育體”與“育心”的互補兼進 在“四位一體”中,“增強體質”側重于“育體”,“享受樂趣”“健全人格”和“錘煉意志”側重于“育心”,強調“育體”與“育心”的互補兼進。學校體育作為身體教育的重要手段,不僅旨在增強學生的體質水平,更強調以體育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體育性”與“教育性”的融合。強調“體育性”與“教育性”的融合,即實現(xiàn)從體育向教育的價值復歸,即強調學校體育并非只是生理性、機能性的身體訓練,更是促進人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維度。立足于現(xiàn)狀看,目前學校體育在努力扭轉長期以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下降的困境,但又不止于“身體”目標任務的完成,還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問題和需求,培養(yǎng)具有健康身體、健全人格、堅強意志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放眼于未來看,學校體育通過“育體”與“育心”的結合,充分滿足人的需要,充分彰顯人的能動性,充分實現(xiàn)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使人的身心獲得深層次的愉悅,達到人對幸福的追求和結果相一致而感到滿足的狀態(tài)和體驗,使人的身體和心靈均獲得充分的自由發(fā)展。
2.2.3 強調“健康”和“幸?!钡霓q證統(tǒng)一 “四位一體”強調以促進身心健康、以“為人的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基”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其整體目標與幸福體育追求“整體的人”的價值旨歸趨于一致。首先,強調“享受樂趣”能夠讓學生獲得愉悅、幸福的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緒、情感融合在一起而‘輸出’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基于身體感官需要獲得的滿足感”[14]。其次,強調“增強體質”能給學生帶來健康效益。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健康的身體乃是靈魂的客廳,有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禁閉室?!苯】凳切腋5谋U虾驮慈T俅?,強調“健全人格”能讓學生在體育過程中的成功體驗、積極情緒、自我效能感等,直接關乎人的自尊水平高低,影響人的幸福狀態(tài)。最后,“錘煉意志”能夠促進人的抵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在一般情況下,運動的強度與壓力有助于提升人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如有相關研究證明,在參與中等強度鍛煉的人群中,晨練次數(shù)越多,實踐越長,人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就越高[15]。
本文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位一體”目標要求為依托探討幸福體育,深入探尋“幸福體育”與“四位一體”內涵的內在耦合性,論證其理論框架,更重要是以“四位一體”為指導思想構建幸福體育的現(xiàn)實路徑,探索其實踐路徑。本文認為幸福體育是新時代學校體育落實“四位一體”目標要求的新路徑,如何構建幸福體育?我們提出四個核心要素:價值性要素、操作性要素、動力性要素、保障性要素。其中,價值性要素是方向和目標;操作性要素是方式和手段;動力性要素是可持續(xù)動力;保障性要素是條件和保障。
在價值性因素層面上,面對時代變革與教育發(fā)展,學校體育要堅持以滿足“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為根本追尋,面向更為深遠的目標——人的幸福,即如何實現(xiàn)讓學生真正成為學校體育的主人。習近平總書記“四位一體”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和“健康第一”,要求我們在學校體育中充分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不斷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為此,一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服務學生全面發(fā)展、增強綜合素質為目標;二是堅持以“健康第一”為引領,要求學校體育要把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緊緊圍繞增進學生的健康來設計、實踐、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質量。三是堅持以“開足開齊體育課”為底線,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時間、空間來參與體育鍛煉,確保體育鍛煉的權利。
在操作性因素層面上,要進一步推進體育課程大中小幼一體化改革,貫徹落實“新課標”,構建基于“樂、動、會”視角的幸福體育課程模式。落實“四位一體”,需要有適宜的課程模式作為橋梁發(fā)揮“實體化”“落地化”的作用。然而,對于貫徹落實“四位一體”目標要求,已有多種體育課程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發(fā)揮體育課程的幸福教育效能,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成就幸福人生,應成為當下落實“四位一體”目標的迫切要求。系統(tǒng)深入研究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發(fā)展需求、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其操作的重點是立足人的真實需求,精準化適配內容;立足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優(yōu)化課程實施策略;立足健康幸福,實施多元化評價體系。力求更好地解決我國體育教育長期缺乏銜接與連貫性,導致的受教育者“學不懂、學不樂、學不會、學不熱”等問題。幫助學生將體育作為習慣、權利,達到終身健康幸福的狀態(tài)。
在動力性因素層面上,落實“四位一體”目標要求需要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和協(xié)同創(chuàng)新。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要堅持一種“共生”理念,即強調踐行“四位一體”目標要求需要多重教育因素、多利益群體的多元協(xié)同。要將學校體育領域的各級相關干部、教師、教練、家長等都納入幸福體育共同體中來。例如,在構建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多元協(xié)同治理上,積極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健全跨部門協(xié)同治理的機制,破解學校體育發(fā)展難題。要擴大全社會對“四位一體”教育目標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打造幸福體育治理共同體,營造全社會重視、支持、參與學校體育的氛圍,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學校體育育人格局。
在保障性因素層面上,落實“四位一體”目標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一是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隊伍。堅持專兼結合,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力度配齊中小學體育教師,例如,建立聘用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等,吸引更多“術業(yè)有專攻”、有技能、有經(jīng)驗,特別是有比賽和競賽經(jīng)驗的老師加入學校體育教師的隊伍。二是提高體育教師隊伍專業(yè)能力??芍攸c以實施體育課程一體化、《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為依托,推進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推進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學協(xié)同育人,建設一批試點學校和教育基地,通過一體化教研切實提高體育教師整體能力和水平。